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也称为“共同学习”,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方法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强大的理论背景,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培养。
早在二战前,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教学理论被提出。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入探究。20 世纪70 年代初,这一教学理念开始在美国盛行起来,该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提出合作学习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彼此之间的共同兴趣,使他们通过更好的学习和交流学会彼此接受并交换思维。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包含有相互依存、个人责任感、面对面的交互影响、社交技能、小组的自我评估等五个基本要素,认为完整而成功的合作学习设计不仅能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取得小组绩效,还能加强个人社交和认知能力。在此之后,合作学习在世界各国的教学中受到广泛重视并被积极推广。
日本国内教育界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了各种有关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者们在作文、阅读、听力、发音等技能指导中先后开展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他们从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合作学习的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优化,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深化学习过程,实现创造性学习。此外,合作学习的经验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视的。合作学习的方法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实验中,成为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后,逐渐被导入高校教学改革的讨论,尝试进入各类学科的课堂中。以外语学科为例,最近十年,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相比之下,日语教学中对它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在实践研究中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这为日语教学者们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纵观已有相关资料,合作学习研究和实践已经进入到日语语音、综合日语、日语口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等课程的教学中。随着合作学习的推广,这一方法也应该被运用到翻译教学上。
二、合作学习在日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与传统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模式增强了学生间互动和师生间互动,以其一系列独有的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正因为如此,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引进合作学习模式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
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有关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延安大学2014级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根据全体学生前一年的学习成绩排名,将全班29人依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为9组,其中7组是3人组,2组是4人组。每组指定组长1名。
合作学习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师在课前将作业发送到指定的公共邮箱,学生登录公共邮箱自行下载,利用课后时间以组为单位共同学习探讨,最终形成本组最优化的译文。在下次上课时,学生需要将原文和译文制作为对比文档,以PPT 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由于课时所限,每次展示两组。例如:第一次由1、2组展示,第二次由3、4组展示,以此类推。学生在展示本组译文时可以提出本组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由全班同学探讨。没有参与展示的其他小组通过对比,获知本组译文的优劣,同时也可以给展示组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在每次展示课之前,由指定的小组组长汇总所有9组译文,通过邮箱发给教师,以便教师在上课前能够通读所有译文,并对每一组译文的优劣之处做到心中有数。
当译文展示结束后,教师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第一,对参与展示的两组译文进行点评。第二,向学生展示参考译文,重点讲解学生普遍出现问题或者困惑的地方。第三,向学生展示汇总译文并讲评,使各组了解本组译文的优劣之处并能和其他组互相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三、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任何教学模式的尝试应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质量。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法,观察此种模式下的翻译课相较以往传统翻译课的优化之处,从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翻译知识的掌握度、对翻译课程的兴趣度、课堂活跃度与自信心度、译文的质量度等多方面的视角,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形成初步的客体评价。
针对学生对翻译课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观认识和评价,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向全体学生发放问卷29份,回收有效问卷29份。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对合作模式在翻译课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普遍反映良好。下表是学生对合作模式评价的数据统计。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93%的学生很认可合作学习模式在日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97%的学生认为对其翻译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就“合作学习对学生哪些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言,合作能力位居第一,语言能力、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大部分学生的必选项。
合作学习模式在翻译教学中运用的必然性和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翻译教学中,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堂和课后作业,学生需要单独完成。这对于学习成绩相对比较落后的学生来说,确实有困难。久而久之,会影响其学习兴趣。而合作学习模式将学习变为一种集体学习活动,可以在较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增强学习能力,树立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促进语言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翻译是对学生外语能力以及母语能力的综合考查。传统教学模式中,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语言思考、语言转换、语言组织等各个环节,花费时间相对较长。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虽然是集体活动,但是只要组员配合默契,分工合理,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共同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博采众家之长,最终形成最优化的译文。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小组各成员的语言能力。
3.培养交际能力,促进思考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活动,是一种交际行为。小组成员之间通过有组织、有规划的学习、探讨,可以形成积极的人际互助,共享多种学习资源,又能促进自己的思考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4.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互相勉励,共同努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各小组成员对自己付出努力的评估,从而有利于增強其集体荣誉感。
四、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分组问题
小组的分配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关键。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不仅仅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还应该兼顾每一组成员的性别比例,性格特点,尽量使每一组形成和谐且有效的成员间关系,从而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2.组长责任制
每一组的合作过程基本都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并且各组的共同学习时间并不统一,合作学习到底实施得如何?各位组员的参与程度如何?教师无法做到一一监督。这就需要小组组长进行督促,各组成员自觉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向小组组长了解情况和对各组提交的作业进行甄别等方式从侧面了解合作小组学习的开展情况,从而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不充分等问题。
3.教师的评价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依然是很重要的组织者。教师在每次上课前一定要熟知并掌握每一组译文的内容和特点,对每一组的问题点和可圈可点之处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进行逐一点评。如此,做到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五、结语
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翻译教学中是有效的尝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通过合理的分组学习,能够使不同条件的学生更有效地进行互帮互助,合作学习,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合作学习的实施,能够优化日语翻译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日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慧.小组合作学习法在综合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171-172.
[2]杨峻.高校外语教学中合作性翻译活动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156-159.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4]张晓兰.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5):137-140.
责任编辑: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