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门课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难学无用,多数老师都认为这门课难教,与文学课程比起来,语言学概论课显得枯燥乏味,在当前重视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背景下,“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材内容存在诸多问题
(1)内容陈旧、封闭。目前各高校使用的语言学概论教材知识体系相对陈旧,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较远很多教材长时间没有修订,一直使用即使有些教材发行了新的版本,似乎更多也只是形式上的更新而已,并未做较为深人的改动教材内容的滞后、封闭与语言学与时俱进的特点相矛盾语言学概论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语言是社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学在近几十年得到了长足发展,新观点、新流派层出不穷,衍生出诸多边缘学科但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似乎没有多少进人到教材当中。
(2)内容与现代汉语重复。语言学概论教材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其内容与现代汉语有许多重复之处。以现行最普遍的教材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修订版)为例,全书共九章包括:导言;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四章语法;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而使用较多的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一书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语音;第三章文字;第四章词汇;第五章语法;第六章修辞因而从形式上不难看出,二者都有涉猎的是“语音”“语法”“文字”,从章目上看无疑是重复的诚然,两门课程对语言的分析各有侧重,现代汉语属于专语语言学,研究对象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言学概论属于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所有语言但因语言学概论中分析举例时较多涉及汉语,所以在一些知识方面还是给人以一种相同的感觉。
(3)语料单调、单薄。虽然语言学概论是以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理论上讲,教材中所涉及语料也应是‘百花齐放”,但实际上却是汉语‘一枝独秀”唱‘主角”,英语与其他语言‘客串”,这样的组合必然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学习的兴趣下降,加之很多理论只是用这样的一两个例子一笔而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未能深人。
2.教学方法单一
一直以来,语言学概论的课堂上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一次课下来,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头昏手麻,大量的理论灌输让学生难以消化,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虽然课程的理论性要求老师进行系统讲授,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理论体系,但这样的形式却也严重挫伤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不能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更加重了他们对这门课的‘无用论”认识
3.教学评价与课程性质相悖
目前一般高校采用的考核形式通常是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形式即平时成绩占30"/o,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期末成绩占70"/o,采取闭卷笔试形式,主要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情况很显然,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会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因为所考内容无非是一些通过考前突击复习便可得分的‘死知识”,根本不需要在平时花费多少精力,便可应对考试这样的结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1.构建框架式教学内容模块
“语言学概论”虽然理论性强,内容繁多,但是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教学中如若能针对教材内容,构建一个大致的框架,可以收到突出重点,化难为易的效果。
2.补充新知识
对于教材内容陈旧的间题,一线教师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编著者,一方面教材不可能随时更新,对其内容不能过于严苛;另一方面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能完美无缺,教材毕竟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参考,面向理论上相同的一类学生,教学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所以应在择‘优”选择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符合学生基础的革新与补充可以在教学中补充语言学研究相对成熟的成果,这些学科内容相对难度不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与学生的生活也较为相近,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的功用;同时,还应加强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母语的发展。
3.讨论式教学
授课教师鼓励学生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实际措施。课前有口的地拟好问题,发给学生资料,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有些内容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后思考题,采用讨论式教学,师生互动,活跃了学生思维,改变了课堂沉闷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刚开始时学生一般不愿也不敢大胆提问,害怕提问,唯恐提错问题怕人笑话,这时授课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还要设法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课堂讨论的选题要选那种较能自由发挥的论题,不能选太小、太具体的题口,以免难以发挥、没有意见可以争论。讨论式教学,不仅包括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还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说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种种不同的观点,共同进步。
4.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以往的讲授式教学,实际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因此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将具有丰富的可观赏性的视频、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能够生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对于理论的感性认识,让“刻板”“乏味”抽象化的理论变得生动而形象起来。
5.改变以往的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就“语言学概论”课程而言,首先是要理解和掌握有关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分析、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传统的考察学生的闭卷模式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往往会禁锢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诱导学生进入到机械背诵、生硬记忆的误区中。
三、结语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和探索。想要改变语言学概论课“难学无用”的现状,我们要把语言理论与实际语言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理论结合实际,从实际语言现象出发去学习,解决“语言学难学”的问题,如果有一天,在学生的心目中,“语言学概论”能够和文学类的课程一样,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彭润泽.素质教育和“语言学概论”的课程建设[J].语文建设,1999.
[2]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陈青松,张先亮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性质与任务的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2012.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下一篇: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