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较多,重视这些客观存在的休闲时间和合理、高效、理性地安排好可自我控制的休闲时间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而目前高等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鲜有关于“休闲教育”的安排,高校对于休闲教育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仅在部分选修课中涉及“休闲教育”的内容,由于教育的不到位,使得大学生对休闲理念认识的缺失,从而导致在校大学生的休闲时间被白白地浪费。
一、休闲教育的理念
提及“休闲”,人们往往将其与懒惰画上等号,与“游手好闲”、“玩物丧志”联系起来。在以前,人们总把休闲视为腐朽的生活方式,似乎“休闲”就是“不思进取”,就是“堕落”的开始。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休闲不是一般的消遣、娱乐和休养,而是为了恢复身心健康,重新创造生活的一种活动。中国的先哲们就将学习生活与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养生延年紧密结合,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随处可见古人追求自由幸福的灵性文字。从字义学角度来看,“休”,人倚木而休,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休”还有“吉祥、欢乐”的含义;“闲”,同“娴”,表示思想的纯洁与宁静,“休闲”一词颇有哲学隐喻。在西方,美国著名学者约翰?杜威早在1916年就提出:“富于娱乐性的休闲不仅在当时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他对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长期的作用。为此,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为享受娱乐性的休闲而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最为严肃的教育任务。”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休闲教育开始进行关注,但无论是对休闲教育的理论研究深度还是对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都是处于起步的阶段。目前,关于休闲教育还没有形成规范性、条款式的概念。较为认可的观点的是:休闲教育是教育中较高层次的教育模式,它有别于传统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休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较为注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以及根据兴趣和需要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通过这种较高层次的教育,使人能在较为自主、较为舒适的条件下达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目的。休闲教育的着眼点是提高人的素养,激发人潜能发挥的最大化,最终实现“成为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
二、高校大学生休闲现状
我国在1995年开始五天工作制,加上节假日,国人至少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较之高中繁重的学业负担相比,高校的课程设置要宽松得多,课余时间相对较为充裕,每年含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在内,大概有170天左右的时间是大学生可自主支配的休闲时间。而与休闲时间较多相对应的是,大多数大学生对休闲理念的欠缺、休闲技能的缺失、导致全年近一半的时间没有被合理地充分利用,并由于时间的充裕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1.“光电族”的形成,沉溺于网络世界。由于“休闲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休闲生活容易陷入极端,将休闲等同于玩乐,过分端情于闲暇的放纵,是名副其实的“光电族”,即光看电视、电脑族,休闲时间被大量的视频、网聊所占据。据问卷调查发现,网络游戏和聊天成为大学生第一位选择的休闲方式。部分在校男大学生为了保持“旺盛的战斗力”采取白天种种理由逃课补觉,晚上通宵以“忘我的热情投入到激烈的网络游戏中”,真可谓“兢兢业业”;目前短信、QQ等已不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微信、易信、微博等新的沟通方式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休闲时间,现在流行一句话:“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在你对面,而你却在看手机。”“手机控”、“光电族”是部分大学生休闲生活的真实写照。
2.缺乏休闲技能,闲暇生活层次较低。根据美国学者纳希的闲暇层次理论,按照人们在时间内所从事活动的价值,将闲暇分为6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负价值的违法行为或不道德活动,如破坏公共设施;第二层次是零价值的纯官能享受性活动,如酗酒、赌博、长期沉浸于电视网络等;第三层次是价值为1的单纯寻求轻松、刺激、娱乐的活动,如漫无目的地翻阅小说等;第四层次是价值为2的情感投入观看活动,在这层中观者虽不直接参与活动,但因为有情感的积极投入,所以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第五层次是价值为3的积极参与活动,如跳舞、乐器演奏等;第六层次是价值为4的创造性活动,如音乐创作,小发明等。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中“听音乐、网聊”排在第一位,“看电影,看小说、杂志”排在第二位,“参与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排在第三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四层,所以大学生的休闲方式和层次急需改善和提高。
3.缺乏良好的休闲习惯,休闲生活存在随意性和盲从性。良好的休闲习惯是高质量休闲生活的前提和保障,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自己休闲时间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从高中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迈入较为轻松的高校学习生活,猛然间一下拥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富余时间,缺乏自我掌控时间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以致出现“时时刻刻都在忙,但不清楚为什么而忙,忙碌的结果又是什么”的状态;对于大学生休闲方式的选择方面也存在诸如盲从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对于休闲时间的安排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大多数都是随着潮流走,如目前在大学生中较为流行的看网络书籍,微信、易信聊天,写微博,晒照片,打网络游戏等占据了休闲时间的绝大多数“阵地”,但问及事后感受时,大多数同学表示:没什么意思,每天忙忙碌碌却满是失落感和空虚感。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内容
1.要培养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休闲意识。马惠娣认为:“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在寻求快乐,也在寻找生命的意义。”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树立正确的休闲意识和科学的休闲观念尤为重要,要让大学生在可自我掌控的休闲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采取适宜的休闲方式以到达自我放松、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目的。
2.要加强对休闲知识的教育。何为“休闲”,休闲是否等同于“玩”,近似于“娱乐”,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讲明的问题。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休闲的本质和特点;了解休闲与生活质量提升、自我完善间的关系;了解到目前新的休闲方式;更重要的是依据个人喜好能创造性地开展的活动,真正做到休闲、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做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要培养大学生的休闲能力。布莱特比尔指出,休闲教育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传授一定的技巧并练习这些技巧,因为缺乏休闲技能,人们的休闲活动可能更多地停留在休息、聊天、逛街、看电视这类低层次的活动上。对于大学生休闲技能的培养首先要关注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积极的休闲动机和参与意识,其次是要在学习和丰富休闲知识的基础上,强加练习,不断增强休闲能力和技巧。
4.培养大学生正确把握休闲的度的能力,休闲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所谓“有理”:就是高校的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客观分析、较为理性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跟风或模仿;所谓“有利”是指通过休闲活动能使广大学生达到放松身心、愉悦心情、提升自我的目的;所谓“有节”就是休闲活动要有一定的节制,不能将休闲完全等同于自我纯娱乐,休闲活动的选择与自己的时间安排、经济能力都有一定的关系,切莫盲目攀比和纵容自己。
四、大学生休闲教育的途径
1.加快大学生休闲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和规划。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校较为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相对较为薄弱。但近年来,高校逐渐意识到人文素养在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高校逐步加大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且取得了可喜成果。
2.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休闲活动的内涵,拓宽大学生休闲活动的视野。高校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利用各种社团组织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且侧重于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及判断决策能力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如防卫、羽毛球等体育课程,速记、时装设计、食品与营养等实用性课程,中华经典诗词赏析、新疆民族舞蹈赏析等艺术类课程,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多举办能够展示自我、提升自信的“十佳歌手”、“魅力女生”等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高层次文化活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确保大学生休闲活动取得实效。高校针对休闲活动可以采取制度保障措施,一方面出台鼓励性的措施,如参加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的学生在综合测评时给予加分,在推免、评优选先等重要工作中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是采取惩罚性措施,如学生酗酒、“鏖战”网游等不良行为给予通报批评或警示,对于屡犯且无悔改之意的采取告知家长清退的方式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4.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网状结合。做好学校的休闲教育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设计、改进和加强,也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家庭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要与家长建立沟通制度,每年致家长一封信,将一年来孩子的整体表现、挂科现象等向家长汇报,已达到密切沟通的目的。社会也应关注学生休闲教育的环境管理,针对学生自律、自控能力差等特点,积极加强对校园周围的网吧、录像厅、影院、旅店的监督和管理,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周边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休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诸多价值,集健康身心、陶冶情操、扩展知识、完善自我于一体。休闲教育对于现代高等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具有现实意义,是高校工作的新课题,更是大学生成功实现自我的必修课。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805.html上一篇:理工类高校的国学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