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第1篇:大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间民族间的合作竞争日趋激烈,纵观各个国家间的竞争根本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是推动民族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国家间竞争的根本。因此培养创新能力,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大学生教育工作落实的是否踏实,直接关乎学生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大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动美术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关键性因素。
一、大学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新是新课改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
新课改条件下的素质教育要求转变以往“以教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新世纪教育的重任,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更应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敢想敢画、大胆创新的学生。同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動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创新日益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之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大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相比其他学科,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并肯定美术教育的价值,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投身于美术教育领域。相比其他学科,美术教育带有浓重的艺术气息,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倡导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典型,并运用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现和升华现实。大学美术教育更是如此,相比小学和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大学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思想思维的自由和个性的彰显,因此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大学美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学生们的美术教育的认识
很多高校学生会认为,美术课与其他的专业课相比也许不是那么重要,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美术教育课程就不能起到它本应该有的效果。因此,在认识上,高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大学美术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强调美术教育对未来发展的作用,切实发挥美术在教育中的优势,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采用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等新方法,将创新的理念贯穿于美术教学中
高校美术课堂相对于小学和中学的美术课堂来说,在教学的方式上更有利于创新,更适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锻炼了创新思维。例如,在讲解“三大构成”的内容时,美术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手段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等三个教学阶段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三大构成”。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打开思维,列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展现所学习的内容,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内容的印象,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一举多得良好效果,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一味地追求多样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美术教学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体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并对教育教学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形式上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增强了美术课堂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效果。从实质上来讲,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四)不断完善配套的激励、考核、评价机制是根本保证
考核和评价方式往往是接受美术教育的大学生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试想,如果大学美术教育最终的评价方式并不体现创新创造能力的考核,那么大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沦为一纸空文。因此,学校、教师必须从考核和评价方式上,肯定和确保大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查评估。如,在最终的考核形式上可以通过灵活度、想象空间较大,需要融入额外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题目,来评判学生成绩,进而特别强调和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可以通过创新成绩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大学美术教育的相关考核和评价机制,这是促进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保障。
随着我国现代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联系不断加强,逐渐认识到创新能力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大学美术教学使得学生在进行思考时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自身的特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解放学生的思想,改进教育体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杨森
第2篇:大学美术教育在数字媒体时代的蜕变探究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高校在其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其现代化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因其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古板、教学人才分布不均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了同学们现代大学美术教育的尴尬局面。数字新媒体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改变其传统的理念与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美术人才。
一、传统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分布不均
在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中,因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优秀教育教学人才多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面临着人才少,教育资源薄弱的劣势。由于地域的发展不均,很多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每一个地区,尤其是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对于大多数人才,由于他们期待更高的社会价值、更好的经济收入,毅然选择发展较为前列的中、东部地区,而直接放弃处于薄弱劣势的边远西部。这直接导致了西部地区的教学资源落后,教育人才不足,跟不上现代教育的进步。
(二)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老套
一些大学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认为美术教学就是使用笔、纸、染料等传统的教学材料对同学进行画作指导,而这中传统形式的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大学教师选择使用传统的教学材料对同学进行教学,教学材料的老套以及不及时更新逐渐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代社会实际有着较大的出入。而一些资历较老的教师甚至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同学们进行教学,直接排除新的教学内容,同学们在进行画作是思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传统教学的限制,同学们不能更多更好地接受到外界新事物,自己的作品因为缺少新媒体的支持也不能更好地被外界所熟知、接受。
(三)教学方式古板,缺乏专业特色
与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异曲同工,在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很多大学教师教学方式的古板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同学们在思维创新方面的形成,不能够更好地展现美术专业的特色。一些高校教师在美术教学课堂上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在长此以往的学习中,同学们逐渐会产生审视的疲劳感,对画作的兴趣大打折扣。同时,教师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并不能更好的展现美术这一专业的特色,使其失去应有的光华。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新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更能够通过运用多媒体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作才能。同时,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CAD、PS等创作软件,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美术专业的特色。
二、大学美术教育在数字媒体时代的蜕变
(一)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优势
数字媒体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充分运用能够有效做到资源共享,使因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地域分化得到有效解决。将多媒体运用到传统大学美术教学的课堂,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所存在的天然优势,不仅能够使得同学们及时获得最新的美术方面资源,更能够利用数字媒体所带来的优势,充分调动同学们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其穿创新理念与创新意识。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广泛性,能够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对同学们教导不同美术专家及教师对同一理念的认识,让同学们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画作的知识,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理念。同时,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应用也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地区人才不足的问题。
(二)树立创新理念,改革教学内容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多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数字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局限于自己对美术创作的思考,要用于探索与尝试新事物、新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数字媒体的加入使得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在美术教学上不能够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同学们进行指导,要根据全新的理念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注重对同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变革教学模式,营造专业氛围
多媒体在教学课堂的应用使得美术教学课堂不再是仅有的“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不得不根据多媒体的存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变革,而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同学对新事物的好奇,对美术学习增加了更深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領着同学进行创新学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作。同时,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CAD、PS等创作软件,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美术专业的特色。
三、结语
数字媒体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传统大学美术教育通过与数字媒体相结合,改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古板、教学人才分布不均等诸多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字媒体的优势使美术教学资源得以共享,有效解决资源、人才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资源运用,树立全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使同学们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加强;通过多媒体资源运用,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学课堂更加突出美术专业特色。数字媒体在美术教学课堂的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变更与改革,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作者:余婕妮娜
第3篇:浅析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的教改新模式
受传统教育教学影响,美术这门学科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处于教学的边缘地位。而事实上,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艺术修养、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它要求学校注重美术教学,尤其是素描基础教学,为提升学生美术能力奠定基础。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观点,对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简要分析。
素描基础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美术学习需要有良好的绘画基础。素描教学也是一样,基础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视角、激发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素描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制约着学生的美术发展脚步。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素描基础课改革就成为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现阶段素描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时间缺乏合理安排
在我国大学美术专业教学中,素描基础课通常要参照教學总学时和教学任务进行安排,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划分教学内容。例如:素描头像写生40学时、素描概论9学时等。在一学年的学习中,教师会规划好上、下学期不同的教学内容,且在一些专业的美术院校,素描基础课只是教学的基础部分。因此,素描基础课在总体课时上不会有太多时间,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年。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掌握素描全部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刚步入新环境的学生而言,在还没有完全熟悉学校环境的状态下,就要掌握这些知识,有点不公平,即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中能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但学生也无法真正领悟到素描的真正意义。
(二)教学缺少针对性
我国在教育教学上一直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实行灌输式教学,素描基础课也不例外。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目标上较为统一。其实,在美术教学中,绘画方法具有多样性,但现阶段,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在表现力还是画法上都表现得较为一致。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方面缺少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教学。事实上,素描基础课不仅需要注重画法、手势,更需要学生的灵感,而对于不同学生则需要不同的方式去激发灵感。我们目前的素描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灵感,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形式缺少创新
素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观察力和理解力。其教学内容多注重人体、景物的刻画,反复练习,促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尽管这样的练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但此种教学形式却值得我们反思。据学生反映,他们对于这样的教学形式不感兴趣,教学形式单一,缺少新鲜元素的注入,不能激发灵感。的确,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学过程只是针对某个内容反复训练,让学生机械化学习。从绘画的作品中我们就不难看出,虽然其作品栩栩如生,但却缺少创新元素。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上缺少创新,一味地注重理论式教学,没有掌握精髓,导致学生的作品缺少创新,学习兴趣低。中国美术艺术讲求精神、情感的共鸣,不是一成不变的作品。所以,创新教学形式就成为现阶段大学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
二、素描基础课教学新的发展模式
(一)针对性教学
在大学素描基础课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学生的素描知识掌握情况。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思想产生共鸣、情感获得启发。笔者建议,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分层,实现针对性地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素描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不同的内容,针对每部分内容设计教学小目标,进而完成大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可根据教学效果划分学生学习状态、教学进度等,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大目标,科学、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相融合,针对性地应用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素描技巧。
第一,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初期阶段,可以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因为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会接受一些美术教育,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深化,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从静态物体素描入手,扩展相应的理论知识,将抽象化的事物变得形象化,简化学生学习难度。
第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知识升华。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素描的表现方法为主,增加学生多样化学习,掌握多种绘画方法,尤其是明暗技巧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素描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绘画热情,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画法,给予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切不可用自己的思想方式限制学生,应让他们自主发挥,感悟素描绘画的真正魅力与精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掌握多种绘画方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以写实画法为主,强调事物真实状态的反映。因此,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多数采用一样的绘画方法,出现千篇一律的机械式作品,没有体现出美术艺术的多样性思维及不同表现力。尽管学生能够达到素描绘画的根本目标,但因教师在教学上缺少多样性的培养,一味地追求与原事物的相似度及线条转换,对于绘画方法没有过多地强调,不利于学生今后在美术造诣上的提高。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教师多样性教学,让学生掌握多种绘画方法,激发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多个不同的环节,环环相扣,确保教学的紧密性,同时注重教学的多样性。例如:人体素描时,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视觉特点的展现上;在结构素描中,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线条绘画上,强调通过线条展现作品的真实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又能让学生掌握多种素描绘画方法,一举两得,展现学生的创新力。
(三)尊重学生差异性
由于不同的学生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素描学习上也是一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就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素描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针对景物创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教师可以注重景物真实的描绘,而对于具有创新潜力的小组,教师则需要注重小组创新能力的展现。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学,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而是强调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针对素描基础课教学,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在素描基础课的学习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娜
第4篇:德育关怀与大学美术教育的功能性研究
大学美术教育的功能是什么?在教学实践中,人们总是无意识的将其演绎和诠释为“通过进行系统的美术文化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美术文化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没有能够坚持和融入德育关怀。笔者认为,对大学美术教育的功能进行此种演绎不够全面,不利于发挥大学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大学美术教育的功能必须进行扩张,也必须融入德育关怀。
一、德育关怀是大学美术教育的必然要求
德育关怀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防御和摒弃腐朽错误文化对广大学生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和激烈。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同时,也必须将其他国家先进的思想文化介绍进来,为我所用。吴廷玉和胡凌编著的《绘画艺术教育》中一段话:“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其外在形式即它的载体具有物质性,而营造的方式和水平又体现着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技术性和审美创造性。另一方面,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则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精神意味。”大学美术教育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不同制度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思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做好引进、评价、和示范等作用,能否提选出一些先进思想文化和艺术思想进行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美术教育教书育人的实际效果。艺术必须沿着社会制度政治方向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只有这样,艺术才有生命力。可见,大学美术教育除了知识性、专业技能性传授以外,更要融入人文价值关怀和德育关怀。如果美术教育不能坚持德育教育,不能锤炼学生的思想品性,那么美术教育是有缺陷的。
二、德育关怀是大学美术教育实际状况的客观要求
学科教育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即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美术教育是学科教育的一种。学科教育包含两个作用:一是要向学生传播该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延续和发展该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学习该学科必然导致与该学科相适应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二是生发一定的教育功能,该学科作为一个工具承载其他教育意图,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和创造,这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情感、活跃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美术活动同时也可作为道德和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习的工具。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少美术教师较少结合知识和技能传授以及自身言传示范等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很少从健康人格、心理、生活行为习惯、人生观等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有些教师甚至认为这些是学生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的事情。与此同时,广大学生学习美术主要执着于学科的知识掌握与技能系统的训练提高,局限于应试技能教育的范畴,对于在大学美术教育中融入德育关怀问题,学生们持敷衍和抵触态度。
三、德育关怀是大学美术教育具有的一种内在功能
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场所和机会可以进行道德关怀,有许多内容和作品可以用来进行道德教育。比如,《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Libertéguidantlepeuple)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科罗瓦为纪念法国七月革命的作品,画中的自由女神戴着象征自由的弗里吉亚帽,右手挥舞象征法国大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旗,左手拿着带刺刀的火枪,号召身后的人民起来革命。画家把自己也画到作品里,他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紧握长枪,高声疾呼,号召人民以伟大的过去为榜样,起来进行斗争,驱逐侵略者。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尽管革命遭受挫折,欧洲上空黑云滚滚,但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终将到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如果在讲授这幅作品过程中仅介绍画家流派、作品艺术构造等等,而不去挖掘作品在当时条件下蕴含并产生的社会作用与影响,美术教学就显得欠缺与不饱满。又如,《愚公移山图》是国画大师徐悲鸿的作品。画面右端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徐悲鸿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此作品极具现实意义,它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可见,美术作品是有生命的,大学美术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关怀,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体现这一理念,进行道德教育和引导。大学美术教学不光要追求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追求教育效果,透过课堂使学生领悟到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培养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从而将广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德育关怀需要加强美术专业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一定的德育理论水平,才能够完成所肩负的历史重任。长期以来,由于专业的原因,不少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很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德育理论学习,致使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能够自觉地进行道德教育,不能够很好地发挥言传身教和身正示范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美术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从思想和理论上武装头脑,帮助形成正确的育人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德育理论和政治理论水平,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提升教书育人的理念。
五、德育关怀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有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够全面实现教书育人的效果。大学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同样担负起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任。从大学生社会化角度看,一方面学习、掌握社会的知识、技能、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要介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关系系统,对已有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念进行再生产和再创造。也就是说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实践者和认同者。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也必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学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思路,培养出的学生只是熟知熟练美术概念、理论及美术结构等等,这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美术教育的效果很难得到应有的发挥。“艺术类学生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特点的影响,感性认识较多,理性思考较少,再加上大多数学生天性活泼,思想活跃,不喜欢千篇一律,追求创新和个性,多半在课堂上呈现出组织纪律性差,在课下呈现出懒散,不拘一格的特点。这种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专业领域可以发挥其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鲜明的个性也使得思想较难统一,对理想、信念和集体的意识观念淡薄,很难形成集体使命感和荣誉感,给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组织纪律性差、理想信念淡薄。”山西农业大学刘旭芳在《高校美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中指出:美术类学生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是“政治意识淡薄,思想认识有失偏颇;政治理论欠缺,价值观趋向多元化;集体观念薄弱,社会责任缺乏担当;理想信念模糊,道德品质有待提高。”可见,大学美术教育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实现向素质教育观念是转变,在全面提高学生运用美术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大学美术教育不仅具有传播美术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促进学生智育发展的功能,同样还具有德育教育功能。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融入德育关怀,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更好的融入社会实践。
作者:熊英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5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