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专业选修课是专业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巩固、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扩展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及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学功能[1]。然而,由于专业选修课大多开设在大四毕业班,毕业班到课率本来就较低,专业选修课更成为“混学分的课”和“可以逃的课了”,甚至出现“空巢”现象[2][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山东财经大学毕业班百人课堂只剩40余人,上课的老师还说:“要不是今天让学生过来交作业,估计来上课的,还得少一半!”一些来上课的学生,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情,或是在做数学题,或者在默记考研的复习资料。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局面呢?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1.就业压力大。就业压力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本身担心毕业后没有稳定的工作,处于漂泊状态。二是学校老师更担心学生就业率,如果就业率不高,可能专业就会被取消,因此,学工组的老师们都一直鼓励不考研和不考公务员的学生尽快找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部转移,无心上课。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各高校已尽量将教学任务集中到前三年,给毕业生留出更多的实习和求职时间。
2.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压力大。由于就业困难,更多的学生选择考研,推迟就业,这样就使得考研的竞争越来越大,如果任课老师比较严格,每次点名,不到课没有成绩的话,那么考研的学生只能前来上课,但是都是在看考研的考试内容,无心听课,内心可能觉得老师的讲课打扰他们学习了。同样,为了更好地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很多学生不再“裸考”,而是更加认真地准备。这样,如果不是上课老师的硬性要求,很多学生就不会再来上专业选修课了。
3.教师上课内容陈旧,讲解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大多数高校教师工作的重心都放在科研上,对上课准备不是太充分,只是简单地把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而没有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由于学生的到课率低,而且即使来上课的学生也大多在看考研或公务员的资料,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4.专业选修课一般是只在学了相关课程后才能进一步学习的课程,限制了选课的范围。部分学生选课目的仅仅是达到学分要求,对于所选课程并不感兴趣,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
二
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模式改革。要解决专业选修课的问题,课程设置模式改革是核心,不是单单针对选修课进行改革,而是应该对大学课程总体进行调整。首先,专业选修课程的选择最好做到不限年级,让更多学生自由选择课程,让真正有兴趣的学生学习想学的课程。如果有些选修课必须在修完基础课再开始,那么最好在大三开设,在专业选修课程《农药生物测定》选修学生中初步调查发现,72%的学生希望把该课程安排在大三以前,最好是在实习以前学习。把部分选修课的内容融入大四实习中,整个大四年级不开设课程,对于考研的同学,大四一年跟着导师学习实践专业知识,以为研究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工作的同学来说,可以到单位实习。这样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的同学都能提前适应,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2.教学内容改革。当前的专业选修课的内容大多是将学分制改革前某一门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实质上还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此外,课程内容大多比较陈旧。专业基础课的一个关键功能是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因此,专业选修课应该是最新、最前沿的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同时,在专业选修课中应该更多地探讨创新性的问题,或者是和相关学科紧密集合,从而解决相关问题的边缘科学。
3.教学模式改革。当前大多数老师采用的还是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必要补充。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4]。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网络课堂等方式让学生自学选修课程,对感兴趣或不明白的问题再到课堂上和教师讨论,将更有利于强化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效果。
4.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决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在学生心中,专业选修课就是混学分的课,考核方式单一。探索考核方式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毕业班到课率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关系到就业环境、教学体制、教学管理、学生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多方面共同努力。专业选修课是到课率最低的课程,专业选修课的改革更加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毕业班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调整课堂设置是一个权宜之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