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心理疏导应分段开展鼓励即将出国的学生,辅助并帮助激发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这是开展心理建设的准备阶段。心理疏导第一阶段,是向学生介绍出国大体事宜及国际院校的专业状况,约见几次后采集学生的个人背景材料,了解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情况,将出国前需要学生准备的事项开始向学生阐述。第一适应期结束后,进行筛选,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及个性,逐步开始对学生进行出国后可能面临的各类情况进行分析,应对困难压力的第二阶段心理疏导。心理疏导的第三阶段是长期的,在学生出国后依旧保持联系,帮助学生渡过出国后最重要的前三个月的适应期,在此期间可以通过学生习惯使用的微信、微博、QQ、网络电话等科技手段,开展心理沟通和疏导。
二、心理疏导因人而异基于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的成熟经验以及学生的自我陈述,针对出国学生开展的心理疏导,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异同点的分解也需要慎重处理,从学生个性特质、家庭培养模式、学校老师的关心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权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要针对不同的个性特质,进行不同的激励措施,有些学生更偏向于接受鼓励式的教育,有的适合犀利的语言方式激发其斗志。其中,学生的自信心建设尤为重要,由于语言不精通、沟通欠缺等因素,出国后容易出现自信心持续降低,自我肯定能力不断下降的现象,长期处于这种负压情况,其结果将导致学生出现自卑心理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活及学习问题。在中外合作交流办学的过程中,院校不仅仅是把学生培养好了送出国门,还需要为他们能够在异国他乡更好地学习生活打好心理基础。
三、心理疏导因性别而异开展心理疏导,男生女生应区分对待。男性与女性在面对具体的家庭关系以及生活困难时,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一致,因此心理疏导必须关注男性与女性的心理差异。多数男生较少地与家人开展深度沟通,即使遇到困难,也存在不沟通或者沟通不顺畅等现象。而女生较为容易表达,并希望从外界获得认同感,其感情比较脆弱,在心理疏导时要注意女生的孤独感排解,否则,女生极易将感情寄托在他处,容易从情感上分神从而导致出国效果不佳。
四、注重小团体的作用力学生出国后,容易因为国籍原因抱团形成小团体。小团体意识各有利弊,有利的一面是,他们可以很快感受到同国群体的温暖,能够减少孤独感,拥有群体温暖感。但是这种情况,如果不节制,自我没有控制,可能会造成对于新环境的距离感,时间越长越不利于尽快地融入当地的氛围以及语言的学习。心理疏导过程中,可以借助小团体的作用力,并适时使学生尽快了解小团体的负面影响因素,引起学生对小团体问题的利弊认识。
五、发挥家长的引导配合作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出国前心理疏导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学校的工作需要家长与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家长需要用爱去关怀即将出国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及时吐露心底的感情,令学生感受到情感支持而非情感依赖,否则过分宠爱会使学生出国后产生依赖父母、依赖家庭的情况。由于家庭关系中爱的渴求会在出国后凸显出来,且这一需求在出国后很难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会造成学生存在较多不良情绪,如冲动、缺乏耐心等,也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存在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学成就半途而废,甚至在面对失败时常常会在潜意识里开展自我安慰,认为父母什么时候都会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孩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开展学习目标的设立,通过追求目标,而使学生拥有积极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气,能顺利面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困境。出国学习,对于大学里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机会,在此其中,他们有着自己的美好憧憬,但是只有在心理建设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学生才可以应对自如。准备出国的学生必须有一颗可以应对变化、不畏挑战的坚强内心,才能战胜困难战胜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课业。作为高校出国留学指导老师,有责任对学生的心理开展疏导。学生出国不仅仅是学生成功的跨出国门,而是要学生在跨出国门后,面对不同的语言、完全迥异的生活环境、巨大的学习压力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以一个成熟的心态去对待。减少自闭现象,尽可能降低因压力过大而导致信心丧失的可能。心理疏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真实的生活,也可以让老师的工作更加落到实处,事事处处从学生的立场与角度出发,为他们的美好未来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