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小语种本科论文精致范文赏析(共4篇)

小语种本科论文精致范文赏析(共4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第1篇: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转向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外语学科,尤其是小语种学科的建设日益发展(本文中所涉及的小语种主要是指西欧国家中使用范围较广的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本应该作为外语水平推动力的语言学、文体学、翻译理论等理论课程,却让学生谈之色变,令教师心生抵触,而且目前小语种理论教学普遍陷入这种尴尬境地。如何走出理论课程教学之伤,使理论课程真正发挥它们潜在的巨大作用,正视理论课程教学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迫在眉睫。为此,本文探讨了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向研究性学习模式转向的可能性。


  1.研究性学习理论概述


  研究性学习是在布鲁纳、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图式学习等理论基础上构建的新型学习模式。布鲁纳与奥苏贝尔都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学习问题的研究都是从认知观点出发的,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都重视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首先蕴含了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模式,即指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发现活动而获得知识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他认为,在学习中存在着两种结构:一种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由三种表征系统构成,即动作表征、印象表征和符号表征。另一种是学科的知识结构,即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的过程就是将认知结构即三种表征系统联系起来积极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学科基本结构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研究性学习的另一学习模式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如果指学习者未能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符号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将新的知识结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内;而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去发现这些内容,即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如果没有建立这种联系,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它的定义,这种学习就更多地属于机械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认知图式学习模式是基于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只有在学习者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作出某种特定反应,而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建立在这一学习模式基础上的。


  2.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的问题意识


  2.1学科建设上的问题


  2.1.1学科定位


  与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重学科本位(即语言学、文学等理论学科至上)不同,高校小语种教学大纲中往往会将语言学、文体学、翻译理论等理论课程安排在高年级课程当中。当然,这与学生起点不同有关。但是同是理论课程,在英语专业大纲中往往被列为专业必修课程,但是在小语种教学大纲中则普遍归入专业选修课。而且,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各自的全国教学大纲中,也鲜有明确对上述理论课程较为明确的规定。由于学科定位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出现模糊,从而不能达到精准开展课堂教学和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


  2.1.2课程设置


  在课程安排上,与英语教学不同,由于小语种教学一般都是从零基础开始,所以低年级普遍不开设理论课程,这样就导致诸多理论课程都出现在高年级,进而每门课程的开设时间被压缩,有些高校的小语种理论课程只开设半学期。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各语种大纲中没有统一明确的教学任务、教学目的等要求,加之课程时间的压缩,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2.2课堂教学上的问题


  2.2.1教学内容


  尽管法国、德国、西班牙在语言学、文体学、翻译理论等学科方面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小语种理论课程的中文教材往往较少,而且内容编写大都以单纯的理论介绍为主,不如精读、阅读等基础课程课本丰富多彩。相关的辅助参考、补充练习就更少见了。教材种类的稀缺必然引起教学内容的匮乏,教师参考资料的不足,如果任课教师过度以课文内容为导向,势必导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2.2.2教学手段


  由于小语种理论课程一般都是选修课,所以任课教师不由自主的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自主学习。而紧张的课时安排,又导致教师课堂上的多数时间都用于讲授理论内容。部分高校的小语种老师由于对所授学科掌握水平的限制,其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独白为主、教材为基础,较少组织明确理论结合实践的小组学习,或者PPT、校园网络平台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内容相对枯燥的理论课程来说,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对于单调无趣的理论课程不仅学生,就连老师也会谈之色变,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教学上的恶性循环。


  2.3上述问题对构建研究性学习造成的阻碍


  客观上的影响。首先是小语种理论课程设立时间较短,教学大纲的设置又比较模糊,使得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环节都尚不成熟,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的难度。比如,对于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过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而言,课程时间上一定是要有所保证的。其次是专门针对小语种本科阶段理论学习的教材数量少、内容编排较为单一,教学内容的匮乏导致自主学习时无法得到充足的学习材料,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阻碍。例如,法语文体学的课本,目前高校广泛使用的一般只是王文融老师编写的《文体学导论》,后续的补充教材基本没有出现过。


  主观上的影响。一方面,如前所述,教学内容的枯燥加之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得理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很难构建起来。事实上,对于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言,如果学生无心听、教师被动讲,不仅是学生的损失更是教师的尴尬。另一方面,由于各校大纲中小语种理论课程的课程性质次要、课程安排较短,都让教师和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大多数初级阶段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对于外语水平的提高没有精读等基础课程见效迅速,体会不到理论知识与外语学习实践的结合和促进需要时间感悟,对这些学科的价值认识不足,加之本科阶段的学生普遍对于理论学习较为抵触,使得理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难以实施。


  3.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转向


  结合研究性学习理论特点以及小语种理论课程所出现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向。


  3.1学科设置上的转向


  学科设置上的转向主要是教育理念的转向,明确越是理论课程越要跳脱枯燥。大纲设置和课程安排一定要倾向于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上一定突出由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教学目的上进一步强调由权威知识崇拜转向权威知识质疑或知识批判、由知识积累转向知识创新。


  3.2课堂教学上的转向


  课堂教学上的转向主要是教学方式的转向,力求在理论课程中建立起具有反思性、交互性、交际性、任务型、综合性等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方面力求做到由单调教学形式转向多样化课堂活动,由教师独白转向师生间或生生间互动,由全班讲读转向小组学习,由教师演示转向学生展示。在习得模式上一定突破由个体认知学习转向合作式学习,由系统性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由感受或内省式学习转向体验式学习。


  3.3能力培养上的转向


  对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其核心途径还是能力培养上的转向。能力培养上的转向也是理论课程教学最终目标的转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由重理论轻实践转向理论实践并重,以理论引导实践,由接受能力转向创新能力由语言能力与语义能力转向语用能力与质疑能力。


  小语种理论课程的教学研究,由于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的特点有着与英语理论课程教学本质上的差别。所以,期望通过英语的地理论课程改革方法来指导小语种理论课程教学是不现实的。对于急需摆脱窘境的小语种理论课程来说,教学改革不失为根本途径。


  作者:谷若峥

  第2篇: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小语种图书建设策略研究


  小语种,顾名思义就是相对英语这些应用面很广用者甚众的外语而言,只在少数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小语种又称非通用语,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有6种语言是联合国目前的通用工作语,即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除此之外,其他语言就是非通用语。由于在我国学习的主要外语语种是英语,大家普遍把英语以外的外语统称为小语种。小语种图书主要包括:(1)西语类图书,即以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乌克兰语、瑞典语等语言出版的图书。(2)东方语类图书,即以日语、波斯语、泰语、朝鲜语、越南语、阿拉伯语等语言出版的图书。


  1公共图书馆小语种图书馆藏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国际化,随着长期居住我国的外籍人士,特别是一些非英语国家人员的增多,公共图书馆需求小语种图书的读者也随之日渐增多。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小语种图书的藏书状况不尽人意,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原因在于:虽然近几年来公共图书馆加大了对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但有限的采购经费只重点投入英文原版图书的馆藏建设,加之小语种原版图书出版量少、采选困难,以及小语种人才的缺乏,致使小语种藏书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目前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小语种图书馆藏现状为:入藏停滞、语种稀少、数量匮乏、馆藏陈旧。最近笔者对江苏、浙江以及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小语种图书藏书状况做了调查统计,调查情况见表1。


  南京图书馆外文原版图书藏书约40万册,小语种图书约17万册(其中东亚同文书院馆藏的日文图书约12万册,由于是解放前就有的,至今未整理和编目,故未作统计),占外文图书总量的43%;中山图书馆外文原版图书藏书约20万册,小语种图书约6.8万册,占外文图书总量的34%,浙江图书馆外文原版图书藏书约17万册,可供借阅的小语种图书只有2000多册,占外文图书总量的1%。各馆小语种藏书总量普遍低,小语种藏书总量均不达本馆外文图书总藏量的一半。


  据统计,南京图书馆小语种藏书语种约4种(一些藏书量极少的语种未作统计),浙江图书馆小语种藏书语种约3种,中山图书馆小语种藏书语种约6种。各馆小语种图书的购买量极低,有的语种已停滞购买多年,有的小语种图书的获取主要依赖国际交换的方式。目前各馆小语种图书购买情况为:德语、法语等热门语种每年会有少量购买,其他语种基本停止购买,日语、韩语基本都是通过国际交换获取。以南京图书馆为例,日文、韩文图书每年略有更新,但也只是通过捐赠被动获得,而俄文图书一直停滞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藏书状况,至于其他语种至今未有订购。总之,近二十年来各馆小语种藏书的状况为:语种更新甚少,图书破损多,学科内容过时,参考价值性较低,难以满足当今读者对小语种文献阅读发展的需求。


  2公共图书馆小语种图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系统性图书利用率低


  当前公共图书馆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小语种图书的藏书结构普遍存在量少、种类单一、更新不及时、缺少系统性等问题。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小语种图书的藏书量约17万册,但其中俄文图书虽有近15万册,但内容过于陈旧,几十年未有更新。其他语种图书如日语、法语、德语、韩语等共计2万多册,这些语种的图书每年也只是通过捐赠被动获取而更新,根本无系统性可言。小语种图书因受其自身一些因素影响如:语言种类繁多、读者面窄、借阅量少、利用率低、采选难度大等,往往没有引起图书馆的足够重视,呈现出边缘化现象。图书馆在制定本馆的文献采访工作条例中,对小语种图书也没有做出全面、系统的收藏规划,因而小语种图书的采选无章可循,使得采选工作难以持续化和系统化,极大地影响了图书使用效率。


  2.2收集书目困难采选渠道不畅


  图书馆的图书采选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书目信息是否及时获得,采选渠道是否长期正常运营。当前小语种图书采选主要通过代理商提供书目信息,根据书目信息进行订购。由于小语种图书订购量较小、价格偏高、利润偏低、人才缺乏等因素,国内多数进出口代理商对于小语种图书的代理经营缺乏兴趣,因而书目的提供也不够及时、完整和系统,这就给小语种图书的采选带来一定的困难。总而言之,针对英语图书出版源而言,小语种图书的出版源非常少,在国内各种购书渠道所能提供的采选书录中,小语种图书所占比例不足5%[2],甚至每年在北京举办的BIBF这类的国内大型图书展销会上也很少采选到理想的小语种图书。


  近年来随着小语种图书的热销,国内主要进出口公司如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中科资料进出口公司等已开始重视小语种图书的经销。由于经营时间短,经验缺乏,经销的语种只停留在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日语等少数语种图书,仍然满足不了图书馆的需求。对于其他一些稀有小语种,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阿拉伯等国家的小语种图书采选则更加困难。一是这些小语种图书采购量小、成本高、利润小、存在语言障碍等,削弱了代理公司的销售积极性;二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小语种国家出版业不够规范,采选书目信息提供不完整,如书目中的图书信息没有国际标准书号、作者简介、装帧和内容提要等,给图书的采选带来一定的困难。


  2.3数据著录来源匮乏著录规则未统一


  小语种文献数据编目源的不足直接导致小语种文献编目工作起步晚、发展慢。由于编目数据资源比较缺乏,图书馆能够直接套录到的数据比较少,大量的小语种图书都需要编目人员进行原始编目,这无形中增加了小语种图书编目的难度。在小语种图书著录上,高校图书馆较公共图书馆有优势。不久前全国外语院校成立了一个图书馆联盟,其目的是加强小语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CALIS虽然有十几万条的小语种数据,但因公共图书馆不属于高校系统,也非CALIS成员馆,因而这部分资源无法被利用。OCLC是国际最大的联机编目系统,但可直接套用的数据多以西欧语种偏多,其他小语种尤其是东语系几乎检索不到,因而无法套录。尽管国家图书馆小语种图书的购买量在全国居首,但其可套用的数据偏少。编目数据源的缺乏,不仅严重影响了图书编目速度、质量,还造成读者查询不便,直接影响使用效果。


  目前国家还没有制订相关小语种图书统一、完善的编目细则,而中文文献和西文文献的编目规则相对完善,由于缺乏统一的著录规则,大多数图书馆的小语种编目主要是参照《西文文献著录条例》进行的,但各馆对小语种图书著录的MARC格式和字段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无形中影响了图书馆对小语种图书采购的重视。


  2.4专业人才缺乏图书采编质量低


  在小语种图书建设方面,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少、采购量少,一般没有配备专职小语种采编人员,小语种文献的采访与分编工作大多由从事英语图书的馆员兼做。而这些馆员因不具有小语种语言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小语种国家在历史、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不够了解,不能准确地掌握当地图书出版信息,因而工作被动,图书的采选一般仅以读者的现有需求为采选依据,长久以来在馆藏建设上就很难形成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完善的馆藏结构,难以适应今后阅读发展的趋势。例如:南京图书馆近年来由于读者的需求,增加对日文图书的采选,但是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目前对日文图书的采选也只停留在语言工具书之类。另一方面由于语言障碍,编目人员对图书内容的理解不够准确,有时候对小语种图书内容理解不到位,自然会导致分类错误,编目质量无法保证、著录欠妥的情况在所难免,导致图书著录数据不够精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检索和使用。


  3小语种图书建设的应对策略


  3.1重视小语种图书建设加大采购力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一些非英语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创办小语种专业且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许多社会培训机构也增加了小语种培训项目。据有关方面报道,全国已有9个小语种本科教学基地,教育部还将在全国重点建设30个小语种教学点[3],同时还批准设立了35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适应我国对实用型小语种人才的需求[4]。可以预见,小语种专业人才需求量的递增这一趋势必将继续,小语种专业建设发展迅速,势必产生对小语种图书的一定需求。公共图书馆对小语种图书需求的读者今后也将日渐增多,阅读量随之攀升,小语种图书利用率将会有所提升。重视小语种图书的建设,适当增强小语种图书采购力度,是完善公共图书馆馆藏结构体系,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图书馆馆藏结构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3.2搜集小语种图书出版信息扩展书目源


  丰富的书目源是图书采选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从目前情形来看,国内各主要代理公司提供的外文图书购书书目中均为英文书目,小语种图书书目不足5%,小语种图书书目源严重匮乏。因而作为图书采选人员,应变被动为主动,在梳理好本国代理公司提供的小语种书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主动搜集国外出版社的图书出版信息,整合优质图书采选目录,从而扩展图书书目源。


  首先,根据本馆馆藏特色,针对性地加强对某些国家的出版社进行调研,力图调研这些国家的图书出版情况,熟悉了解当地图书出版业的动态、业界评论、主要出版社及其出版特色、出版类型、优质图书品种、行业地位等,从而锁定与本馆馆藏特点相关联的出版社和图书品种,提取所需的文献资讯,进而获取采选书目。其次,搜集并研究各小语种国家的网上书店,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已蔚然成风,各种类型的网店应有尽有。近几年来网上书店的规模越来越大,且越来越规范,海量的图书信息,不仅反映当前图书阅读的风尚,同时还可提供每本图书详细的出版信息,包括作者简介、内容提要、业界评论、读者点评、相关学科图书链接等资讯;提供各类图书的销售排行榜、获奖图书信息等,这些信息对小语种图书的采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经常浏览当地图书馆网页,了解并关注馆藏介绍、借阅排行、读书活动等栏目,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采访员对当地流行读物、特色图书、重点学术图书等信息的获取,为图书甄选范围的锁定提供可靠的渠道[5]。


  3.3加强国际交流拓展采购渠道


  近来小语种图书需求量的增长与购书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现,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图书馆除了通过图书进出口公司购书等正常渠道之外,还应试图通过捐赠、国际交换等多元化的方式来增加采访源。


  接受捐赠图书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被动接受,二是主动征求赠送。被动接受赠书是指图书馆被动地接受国内外团体和个人捐赠的图书,这种被动接受来的图书良莠不齐、品种杂乱,基本不符合馆藏要求,收来的图书往往束之高阁,利用率不高。因此,我们应在做好被动接受捐赠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拓展“主动征捐”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效能,定期在本馆网站上向小语种国家的领事馆、相关团体和友好人士等发出通告,主动向他们征求图书捐赠,同时说明所需图书的特定需求如语种、内容和出版年限等。这种方式好处在于所获赠书的质量有所控制,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弥补馆藏的不足,从而有效拓展小语种图书的采选渠道。


  积极拓展国际交换工作。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积极主动与一些小语种国家取得联系,建立友好、协作关系。通过协商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双方就每年交换的图书数量、品种达成协议,从而使图书馆能够获取到本馆所需的图书,这也是获取小语种图书的渠道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有体面的获取方式。


  3.4通过互联网整合利用各类小语种人才建立小语种图书采编协作交流平台


  公共图书馆小语种图书建设的困难关键在于小语种人才的缺乏,由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目前公共图书馆常用语种人才还很紧缺,更别提小语种人才的配备。


  因而图书馆应试图通过互联网整合各种人才,建立小语种人才库,方能解决小语种人才缺少的问题。首先整合、利用好馆内、馆外的各类人才,通过挖掘、充分利用本馆现有的人才资源,对本馆英语科班毕业的馆员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第二种语言掌握的状况,必要时对这些人员进行突击培训。其次可通过义工招募和与高校合作等方式,组织高校小语种高年级学生协助本馆工作人员进行小语种图书的采选与编目工作。这两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人才紧缺的问题,但难以保证小语种文献建设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必须与全国其他省市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建立小语种图书采编协作、交流平台。为了便于交流与合作,可通过QQ聊天工具建立小语种图书采选群,通过这个方式可搭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小语种图书采编协作、交流平台,从而实现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高校之间小语种人才的有效协作和共享,根本上解决了小语种人才短缺的问题[4]。


  3.5统一小语种图书编目规则推进联机合作编目工作实现资源共享


  因为联合编目是小语种未来发展的趋势,而联合编目需要统一的著录规则与MARC格式。目前英文图书的著录规则可依据统一的西文图书著录标准MARC21,小语种图书依其语言特点,图书馆一般采用中文或西文文献著录规则,而各馆对小语种图书著录所采用的格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南京图书馆对中文和日文文献采用的是CNMARC格式和《中文文献著录条例》,其他语种采用的是MARC21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为了便于今后书目资源共享,对于多语种的小语种图书编目,我们希望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小语种编目中心,尽快统一和明确小语种编目规则并付诸实施,为各馆小语种图书的编目提供著录标准。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利用OCLC数据平台,实现联机合作编目;尝试Z39.50的套录途径,解决小语种文字输入难的问题;制定编目数据上传的奖励措施,进而尽早实现小语种图书编目数据共知共建共享。


  4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小语种图书建设的迫切性已越来越显现,但同时小语种图书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容乐观。图书馆只有重视小语种图书馆藏建设、进一步拓宽小语种图书采选渠道、注重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小语种图书采编质量,才能为读者建立起新的外文文献保障体系,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作者:韩佳

  第3篇:高校图书馆小语种图书采访策略探讨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我国,我国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根据相关统计,北京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正以每年20%的比例增长。目前,小语种的人才“库存”日渐匮乏,国家政府机关、地方政府、沿海城市、国家旅游重点地区、外资企业等单位小语种人才严重紧缺。小语种人才的短缺促使许多高校相继开设小语种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小语种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的支持,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也是高校图书馆所肩负的固有使命,小语种图书收藏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小语种图书的定义


  小语种又称非通用语。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有6种语言是联合国目前的通用工作语,即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除此之外,其他语言就是非通用语。然而,在我国由于绝大部分中学开设的外语课程都是英语,各高校招生的外语专业也绝大部分都是英语专业,所以在每年的高考中,大家普遍地把英语以外的外语统称为小语种。本文所指的小语种即指除英语以外的其他外语语种。同理小语种图书即指除英语外,用其他外国语言文字所出版的图书。在我国,小语种图书主要包括:(1)西语类图书,即以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乌克兰语、瑞典语等语文出版的图书。(2)东方语类图书,即以日语、波斯语、泰语、朝鲜语、越南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等语文出版的图书。


  2、加强小语种图书采访工作的重要性


  2.1高校学科建设及其发展的需要


  (1)小语种专业开设院校数逐年递增。


  目前,随着我国与一些非英语国家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频繁,小语种人才的身价也随之上扬。使得高校出现了一股学习小语种专业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来,北大、北外、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都相继扩大小语种专业的招生规模。同时,更多的高校加入到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队伍中。笔者对我国高校小语种专业设置的网络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院校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如表1所示),而且开设的语种范围在不断扩大,到2008年6月已超过20种(见表2)。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对小语种专业人才需求量的递增,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另据有关报道,全国已有9个小语种本科教学基地,教育部还将在全国重点建设30个小语种教学点。继英语之后,法语、日语、俄语、德语等也先后开始实施了四、八级水平考试。由此可见,小语种专业建设发展迅速,势必产生对语言类小语种图书的一定需求。


  (2)国际合作办学发展迅速。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事业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12个,比1995年初增加了9倍多,覆盖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合作对象国别看,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其中小语种语言国家主要有日本(58)、法国(24)、德国(14)、韩国(12)等。另据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意见》,江苏今后将重点引进世界不同地区lO所以上国外知名大学、10所以上国外高水平高职院校在江苏举办合作项目。全省每一所高等学校要在2010年前与国外至少一所对应的优质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办学的专业涉及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电气信息类、艺术类、教育学类等多个学科领域。这种办学模式,也给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除了要收藏小语种方面的语言类图书外,还要根据学校办学要求收藏一些相关学科专业的小语种专业图书。


  2.2完善馆藏结构体系,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的需要


  小语种原版图书的需求日益扩大,范围也越来越广。一方面教师为了开阔视野,尽快进入社会科学研究的某些前沿领域,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他们迫切需要有针对性、时效性、经过筛选的国外学术研究信息,来支持自己正开展或准备开展的科研活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广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需要通过原版外文图书来提高阅读及写作水平,了解外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以及有关学科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等学科发展状况。因此,为充分发挥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这一情报职能,图书馆必须加强小语种图书的馆藏建设工作,以构建相对比较完善的能够适应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的馆藏结构体系。小语种图书收藏应该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小语种图书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出版源较少


  小语种图书的出版源主要包括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国外主要是一些国际性大出版社出版的各种小语种图书,以及使用小语种的有关国家出版的本国语种图书,其特点是种类多、范围广、质量高;其缺点是受中外文化交流与图书发行渠道的制约,真正能进入国内市场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价格较贵。


  国内主要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出版社,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等所出版的一些小语种语言学习方面的教材,以及通过引进版权后所出版的部分小语种原版图书的影印版等,无论品种还是学科范围都无法和国外出版源相比,但由于其发行渠道通畅、价格较低而成为我国图书馆小语种图书采访与人藏的主要来源。


  总的来说,相对英语图书出版源而言,小语种图书的出版源非常少,在国内各种购书渠道所能提供的购书目录中,小语种图书所占比例不足5%,甚至在一些外文图书展会上小语种图书也难见踪影,如2008年4月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在东南大学举办外文图书展示会,其所展图书全是英语图书。


  3.2采访渠道不畅小语种图书采访渠道不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访书目源不足,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正常订购渠道所能获得的外文图书书目中几乎没有与小语种相关的原版图书的目录信息。二是图书出版、发行(经销)商受市场及成本因素的影响,不愿从事小语种图书的经营,如中图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图书进出口公司,但因盈利少,又缺少小语种专业人员,所以对代购小语种图书不感兴趣。国内小语种图书的出版也受市场及经费制约,引进出版的小语种图书品种非常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习方面,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对小语种图书的需要。


  3.3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采访人员缺乏


  缺少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采访人员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小语种图书采访工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1)受历史大环境的影响,了解小语种的人员缺乏。


  (2)小语种学习较难,现有采访人员难以自学成才。


  (3)进人机制制约着高校图书馆难以引进小语种专门人才。


  3.4采访数据难以编制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图书的手工采访模式早已被计算机化、网络化采访模式所取代。现在中文图书的采访工作,从征订书目数据的提供,到选订书目的查询,再到订购书目数据的反馈提交,均可经由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数据库的支持来实现。而小语种图书,其采访数据极少能从网上套取获得,需要采访人员自己编制采访数据,这对于缺少相关语言能力的采访人员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首先采访人员看不懂相关的小语种语言文字;其次不会使用小语种语言输入法。另外,由于电脑的外文文字输入系统、外文文字显示支持系统和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一些外文文种还无法用电脑来处理并进行著录和编目。如:阿拉伯文、泰文等川。


  采访相关数据缺乏的直接后果:一是严重影响采访工作速度、质量及编目效果;二是有些责任心不强的采访人员避免麻烦而索性不考虑相关小语种图书的采订;三是无法进行小语种图书采访与利用方面的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4、加强小语种图书采访的策略之建议


  4.1努力扩大采访渠道


  小语种图书相对英语图书的采访在渠道扩展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其自身特点。在已有的通过图书进出口公司购书等采访渠道之外,小语种图书的采访更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更多的、灵活的采访方式来增加采访渠道。


  (1)接受捐赠: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接受国内外友好人士和学术团体的捐赠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既能弥补高校图书馆小语种图书的不足,又可以节约一笔数额可观的经费。


  接受捐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二是主动征求。被动接受赠送,就是指图书馆被动地接受国内外个人或团体赠送图书,这种方式优点是一次性赠送图书数量较大,而且比较省事省心;不足之处是赠书的质量难以控制,可能存在学科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主动征求赠送,就是图书馆主动地与国内外有关个人与团体联系或发布征捐图书通告,争取他们向本馆捐赠特定要求的图书,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获得赠书的质量某种程度上控制在我,保证有较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缺点是在数量上难以保证,而且像“化缘”似的,联系起来比较麻烦。


  目前国内所获得的国外赠书,主要是通过一些国家的民间友好团体设立的国际性赠书机构提供的,一般多为本国语言图书。如“亚洲之桥”基金会的赠书大部分来自美国大学书店和某些出版商,少部分由美国友好人士捐赠,因此主要为英文图书,小语种图书只占其中极少的一部分,甚至没有。再者,小语种图书赠送点还比较少,而且都是一些比较小的机构,宣传较少,赠送量也不大。因此,我们应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渠道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拓展“主动征捐”渠道,想方设法地去和小语种国家的有关人士或团体取得联系,争取获得更多的来自这些国家的赠送图书。


  (2)委托代购:高校图书馆可以和本校聘请的外籍教师及本校与国外高校互派交流的教师取得联系,利用他们回国探亲、工作或身居国外之便,请他们帮助直接从国外采购教学科研急需用书。对于小语种图书来说,这种购买方式是最为有效的,因为通过赠送所获取的小语种图书价格虽低但书的出版年代较早,而且许多不是非常适合系科教学与科研需求的,委托代购完全可以购买到最新出版的而且非常符合本校教学与科研急需的小语种图书。


  (3)国际交换:目前,国内高校或多或少都与国外一些高校建立有友好关系,这成为图书馆进行国际图书交换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图书馆可以借助这一平台与对方图书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图书资料上互通有无,根据对方的需求情况,在本国购买相关学科专业、相当数量的图书,定期进行交换。为保证相对公平,双方可协商确定每年交换图书的总量或码洋限额,达到互利双赢。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国际交换是一种非常好的有尊严地获得小语种图书的方式。


  (4)馆际共享:小语种图书受出版源等方面的影响,各个图书馆馆藏量都非常有限,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现有馆藏,高校图书馆应联合起来开放各自的馆藏信息,进行资源共享。


  4.2实行馆系合作,克服语言障碍


  邀请院系小语种专业教师参与采访工作,可以有效解决采访人员在采访工作中所遇到的语言障碍问题。馆系合作主要内容:一是由图书馆采访人员将小语种信息传递给合作系科小语种专业教师,请他们进行选定,并对选定书目进行中文翻译,然后反馈给图书馆采访人员,再由采访人员完成其他相关工作。二是采访人员带领小语种专业教师直接到购书场所进行现采,由专业教师直接选取小语种图书。另外,还可以请院系小语种专业教师协助图书馆采访人员建立相关的采访数据库。


  4.3加强馆际采访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小语种图书采访渠道的特殊性要求小语种图书采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多交流、多合作,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小语种图书采访信息并借鉴彼此工作经验,更好地做好小语种图书采访工作,这种方式比要求采访人员去学习那些小语种语言要现实的多,而且作用更大、效果更好。为了便于交流与合作,小语种图书采访人员可以通过QQ或MSN等聊天工具建立一个小语种图书采访群,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与合作。


  4.4建立替代性小语种采访与编目数据库


  考虑到当前小语种图书采访及编目数据库缺乏,懂小语种的采访人员紧缺和现有采访人员通过学习获得小语种运用能力还具有相当的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而小语种图书采访及馆藏建设工作又必须尽快、尽好地开展这种现状,笔者以为,非常有必要编制和建设替代性的小语种图书采访与编目数据库,而“中文替代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中文替代法”就是用中文代替小语种来编制有关数据。首先请系科小语种专业教师将图书馆所采小语种图书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摘要和语种等项目)进行翻译,然后由采访人员将翻译信息输入到采访系统中(cnmarc格式)制作成采访数据,并在200a子字段的书名信息前加入“[语言]”用以标注该小语种图书的语言信息,同时在101文献语种字段的a子字段中输入原小语种图书的语言代码,最后将其转交编目人员进行中文格式cnmarc信息的编目。


  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暂时缓解小语种图书在采访数据编制方面所遇到的语言及文字输入的因难,使得所采订的小语种图书信息能够及时进入图书管理计算机系统以便采编查重、读者查询以及馆藏信息的分类统计等。此方法的最大缺点就是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原书信息。因此,“中文替代法”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手段,当条件成熟时还应尽快将其换成相关小语种编制的数据信息。


  5、结束语


  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小语种图书采访已经成为一项急待加强的工作而被提上强化馆藏建设、完善馆藏结构的图书馆议事日程,其中许多新问题有待探讨和研究。


  作者:郑燕平

  第4篇: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高校“一带一路”小语种数量不足。“一带一路”覆盖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5个地区的官方语言数量超过40种,而我国目前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了20种。为此,教育部发布意见,要求2017年将非通用语种增加到94种,实现所有已建交国家官方语言的全覆盖。作为“十三五”期间实施的重大战略任务,“一带一路”将中国与亚太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将会大大促进各类涉外翻译小语种人才市场的需求。而“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恰恰是民办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民办高校不但具备充裕的办学资金,而且具备丰富的社会资源支持,不失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想基地。


  一、以事实为原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为社会服务。作为培养小语种专业人才的学校,首先应考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小语种人才。通过对相关用人单位的调查,我们总结出用人单位对小语种人才的基本要求:专业外语口语表达能力需佳;书面语言能力要好。继而,针对当前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二、针对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学情特点进行改革


  民办高校的生源特征决定了其固有的学情。以长春光华学院韩语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入学前就对韩语感兴趣而如愿选择了韩语专业;另一类则是由于被调剂或入学前未了解盲目选择了韩语专业。前一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常表现得兴致勃勃,而后一类学生则表现为消极懈怠。基于目前国内民办高校普遍的状况,我们发现往往是后一类学生所占比重较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以改变这一现状,只有结合民办高校学情特点后才能根据实际制定出一套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三、具体改革措施


  1.课程设置改革。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资或合资企业后,大多被分配到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等各个部门,不从事翻译工作,会因欠缺其他行业知识遭遇不少棘手的问题。因此,民办高校可考虑适当调整小语种专业课程,例如,从大二开始增设多套“语言+方向”的系列选修课程。以韩语专业为例,可设置“韩语旅游方向”系列课程,下设“国际旅游”“旅游韩语”等子课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


  2.课堂教学改革。基于民办高校的学情特点,小语种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以长春光华学院韩语专业为例,既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传统授课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授课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可以从“如何教”转至“如何让学生学”。课堂教学改革甚至可尝试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翻转课堂”“翻译工作坊”“任务驱动”等模式来实现。


  3.考核方式改革。传统考核形式单一,语言考核过于强调理论基础。小语种考核方式应摆脱传统考核方式,努力实现多元化。避免“期末一张卷”的模式,针对听、说、读、写、译等各个层面进行全面测评,并通过短期测评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4.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首先要让教师成为“应用型”教师。教师在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比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派教师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或访学活动。另外,目前小语种专业的教师大多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缺乏校外工作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民办高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考察学习的机会,以了解企业小语种人才需求及岗位职责等最新动态。


  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小语种专业可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水平及对社会需求的认知能力。例如,在小语种专业普遍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小语种专业学生可在大三到主修语言国家交流学习一年,大四回国完成毕业论文。另外,学校可将学生送到企业,让学生切身感受小语种国家企业的文化和管理,直接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发挥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优势,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小语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帮助小语种专业走出困境,为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办学寻求发展,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小语种应用型储备人才。


  作者:胥思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5985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