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民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视,学生从步入学校就开始了激烈的竞争。经历高考,很多学生在大学提倡自主学习、独立研究、思维创新、合理分配的学习模式下,以往存在的学习模式缺陷迅速显现出来。同时高中管理严格,大学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及网络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学习方面的困惑和障碍,影响着大学生日常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在高等学校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中,学风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高校中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则是学工工作队伍中的辅导员,他们在一线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发掘学风建设问题并且根据自己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探索出建设学风的系统性方法和新途径。随着国外高校学习咨询服务的兴起和引入,辅导员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对学生开展学习咨询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就将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一、抗逆力视角下学风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风普遍存在这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学习目标缺失。大部分学生都有远大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但是很多学生则出现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学习计划,缺乏学习动力。面对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以及学习阶段性目标时没有明确的想法。二是学习纪律不能自觉遵守。高校学生普遍出现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三是对于专业不感兴趣。有部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就业理想差距甚远,因而出现厌学、怕学、逃课等现象。四是心浮气躁。有的同学学习不踏实,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前突击,临阵磨枪,应付考试。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五是诚信考试教育有待加强。高校学生在考试中作弊问题越加严重,而且通过通信工具,尤其是手机作弊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杜绝考试作弊加强学生诚信考试教育也被提上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六是克服学习逆境能力薄弱。很多学生在面对学习逆境时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在寻求外界帮助时有一定限制,所以容易出现对于学业失去信心彻底放弃的念头。
通过调查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则是家庭贫困、家庭离异、高考失利或者家中遇到变故的学生,则这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些大学生抗逆力的缺乏。抗逆力(Resilience)意为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是指个人面对生活的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1],台湾学者称之为“复原力”,香港学者称之为“抗逆力”、“压弹”,大陆也有学者称之为“心理弹性”、“韧性”[2]。西方青少年抗逆力研究大都用以治疗或预防高危境遇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影响,同时国外实证研究重视抗逆力在学业、情绪、心理社会等多种领域的健康心理机能,认为与有爱心的成人保持亲密关系、积极、自信乐观等一些普遍的保护性因素对个体的成功非常重要。而我国的主要是在理论研究层面,多关注于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抗逆力提升,在对于青少年其他相关情景的抗逆力研究以及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服务方案相对较少。国内学者张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目前大学生活要面对的问题主要为学习、就业、人际关系和情感方面的危机,而排解压力的方式上主要为内在保护措施,如自我调节。但是学生一般自我调节能力效果不佳,而寻求外部保护系统,如朋友、家人和学校教师时,家庭和学校的参与度不高。因此可以看出在面对当代大学生学业问题时,急需注重大学生抗逆力的提高,而学校作为外部保护系统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二、高校辅导员学风建设新路径探索
辅导员在面对这些存在的学风建设问题时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以及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并且从就业教育口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人才市场的竞争激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就业择业观念。同时激发学生内驱力学习动机,找准学习诱因,帮助学生对找准专业定位,加强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学风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课堂纪律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和考试纪律制度等,以班级实际学风情况以及专业特点制定班级规则和奖励机制,加强考试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自制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培养互助合作的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组织和开展一系列有趣的学风建设活动,打造品牌活动,提升班级参与热情。在班级中树立学习榜样标兵,学风优秀寝室等,通过小范围的优良学风促进整体积极向上学风的建设。辅导员通过这些系统的、专业工作方式方法来加强学风建设。但是这些日常事务管理多是通过“以任务为中心”的工作方式,从学生的上课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方法、认知、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帮助他们分析并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能够积极学习。同时面对现在大学生比较突出的“网瘾”、“上课低头族”等现象多是采用重点关注以及和家长沟通帮助其将重心转移到学习上,这种方式忽视了挖掘学生内心潜在的心理力量,没有看到学生天生就具有的抗逆力。而且学生们存在大部分学习上的问题主要是专业知识、学习方法、任课教师教授知识接受程度来影响,任课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咨询服务很多时候主要是上下课堂,考试复习指导,对于学生心理以及思想方面了解不多。往往依靠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单方面是无法完成,就需要由专业的咨询服务人员针对学业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分析。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对辅导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也呼唤着高校学习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 三、构建抗逆力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学习咨询服务途径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庞杂,尤其是辅导员工作内容更加琐碎复杂,这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思考提出急切的需求,也需要将辅导员原本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事务管理“任务为中心”转换成“咨询服务为出发点”的理念转变。
以本校学习服务咨询实际案例研究过程为例,起初以辅导员工作方法探索研究为目的,将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知识(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类专业等)的辅导员组成咨询服务教师小组,将渴望能够在学业上有所转变的学生自愿组建成学习合作小组。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学习模式、学习兴趣、专业理解、学习态度、合理规划时间能力、自控能力以及学习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根据学科背景来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分析学生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的咨询服务对每位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问题解决方案,并且和学生共同探讨实施方案步骤,达到预期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同时在定期的时间来验收学习目标实现情况,了解学习问题解决情况。在这个阶段实施过程中,还定期开展团队合作交流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读书交流等小组合作式学习。在此过程中研究教师发现,小组同学在一定时间上都取得了学习上的进步,而且有个别同学进步非常明显。同时在学习咨询服务过程中,辅导员发现大部分同学其实在咨询过程中主要影响学业的不仅是学习方式方法、自控能力薄弱、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差、迷恋网游的因素。而是更多的偏向于一些心理方面的困惑或者是人际交往中的难题,有一些则是面对生活、学习中的逆境和挫折的适应和应对能力存在问题。这其中有家庭贫困大学生、离异家庭、高考失利或者家庭中遭受重大变故的学生,这反映出了学生的抗逆力不足。因为学生抗逆力的内在保护因子包括身体健康、智力、计划能力、内部控制源、胜任感、自尊、自我效能感、目标感等,外在保护因子包括支持性家庭环境、动机性和信息性教师支持、成功或快乐经验、良好同伴关系等[3]。而且抗逆力模型认为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还是要满足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要具备安全、爱、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的心理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依赖于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同伴群体的保护性因素或外部资源[4]。所以在咨询服务过程中指导老师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的抗逆力,挖掘其自身的心理能力和潜能,加强抗逆力提升的外部保护性因素,以此来帮助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和学业问题的解决。
开展学习咨询服务活动与抗逆力是息息相关的,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学业问题的解除及成绩提高,同时有助于学生与不良的环境互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人际交往、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自身责任感和自尊心,形成良好积极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学风建设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思路,开拓了研究视角拓展了研究平台。也为辅导员开展日常事务管理“任务为中心”转换成“咨询服务为出发点”的理念转变提出了要求。辅导员在“以学生为本”的信念下兢兢业业的开展工作,期望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和服务。因此,这就不断地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因时制宜”的解决方法。面对学风建设这个永恒的主题,辅导员们将继续探索和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668.html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