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问题应用策略探究论文(共7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问题应用策略探究论文(共7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第1篇:辅导员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自上个世纪末开始扩大招生以来,高校招生人数和在校大学生人数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他们的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还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学校,或是国家和社会来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都是一个极具关注度的问题。在当今改革開放的大时代,各高校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如:自杀、溺水、猝死等。这些安全事故的出现更加表明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严重性和紧迫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正确分析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中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出科学的具有可实施性的对策,以此来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教育和管理。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中遇到的困难


  (1)解决安全教育问题的压力大,且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原动力弱。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辅导员的重视。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问题也日渐演变成学校工作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由于这种压力的产生,辅导员们都希望可以通过强化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以此来尽可能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可能性。


  (2)安全教育与管理虽然有比较强的针对性,但却始终缺少具体细微的计划性、系统性。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时候通常都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比如说,在新生放节假日时举行年级大会,对他们进行一次或多次安全教育。并且在日常也时常对学生们进行常规的约束管理:如按时收交作业、强调课堂纪律、查寝。这主要针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减少违规违纪现象。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工作模式只依照已有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虽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却过于缺乏具体细微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二、针对大学生在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1)提高并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想巩固和夯实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从本质上解决根本的问题。学校需要从思想教育着手,切实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才有可能防患于未然。第一,从学校这个方面来看,高校可以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项教育课程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然后由专业的教师来负责这一科目的教学讲授。第二,从学生方面来看待,可以从以前发生过的学生安全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此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思想意识,巩固和夯实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树立忧患意识。


  (2)尽量丰富和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完善教育教学理论。充实丰富大学生的安全知识体系就要求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要丰富。这包括了两大主要方面:人身生命安全教育和财产安全教育。首先,人身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量大且杂乱。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既要将重点凸显出来,还要坚持全面的教育观念。其次,财产的安全教育所包括的范围也比较宽泛,有防盗安全教育、防传销安全教育等。


  三、结语


  总的来说,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必定会是一个长期坚持而且艰巨的任务。要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且充实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创新高校安全教育的形式,不断提高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水平,努力推动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安全校园环境。


  作者:李静宜

  第2篇:基于破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探析


  安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种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安全需求位于第二位,可见安全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大学生的安全道德、安全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


  一、破窗理论的基本观点


  破窗理论也称破窗效应,它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由美国学者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g)提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中国式过马路、开车不系安全带等,由于大家都这样,结果就变得“正常”了。


  破窗理论也是安全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认为安全生产的环境和习惯越好,不安全的行为也就越少;反之,安全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而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现象,更要及时消除,以免产生示范带动作用。


  二、破窗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当中经常会出现“破窗现象”,高校校园也不例外。


  1、大学生不安全的行为习惯是诱发高校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也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高校学生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上各种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习惯、行为也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例如在寝室内吸烟、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离开寝室时未关闭电源、将贵重物品随意放置在寝室内、离开寝室时不锁门、过量饮酒、食用来路不明的食品、晚归寝、夜不归寝、私自校外住宿等现象在全国各高校的学生中均有发生。有些行为甚至导致盗窃、火灾、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不安全的行为习惯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人身健康方面的不安全行为习惯。大学生经常食用不卫生食品、不重视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不健康甚至引发食物中毒。近年来,外卖业务受到大学生的追捧,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美食”,虽然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这也给很多没有食品卫生资质的商贩带来了商机,很多未经批准的、来路不明的食品涌入大学校园。同时校园周边的小吃摊、烧烤大排档在夜晚及毕业季更是人声鼎沸。大学生经常订购来路不明食品或经常光顾路边摊,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由于个别学生自身体质较弱,又不重视体育锻炼,导致经常生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财产物品上的不安全行为习惯。很多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部分学生离开寝室时不关窗、不锁门;部分学生将手机、钱包、笔记本电脑随意放置在寝室内;部分学生用书包在食堂、图书馆占座;部分学生在网上购物时,不注意保管密码等个人信息;此外,大学生思想相对单纯,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诈骗,近年来网购诈骗、电话诈骗屡见不鲜。正是由于大学生平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这就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盗窃、诈骗、抢劫等危害学生财产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3)公共环境中的不安全行为习惯。这里的公共环境既包括寝室、宿舍楼内,也包括教室、食堂及社会上的公共场所。大学生在公共环境下的吸烟、使用违规电器、大声喧哗、嬉戏打闹等行为容易引发火灾、人际冲突、斗殴等安全事件。


  2、未及时改善不安全环境是促发高校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破窗理论”认为人和环境之间是互动的,已经被破坏的环境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不安全的环境也容易诱发高校安全事故。例如宿舍楼楼梯的护栏损坏,而学校没有及时修复,导致学生坠楼;学校禁烟措施未能有效落实,导致学生吸烟乱扔烟头引发火灾等。


  三、破窗理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1、加强学生安全行为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习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由行为和习惯的概念可知,行为习惯都是受思想支配的。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首先要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社会安全责任感。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了解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最后,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技能的培训,通过模拟危险场景、参观事故现场等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自救能力。


  2、重视学生安全行为管理,及时制止学生不安全行为


  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高校还应重视学生安全行为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生安全行为考核评价机制,例如建立学生安全行为学分制,规定安全行为标准,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获得相应学分,否则要进行重修。其次,要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要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带头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行为规范,并做好其他同学不安全行为的监督工作。第三,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学生寝室,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习惯,不姑息、不迁就,发现一个,纠正一个,坚决制止学生的不安全习惯。


  3、强化校园安全环境建设,及时排查整改校园安全隐患


  高校应加强对校园基础设施及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力度,建立定期巡查整改制度,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高校还应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条幅、宣传标语、微信平台等多种途径开展安全文化的教育宣传,同时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文化活动,形成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作者:薛永存等

  第3篇: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探究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直接关系着高校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只是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其财务以及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都包括在内,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基于国家对安全教育的相关规定来指定符合自己学校的安全教育办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安全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加强对学生自身的安全教育,使其分辨出危险因素保证自身的安全。


  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首先,高校安全教育形势不容乐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与外界接触十分便利,这也促成了网络犯罪等等问题,对自身信息的泄露轻信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心理伤害等等,社会闲杂人等进入学校寝室造成财务丢失事件频频发生,但是这不仅仅是社会人员或者是学校出现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大学生对自身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才使得别人有机可乘,大学教育与社会接触越来越紧密,但是在这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情况下很多高校对其都没有良好的安全教育防护措施,很多高校把安全教育作为过场应付了事,这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是很不利的,高校没有专门的课程来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也没有专门的课本系统的学习,可见现阶段安全教育形势不容乐观。


  再次,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弱,保护自身安全能力欠佳。对于这一方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应有的社会经验,可以说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想做的事家长都会代劳,这也无形中使得孩子在接触社会的时候绝少最进本的社会经验,同时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也差这也导致大学生受到人身或者财产心理伤害后不能尽快的吸取经验从困难中走出来,他们遇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后不知道怎么才能保护好自己,想法过于单纯缺少保护意识。他们缺少应有的安全意识,对任何人都不设防备这也是他们轻易上当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就是高校对人才的吸收扩大层次不一,思想不同所有在出现矛盾的时候没有自我的保护意识很容易形成危险。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首先,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现在学生以及老师学习和教学的必要手段,网络成为学生相互交流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在网络中能得到大量的信息,但是信息的真假以及内容使得大学生很难辨别,大量的不实信息、黄色信息、不良的政治信息都给予大学生心理造成很大冲击,大学生缺少信息的辨识能力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轻易相信网络里所谓的“朋友”也容易使得自己的财产和身体受到伤害。


  其次,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宿舍安全一直都是高校关注的重点,近几年学生宿舍盗窃案屡屡发生,为什么不法分子将目光关注在学生宿舍呢,也是因为他们注意到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不足,他们能很好的得手,同时大学生发生丢失以后也不会及时处理还有一点就是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成风,不想让同学看不起自己所以再见到别人的好东西事有可能走上偷窃之路,他们对法律认识不足也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要服怎么样法律责任,同时大学生攀比用的东西都贵重也让不法分子心生歹念,他们没有安全意识将自己的财务顺便放置门锁时常不关都是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


  再次,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也是学生安全教育不到位的体现,很多情况下高年级欺负低年级,收保护费,因为交女朋友大大出手,班级相互群殴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可能给学生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首先,针对网络出现的安全问题。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网络相关的法律进行宣传,使得学生知道什么在网络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同时网络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维护,多宣传相关的文件让大学生知道如何上网,在享受网络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准守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多利用学校的广播进行网络安全宣传,组织响应的知识竞赛让网络安全的意识存在于大学生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具体的指出网络安全中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哪些内容使我们应该摒弃的,不能过分宽泛起不到教育作用,建立相关的网络监管在大学时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要监管起大学生网络环境,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其次,针对寢室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寝室的管理,加强公寓辅导员的业务素质,要了解寝室情况让外来人员进行登记以及身份验证,发现寝室出现安全问题要及时作出纠正并使学生能够作出改正,同时要在寝室中加强法律的宣传,让大家对偷窃等罪行都有所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减少因为不懂法律而走错的几率。另一方面,加强校园保卫与警察的合作,一旦发现不法行为绝不姑息,让警察在校园中多做宣传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再次,针对校园暴力。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法律道德观念,引导学学生在方式冲突时用正当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暴力的方式,教育学生控制情绪不要因冲动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体谅弱小,尊重女性等等。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这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更要参与其中,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得他们了解安全的意义,形成一种氛围学生都要从众心理,只要大多数人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小部分也会被带动起来参与其中。大学生安全问题一直都是难题,要治理好这一难题要从根本出发,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其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高校学习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应得到重视。


  作者:王海燕

  第4篇: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策略


  腾讯公司于2011年11月21日推出了一款新型手机聊天工具——微信,该软件具备多人视频聊天,同时一起分享照片和文字的功能。2012年8月,在微信软件的基础上推出了微信平台的模块,该模块不仅可以将个人和群体放置一个平台进行沟通互动,还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该软件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并成为推广品牌的关键性渠道。微信的受众以年轻人为主体,大学生安全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新型方式,尤其是微信平台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在高等院校内传播大学生安全教育思想。


  一、创建微信平台的意义


  微信公众平台来源于以微信软件为基础,编制的新功能模块。并且企业、个人、政府等多个领域单位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创建微信公众号,将有价值或宣传类信息进行群发推送,这样的及时性可以增加双方交流的频率。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查找公众账号,并加入到微信公众平台上去。平台管理人员接受到加入信息,经后台操作,用户需要通过绑定真实信息进行注册,此方法简单快捷。而与保守的传播媒介相比,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以下意义。


  (一)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


  进入“微”时代后,智能手机作为微信传播的媒介,与此同时更为微信提供了便捷的条件。而公众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已经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互动。


  (二)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和多样性


  微信公众平台以多种形式进行推送,包括文字、图片、语言、视频、图文等形式,这样的方式更能激发大学生对现代教育的认同。微信平台在开发期间就要求儿童都可以简单操作,所以针对用户群体的技术无专业要求,只需简单几步,就可将信息内容进行共享。


  (三)多样化的分享方式


  在手机普遍的今天,只要拥有手机,软件里就会有微信的存在,而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手机媒介的传播,信息更加丰富,将时间化零为整,充分得以利用,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局限于简单的文字语言,可以分享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而人们可以根据这样的形式确保朋友圈信息的真实性,这样与大学生追求的多样化信息不谋而合。


  (四)微信公众平台的隐秘性


  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流动性的传播方式,可以让用户都能阅读信息,如果用户有信息反馈,这种交流就变成一对一的专职服务,而其他的聊天软件互动信息较为公开化,微信平台这样有针对性的互动,不仅能保证用户的信息不被泄露,还能增加用户的信任度,而这样的信息互动,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微信平台对大学安全教育的影响


  从微信軟件开发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在腾讯官方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微信用户已经高达十亿,而根据使用用户的占比,大学生成为微信的主要人群。微信的使用,不仅可以让微信平台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还可以通过微信的传播影响力,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为新的教育方式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一)传统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的缺点


  就现在大学生安全形式而言,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各高等教育院校未建立完善的教育体制,缺乏健全的制度。结合多年的教育体制,各高等院校缺乏专业的教师力量,大部分院校往往将安全教育的职责划分给安保部门的监管者,所以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还是停滞不前,主要是一般性的安全问题教育。由于高校对安保部门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导致大学生缺乏对安全教育的认知。其次,高等院校针对安全教育的普及往往还是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授,主要特点为教育方向具有针对性,内容较为单一,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导致恶性循环,且不能很好地普及大学安全教育知识。最后,大学生的自我安全教育意识薄弱,往往会无视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并且很难建立强烈的安全认知。为了更好地普及安全教育知识,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寻求新的传播方式,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良好成果。


  (二)新型教育模式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46%的被调查者往往愿意接受新型安全教育模式,即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安全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大学生的接受较为主动。而学校开设的安全教育平台,60%的被调查者会选择可能会接受。为此借助新型平台来传播安全教育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而调查显示,大学生一般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为微信、微博等形式。这也为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普及提供了新的平台基础。


  三、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到安全教育中


  (一)微信传播的内容丰富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更多的平台相继推出类似微信平台模块的应用软件,用户的可选择性逐渐增加,所以,特色型的公众平台更能引起现代大学生的关注。而发布的信息主要以安全知识为主,并根据各高校发生事件的特性,定时发布关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安全认知,还能实时发布最新案例。在信息的编制中,要有特色、亮点并且突出人文关怀,可以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也容易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新型教育方式。为了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社交,一般信息发送时间可控制在下午6点以后,避开用户工作繁忙时期。


  微信平台发布的信息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群体给予良好的关怀。而针对大学生群体将安全教育信息进行分类,了解该用户群体的群体特性和独特性,这样有针对性的信息,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安全教育。例如,安全教育对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应侧重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刚刚离开父母的新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交友、防盗、防骗以及交通安全教育,且注重安全意识的养成;安全教育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侧重点为社会适应性教育,教会他们如何防范就业中的诈骗陷阱,初次步入社会的自我心理调适,让他们学会更好地解决各方面带来的社会压力;安全教育对女生侧重点为人身安全教育,且让她们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卫的能力。


  (二)微信平台实现案例分析


  根据近年来高校案件频发,主要是效仿一些犯罪案例,其犯罪方法有据可查。微信平台的时效性,可以根据发生的案件进行教育,将案例进行有效的分类,并将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等重要信息进行分析,让大学生通过平台更好地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传播


  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往往注重课堂传授,并不能真正地应用到实际中,所以,在新的模式下,需要大学生自己参与到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主动接受,成为真正的受益者。高等院校的领导者应多给予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并与学生达成共识,将安全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分享出去。将大学生编制的安全信息内容进行精编汇总,评论信息进行展现,以信息的形式进行发送。也可以将关于安全的社会活动、班级活动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分享。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安全教育的建设中,还能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安全教育起到的效果


  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性、时效性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不仅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进行内容编辑,管理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进行推送。值得注意的是,推送的信息需真实,且突出信息所要表达的重点。还要注意有效性,尽可能要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产生相应的互动。微信平台的传播模式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进入角色,并对安全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大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一)新型的模式在大学生教育中更加准确


  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起到革命性的作用,教育方式放弃了以往的教育模式,改为一对一模式教授学生,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建立安全认识,大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将学校班级发生的状况、社会发生案件、生活遭遇的案例等信息进行补充转发,学校方面可以通过信息的汇总、分析,逐渐预见可能发生的事件,这对学校和学生的安全多了一重保障。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规避了信息在分享过程中的缺失,而且通过微信平台获取的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叠加利用,这样将资源一并体现在公众平台上减少了许多繁杂的人力资源投入。


  (二)永久性的存储方式方便信息传播


  微信公众平台对于信息的查询注重简单化,所以用户只需输入查找相关词语就能实现信息的查询功能,与其他聊天软件相比,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多样化,使得信息发布更加新颖,且符合现代大学生对安全认知的需求。而微信的功能可以便捷地将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分享到朋友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扩大传播范围。对于一些关于安全教育会议、座谈会等,重要的信息,可以通过大量的转发分享传播信息,而且载体不限定于学生,更方便的是消息及时发出,不占用手机内存。


  (三)将大学生作为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载体


  在微信平台中大学生与信息管理员的互动必不可少,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在发生着变化,可以是信息推送的管理者,也可以是接收信息的用户。这样的角色转换,不仅可以了解大学生心里的想法,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而发布的信息较为生活化,符合现在学生对外来事物的认知需求。同时由学生创建或参与管理的微信平台,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本身可以成为安全教育的受益者,而且可以通过小部分人的传播,让更多的学生群体对安全教育有正确的认知。


  总之,“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且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可以通过新的媒介来解决,不仅便捷,而且会有新的突破。新时代要有新变革,并适应新的发展趋势,钻研、改进现有的工作方式。微信软件带来的变革,不仅冲击着现在信息流通方式,而且给大学生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创新,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功能,更好地對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普及。


  作者:杨海东

  第5篇:浅谈学生校卫队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一、建立学生校卫队的必要性


  学生校卫队作为高校安全保卫群防群治组织的一部分,是维护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一支自治力量。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于平安校园的建设具有很大意义。


  (一)平安校园建设的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加大,各高校的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多,而高校保卫部门的力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加之,开放式办学以来,外来人员、社会人员等出入校园,外部不安全因素逐渐加大,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给高校安全工作加大了难度和强度。侵财案件也出现了新的手段、新的特点,隐蔽性强,难以防范。


  虽然校园视频监控系统、道闸系统、门禁系统以及报警系统等技防手段不断完善,但这些手段往往用于案件的调查取证及事后处理,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案件的发生。建立学生校卫队,就是在学生中间安排的“眼线”和“间谍”,了解学生的动向,实现“信息能够快速获得,事态能够快速控制,问题能够快速解决”的目标。


  (二)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是成为受害对象的主要原因。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制能力差,防范意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重,缺乏必要的自防自救、自我保护能力,这使得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据调查,高校学生书包、手机等贵重物品被盗案件的发生,主要是学生直接将自己的贵重物品放在教学楼课桌上、食堂桌椅上或者体育场的休息座椅上,无人看管就离开自己的视线。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积极防范,发动学生校卫队大力进行校园安全的宣传教育,同时以自己为表率,使同学们真正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增强大学生防范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案件的发生。


  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力量,使学生自身也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队伍的业余力量和有益补充,这对于发挥群防群治、预防案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校卫队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一)安全宣传员


  学生校卫队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一支有力的宣传队伍,除了宣传栏、展示活动等常规的宣传方式以外,还可以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内部,对校园安全知识、防火防盗防诈骗知识和有关的法律知识进行宣传,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安全信息员


  学生校卫队是获取第一线情况信息的重要来源。面对全校学生、严峻的治安形势,校园内的各种安全隐患随时存在,保卫部门和学生部门往往难于及时、全面地发现和掌握这些情况。而学生校卫队则与同学们共同生活和学习,在他们当中发现各种观念和不安定因素,及时反映到校保卫部门,校保卫部门可以及早发现隐患,采取相应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


  (三)校园执法员


  学生当中有违法乱纪或学生的利益遭到不法行为侵害时,学生校卫队能及时制止、或能对可疑分子进行盘问,有力地控制案件的发生。在食堂、体育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巡逻,在校运动会、晚会等大型活动中参加执勤,维持秩序,起到校园执法者的作用。


  三、发挥学生校卫队作用的途径


  (一)提高学生校卫队的素质


  学生校卫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这支队伍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安全信息能否及时畅通。在队伍组建和人员选拔上,应根据用人标准,招聘选拔,平衡筛选,把那些有责任心、警惕性高,具有较强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要求上进、热心公益事业、勇于奉献自我的品质高尚者选拔到学生校卫队中来。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的凝聚力,训练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忠于职守、坚持不懈,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细雨绵绵,都能为了校园安全这一个目标,团结互助,相互配合,拧成一股劲儿,在积极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更加突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工作理念,做校园的“安全卫士”小分队,为校园安全尽心尽责。


  (二)加强对学生校卫队的教育培训


  队伍建立起来了,如何开展工作,效果好坏,关键在于对学生校卫队的教育培训。高校应该将学生校卫队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要不断加强对校卫队的培养和帮带,才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不断地获取有质量、有价值的安全信息。


  一是重视从思想上教育引导,让他们热爱这份工作,安心本职,通过明确意义、感情联络和经济上帮助,让安全信息员能够很快的适应这项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并较快的进入角色;


  二是注重在业务上言传身教,搞好传帮带,教授其收集信息的方法、途径和程序,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形势通报、案例分析、参观学习、技能比赛等,把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容为一体,经常地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三是注意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坚持个别联系、个别要求、个别交流、个别指导。并时刻关心安全信息员学习和生活,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通过对学生校卫队的教育和培训,使校卫隊树立责任意识,在学习之余关注学校的安全动态,并通过他们提醒和引导周围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中来。


  (三)构建安全信息沟通平台


  信息畅通是学生校卫队发挥作用的基本保证,建立QQ群、微信群及微信公众账号,校卫队成员可以就一些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并随时上报保卫部门;同时推送相关的安全知识到微信公众账号,学生可以留言、讨论,搭建起与广大学生沟通的平台。


  (四)完善激励机制


  为确保学生校卫队发挥有效作用,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给予表现优秀的队员表彰和奖励,以鼓励学生校卫队中的积极分子,激发队伍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总之,面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建立学生校卫队,使他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安全从身边事情做起,从自己做起;并通过他们提醒和引导周围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潜移默化地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实际行动共同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作者:刘占富

第6篇: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


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帮助大学生建立法律及安全观念,在社会活动中,学会保护自己,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和突发事件,同时教育学生不要触犯法律,防止一些危害社会和他人安全的事故发生。为了把安全知识更系统化的传播给同学们,2011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在印发的《201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学生必修课程。


  1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现状


  自2011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至今,广西各高校一直都开设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总学时为24学时。随着教学课程的深入开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了。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学生不重视安全教育课


  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与专业及今后从事的职业不相关,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开卷考试,挂科的几率很小,因此学生对上课持无所谓态度,安全教育课达不到预期目的。


  1.2师资队伍力量不够强


  辅导员是承担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主力军,辅导员们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但他们本身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安全教育研究的,所以理论和实践的经验相对缺乏,安全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也不够高。


  1.3教学资源少,教学方法单一。


  大部分广西高职院校目前使用的教材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一书外,无任何参考资料或影像资源。大部分授课教师只能根据教材照本宣科,仅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这种纯理论的教学过于枯燥乏味,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隐患已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骗子利用高科技行骗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隐蔽,如电话、短信、网络行骗,引诱学生参与传销等等。由于没有根据安全隐患的变化特点及时更新教材,缺少鲜活的案例,教学效果较差。


  鉴于以上原因,传统的高校安全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大学生安全现状,学生上当受骗、财物被盗、交通事故等安全意外时有发生。因此很有必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深入进行安全教育课程课教学方法与实践的研究。


  2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中运用的尝试


  2.1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为了达到原有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真实体验或氛围,创造或引入让同学们亲自体会的机会,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通过亲历的过程来理解知识,更直观地帮助学生快速又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这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法。


  2.2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中运用的优势


  体验式教学方法讲求“先行而后知”。而安全教育课所学的知识基本都是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老师讲得再多也不如学生的一次亲身体会和经历。所以,体验式教学法在安全教育课中的运用,有利于安全知识更快速更准确的传播给学生。而且,体验式教学法打破了常规教学中老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台下听得都打瞌睡了还不能掌握清楚知识要点的格局,而是师生互动,共同体验真实环境,这样就更容易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情境体验中快乐的收获知识。


  2.3以“交通安全”为例,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安全教育课中的运用。


  我在上“交通安全”这一章节的时候,共设计了四个环节和四个问题让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实地体验交通状况”、“分组讨论”和“给亲朋好友发一条遵守交通规则的提示短信”等4个体验步骤来收获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個环节是导入环节,我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要重视交通安全?并给同学们观看两段视频,视频一是:在校园内易发生交通事故路段拍摄的视频,看完后,提问:这段视频记录了某高校一路段三年间发生的各种大大小小30多起的交通事故,刚才你们看的时候有没有好莱坞大片的感觉?但是却活生生的在我们现实生活里上演着,有什么想说的吗?视频二是:在校园周边大桥发生的一起公交车撞死一名违规骑行“死飞”单车的某高校大一新生的视频,提的问题是:这段视频让我们看后觉得痛惜、伤感,年轻的生命因为自己的大意,就这样逝去了,谈谈你的感受吧?本环节的设立旨在让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回答问题,更直观地了解了为什么要重视交通安全。


  第二个环节是体验汇报环节,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大学生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行为表现有哪些?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校园里或校园周边用手机进行街拍,对不遵守交通规则和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行为进行拍摄。到了课堂教学的时候,每个学习小组派两名同学把班会前在校园里和校园周边用手机拍摄的不遵守交通规则和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行为的图片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并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在每组同学体验汇报结束后,会根据汇报内容作出点评,并给每个小组送上一句交通安全口号。通过此环节,让同学们亲历真实环境下的交通状况,了解潜在危险,改掉换习惯。


  第三个环节是讨论环节,给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如何预防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我们该怎么办?此环节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每小组就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时间为10分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就本小组的观点进行阐述发言。老师作出点评,并把关键的知识点写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铭记。通过讨论,同学们能更好地掌握预防和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方法以及遇到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第四个环节是学有所用环节,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句交通安全口号:“交通安全你遵守,我遵守,大家来遵守”。让每一位同学用手机给自己身边的任何人发一条交通安全提示。可以发给任何你认为需要注意交通安全或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人。这个人可以是你的父母亲、朋友、同学、亲戚、老师等。用手机发送的这条信息可以是短信,可以是微信,也可以是微博或是QQ信息等方式。此环节旨在,让同学们自己重视交通安全的同时,也要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注重交通安全。让知识的运用得到了升华。


  最后,老师对本堂课作出适当的总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们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本堂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无论你走过春夏还是秋冬,交通安全意识永远铭记心中。


  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每一个同学在整堂课中都有思考、体验的过程,达到了寓教于乐和收获知识的教学效果。


  3体验式教学在安全教育课中运用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3.1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课的辅导员老师要重视安全教育课的备课工作,每堂课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目标设计好每一个课堂互动和教学环节,对选取的案例、视频、图片和让同学们参与的游戏、体验都要充分的准备好。如能组织全体上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那么效果会更好。


  3.2选取的案例、视频、图片、游戏、体验方式等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在安全教育课的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案例、图片或是视频也好不要太过老旧,要结合当下生活中,校园内或者周边真实发生的事件,只有这样才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共鸣和有认同感,更能引起学生对安全的重视。第二就是体验的方式和游戏的选取也要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对教育有助的游戏和体验方式更容易让同学们掌握好防范技能知识。


  3.3突出重点,内容精挑细选。


  虽然体验式教学法能更直观地让同学们掌握安全知识,但是,由于安全教育课的内容较多,涉及面广,教学课时一年也仅有24个课时,然而体验式教学法所耗时间过多,并不是所有的安全知识内容都适用这种方法。所以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点,选好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3.4形式灵活多样,从教室可延伸到室外。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来选取不同的场景和地点进行教学,例如在防灾避险章节的时候,可以把上课场景移到操场,给同学们进行防灾避险的逃生安全演练。在用電安全的章节,可以把上课地点移到宿舍区或者是实验室等。


  总之,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表现的内容,而且能更直观、更生动、更有说服力的让同学们接受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效果良好。


  作者:林捷等

  第7篇:公民警校模式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探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校园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现象日趋明显,由此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也愈发增多。而高校安全教育对维护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及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给高校的安全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加大安全教育投入已刻不容缓。自2010年以来,公民警校在上海取得的成就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作为社区警务创新治理的新探索,凭借其独特而新颖的培训模式博得了世界的好评。本文由此出发,创新性的提出运用公民警校模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及效果。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将“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纳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加大安全教育,高校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有着义不容辭的责任。但往往许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安全教育体制,安全教育工作存在零散、无序、不系统、成效低等情况,工作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致使安全教育的效果始终不如人意。而学校安全主管部门也因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条件有限等主客观原因难以全盘顾及,进而造成高校安全教育徒有其形而无实际效果。


  (二)高校安全教育效果甚微


  当前许多高校往往将“安全日”、“消防日”、“形势报告会”等节日及典型安全事件作为教育契机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趋于零散化、任务化。采取的方式往往以授课为主,既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方面的老师,也缺乏系统性的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体系。且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空洞,使得大学生厌学情绪愈加浓厚,以致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无从突破。


  二、公民警校模式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到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是安全意识培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加之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面临的诱惑与思想冲击更加猛烈,因此我们的安全教育模式也应从体制、内容、渠道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如将公民警校模式引入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利用警校资源为高校大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安全教育课程,并通过“教、学、练、战”四维一体的培训方式,能切实增强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一)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化与专业化


  公民警校模式,即利用各地区警校特有的、特色的优质课程与师资资源,为普通高校大学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安全教学培训服务,如提供交通安全、防网络诈骗、防身术、消防安全、危机事件应对等方面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机会。这样一方面使得高校安全教育机制更加完善,类似于外包培训的方式,引入专业的教学团队资源,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度,切实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公安院校与地方其他院校的沟通与交流,使高校间得以优势互补、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形成合力。针对当下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安全问题,制订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已成为时代所需。


  (二)教学内容丰富化


  许多大学生将安全教育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空洞与形式单一,无法及其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提出公民警校模式下的大学生教育方式,即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增加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视频教学等环节内容。使安全知识能得到及时充分的运用,并得以巩固、强化、拓展、迁移。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开展知识竞赛、逃生技能比赛、安全宣传设计等,通过与警校资源的结合运用,走出校外,观摩学习消防、交警、公安等部门日常执勤,切身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且通过这个过程,使广大大学生理解警察工作的艰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深化安全教育成果。


  (三)教学平台多样化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加宽泛,由此也为课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平台,运用公民警校模式,更大幅度的获取警校优质资源,可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学生教育网页,在网站上展现案例分析、安全知识自测题库、安全教育优质视频课程、公开课等。同时也可通过当下流行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创造互动教育空间,举办相应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为学生开辟网络指导咨询服务,以便及时解决高校学生面临的困扰和疑难。


  三、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国内外公民警校的创办并非偶然,其不仅是新时期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传播法律知识、创建和谐社会的运行平台。而将这一模式运用到大学生安全教育上,同样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公民警校模式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警校的特有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安全教育,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真正的使大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用。另一方面,警务知识与严格的纪律意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大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技能。强化并激发大学生维护社会治安、防范犯罪侵害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有效提升大学生整体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作者:周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5973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