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日语专业本科能力的培养与改革论文(共3篇)

日语专业本科能力的培养与改革论文(共3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第1篇:浅谈日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科研能力是人们在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时,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本领。21世纪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则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本论文主要是对高等学校日语专业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的研究。以日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日语概论课"为载体,通过教师引导示范,学生实际操作,课堂发表、提问等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日语概论的各方面知识,培养学生学会研究专业范围内的课题的能力。


  "日语概论课"是高等学校高年级的日语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日语概论课"主要涵盖日语语音、日语语义、日语词汇、日语语法、日语语篇、日语语体、日语文字标记等语言各领域,"日语概论课"不同于其他本科课程。例如"高级日语""同声传译""汉译日"等课程主要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日语知识和技能。而"日语概论课"所涉及的语言现象特别多,可以全面的从各个层面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这也是要在"日语概论课"上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实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日语语言理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还要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目前研究状况述评


  关于论述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尹喜云,李鹏南(2007)的论文"科研训练: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杨玉(2008)的论文"本科生科研期待突破",刘海华(2008)的论文"浅议大学生科研活动指导与科研能力培养",林德张、陈菲艳(2009)的论文"构建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姜长宝(2010)的论文"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等等。


  我们从以上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据笔者调查,针对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研究性文章主要集中在理工科方面,针对外语这一文科类的研究,特别是日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还严重欠缺。通过课堂来对日语专业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是没有的。因此笔者在以上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讨式和互动式教学法,来谈日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三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还普遍存在忽视本科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象,高校的科研活动还主要局限在教师和研究生范围之内。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当把培养和训练本科学生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我省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大多数高校正在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这就需要我们不仅需要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还需要在学生身上下功夫,让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和训练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就目前发现的明显的、也是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发现,学生因为没有受到理性思考力和科学表达力的训练,不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方法,不懂得如何独立进行参考资料的检索和引用,更谈不上写作的技巧,同时也欠缺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此,本论文通过"日语概论课"上的知识点和语言现象,让学生们去积极思考,会查阅文献资料,能够自己有理有据地写出研究报告,能够从内容到形式上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初步的科研能力、一定的科研成果也是学生深造和就业的基础。另外,鼓励日语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就是要让他们在科研活动中发现新的问题,分析并解决这些新问题,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思维,挖掘出新的理论知识,使本科生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知识简单型向能力创新型转化,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同时,大连市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沿,东北亚航运基地及东方硅谷的建设无疑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培养日语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在提高日语应用水平的同时也会培养其发现和思考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


  "日语概论课"是大班教学,常规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导。本论文是采用研讨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研究方法步骤如下:


  在"日语概论课"的第一节课,就向学生们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在"日语概论课"上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每一堂课,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分组在课下查阅与自己要研究的语言领域相关的文献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发表。然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教师点评,每人形成3000字左右的关于语言学方面的小论文。"日语概论课"的期末成绩主要由课堂发表和小论文以及课堂出缺勤情况决定的。


  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多媒体授课,在学生进行独立制作和演示解说ppt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出其技术以及版面设计、课题导入、解说方式及逻辑验证方面的不足,在查阅资料方面,教师需要对图书馆的资料检索方法对学生进行教授。


  五研究内容


  具体研究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小论文的撰写。


  1)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


  ①日语语音领域:发音器官,语音的分类,音素和音位,音节和音拍,声调,语调,重音,元音无声化,上代特殊假名拼写法,五十音图,音韵的变迁和统一。


  ②日语文字和标记领域:字形,字体,异体字,书体,文字的功能,文字体系,文字的标记,罗马字的标记,日语汉字的标记,外来语的标记,假名拼写法,定家假名拼写法,历史假名拼写法,现代假名拼写法,记号与数字。


  ③日语词汇领域:词汇量,基本词汇,基础词汇,表现词汇,理解词汇,词义和词构成,造词法,语源,语史,语种,语相,词汇史,上位语,下位语,辞典。


  ④日语语法领域:语法与语法论,语法研究的单位,句子的构成要素,句子的构造和种类,格,连用修饰,连体修饰,活用,语态,时态,体态,语气。


  ⑤日语语篇领域:话语的分析,篇章的分析,语言行为论。


  ⑥日语时态领域:过去式,完了式,使役态,被动态,可能态。


  ⑦日语语气领域:对人语气,对事语气。


  ⑧日语语体领域:语体与语境,语体与语篇类型,口语体与书面语体,简体与敬体。


  ⑨敬语领域:尊敬语,谦让语,礼貌语。


  ⑩日语特点总结


  2)小论文撰写内容:


  以上述内容的某一点为中心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日语语言方面的文章。例如:日汉被动句式结构的比较,关于现代日语委婉表达方式的研究,关于日中"感谢"表达方式的比较,中日多重连体修饰语的顺序研究,汉日程度副词的比较,日语心理动词的特点分析,关于日语的敬语研究等等。


  六问卷调查


  在本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为了得到对课堂效果的反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你是否赞同目前的授课形式?为什么?


  1十分赞同2比较赞同3不太赞同4不赞同5无所谓


  理由:


  (2)目前的授课形式能否使你掌握日语专业基本的技能,知识及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1完全可以2基本可行3不太可能4不可能5无所谓


  理由:


  (3)目前的授课形式能否培养和训练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


  1完全可以2基本可行3不太可能4不可能5无所谓


  理由:


  (4)本学期的日语概论课,哪个章节你比较感兴趣。哪个章节最为晦涩?


  (5)如果就日语概论课中感兴趣的内容,自己独立进行课题研究的话,你想研究什么?


  (6)目前的授课形式你觉得有什么样的收获?


  (7)你是如何独立进行参考资料的检索的?


  (8)你认为个人或他人在ppt的制作方面存在什么不足,或者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9)你的小论文写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吗?请叙述你写这篇论文的心情。


  (10)你觉得日语专业本科生应该如何通过日语概论课来培养科研能力?


  (11)你认为目前的日语概论课存在什么不足的地方,应该如何改善?


  其中58%的学生对这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持赞同的态度。61%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在掌握技能上有了提高。5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模式可以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七结语


  这种研讨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结合,打破了旧模式下的"满堂灌"和"一言堂"。活跃了学生思维,注重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和主动性的发挥,强化了包括科研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可以发现、总结出大量可以作为论文研究内容的课题。


  在课堂上进行研究的过程亦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总结和摸索出许多可以整理和值得挖掘的课题,这些课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学生论文的题目或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例如日语和汉语特点有什么不同,日语敬语的特点到底是什么?等等。其次,教师点评和集体讨论研究的过程为学生今后论文写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大量经验。教师和学生对各发表小组成员进行的提问会成为今后学生今后在具体的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堂的解决,为学生今后在处理写作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提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一个发表需要学生之间必须互相合作,才能把任务完成,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之间就会建立一种良好的协作关系。最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日语的兴趣。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大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讲着觉得空洞,学生听着也觉得枯燥乏味,很难把握理论知识的真正含义。若能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学习兴趣也会更加强烈,而学生参与科研正是对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是把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的具体体现。科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吸收,科研就是"催化剂"。学生通过制作课件发表,写小论文等活动,具有初步的发现问题、整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通过在这一课程体系的锻炼可以使学生对日语的特点,及日语语言学的一些基础理论有所更深的接触,为学生将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大四写好毕业论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赵宏

  第2篇:日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流的不断加深,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了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新增日语专业,原本已设有日语专业的高校则扩大招生。全国的高校日语教学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自从2001年起开设日语专业,至今已成功培养了四届毕业生。但是自从日语专业开设以来,其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参照的英语专业,并没有完全立足于日语专业的实际情况。而课程设置又是直接关系到日语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本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掌握目前的实际情况并对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改革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以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我校日语课程设置主要是参照英语的课程设置制定的,但是日语系学生一般都是零起点,而英语系学生在初中,高中都学习了七年,所以起点是不一样的。而且就语言本身来说,日语里有很多汉字,确实对以中文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是一大优势,但是日语语法又明显区别于英语和中文,这无疑在学习方面又给我们加大了难度。目前我校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是大一大二侧重基础,以基础日语为主,辅以听力、口语、阅读等提高日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大三大四则不拘泥于日语语言本身,以高级日语为主,辅以语用学、日本国情、语法学、日本文学文化等课程。


  二、研究目的和背景


  江西科技学院大学自2001年开办日语专业以来,其课程设置主要是参考我院英语专业和主观经验进行的。目前,国内外形势变化迅速,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世纪新型人才,有必要开展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工作,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使之更加完善、合理。


  三、研究方法


  本次的研究主要采取了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共6个班(其中大一和大二各两个班)进行调查问卷的形式。主要就开设课程的满意程度、对于提高日语水平最为有效的课程、哪方面能力提高较慢、希望增开的课程、是否有必要对日语专业学科建设进行分方向等方面征求了学生们的意见。


  本次的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全面科学的调查表,并且调查对象包括在校的全部日语教学班。其中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97份,回收197份,回收率100%。大四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25份,回收率64.1%。主要因为大四毕业班同学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所以回收率略低。经过此次的调查问卷我们掌握了我院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四、研究结果


  因为本次问卷调查是分年级进行的,所以此次的调查结果以各项问卷内容进行为主,分年级进行了统计。


  1.对本学期开设课程的满意度。四个年级的满意度均在90%左右。满意的理由主要是课程安排比较合理,能够满足学生们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们不满意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大一学生的主要课程太多太密集、上半学期的日语阅读超出现有水平等方面;大二主要是基础日语和听力课过少及需要开设涉及日本文化文学的课程;大三学生的不满意理由主要是无日语听力课、课程开设偏重于考研需要,实用性不强;大四学生主要认为对于毕业班来说课程太密集,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应开设商务日语、日语口语等实用性课程。


  2.本学期比较满意的课程及不是很满意的课程。大一学生对于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下半学期)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对于日语阅读(上学期)、日语口语(上学期)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安排得不合理;大二学生认为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日语口语、日语写作的开设非常有必要;大三学生认为高级日语、日本文学史、日语写作、日语翻译等课程安排得较为合理,而语用学、日本电影、科技日语课程开设的教学效果不大;大四学生认为高级日语和日语视听说等课程对于日语能力提高很有帮助,而证券与投资课教学效果不明显。


  3.通过本学年的学习,哪方面能力提高明显及哪方面不是很明显。大一学生普遍认为本学年在读、写,以及日语语法、词汇方面提高明显,但是听力、口语的提高不是很显著。大二和大一学生在这两方面的情况基本上一样,只是大二学生认为他们的翻译与作文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大三和大四学生除了以上情况之外,还认为日语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4.在本学年希望开设的课程。大一学生希望开设会话课、日本文化课,以及增加日语听力课。大二希望增设日本文化、翻译,以及增加日语听力的课时。大三大四学生希望在翻译、听说方面有所加强,增开日语听力、商务日语等日语实践课程。


  5.日语学科建设是否有必要分方向。对于这个问题,这四个年级的学生回答有必要的均占到了89%以上。


  6.对我院课程设置的建议。大一的建议主要对于刚入校的学生来说课程过多,而外教的课太少。尤其是他们都是日语零基础,所以日语阅读课就超出了他们的能力。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希望开设日本文化及礼仪课程。大二学生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听力、口语、基础日语的课程太少;开设必要的等级考试辅导课;明确日语方向性;开设日本文化、商务日语等课程;锻炼日语的机会太少。大三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过多,实用性课程不够;专业倾向不明确;开设同声传译、口语、听力课;缺乏实际使用日语来锻炼的机会。大四学生要求课程偏向于实用性,开设商务日语、日语口语、信函写作、商务礼仪等课程。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开设论文指导课的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流的不断加深,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了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新增日语专业,原本已设有日语专业的高校则扩大招生。全国的高校日语教学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自从2001年起开设日语专业,至今已成功培养了四届毕业生。但是自从日语专业开设以来,其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参照的英语专业,并没有完全立足于日语专业的实际情况。而课程设置又是直接关系到日语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本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掌握目前的实际情况并对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改革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以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我校日语课程设置主要是参照英语的课程设置制定的,但是日语系学生一般都是零起点,而英语系学生在初中,高中都学习了七年,所以起点是不一样的。而且就语言本身来说,日语里有很多汉字,确实对以中文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是一大优势,但是日语语法又明显区别于英语和中文,这无疑在学习方面又给我们加大了难度。目前我校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是大一大二侧重基础,以基础日语为主,辅以听力、口语、阅读等提高日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大三大四则不拘泥于日语语言本身,以高级日语为主,辅以语用学、日本国情、语法学、日本文学文化等课程。


  二、研究目的和背景


  江西科技学院大学自2001年开办日语专业以来,其课程设置主要是参考我院英语专业和主观经验进行的。目前,国内外形势变化迅速,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世纪新型人才,有必要开展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工作,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使之更加完善、合理。


  三、研究方法


  本次的研究主要采取了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共6个班(其中大一和大二各两个班)进行调查问卷的形式。主要就开设课程的满意程度、对于提高日语水平最为有效的课程、哪方面能力提高较慢、希望增开的课程、是否有必要对日语专业学科建设进行分方向等方面征求了学生们的意见。


  本次的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全面科学的调查表,并且调查对象包括在校的全部日语教学班。其中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97份,回收197份,回收率100%。大四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25份,回收率64.1%。主要因为大四毕业班同学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所以回收率略低。经过此次的调查问卷我们掌握了我院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四、研究结果


  因为本次问卷调查是分年级进行的,所以此次的调查结果以各项问卷内容进行为主,分年级进行了统计。


  1.对本学期开设课程的满意度。四个年级的满意度均在90%左右。满意的理由主要是课程安排比较合理,能够满足学生们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们不满意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大一学生的主要课程太多太密集、上半学期的日语阅读超出现有水平等方面;大二主要是基础日语和听力课过少及需要开设涉及日本文化文学的课程;大三学生的不满意理由主要是无日语听力课、课程开设偏重于考研需要,实用性不强;大四学生主要认为对于毕业班来说课程太密集,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应开设商务日语、日语口语等实用性课程。


  2.本学期比较满意的课程及不是很满意的课程。大一学生对于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下半学期)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对于日语阅读(上学期)、日语口语(上学期)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安排得不合理;大二学生认为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日语口语、日语写作的开设非常有必要;大三学生认为高级日语、日本文学史、日语写作、日语翻译等课程安排得较为合理,而语用学、日本电影、科技日语课程开设的教学效果不大;大四学生认为高级日语和日语视听说等课程对于日语能力提高很有帮助,而证券与投资课教学效果不明显。


  3.通过本学年的学习,哪方面能力提高明显及哪方面不是很明显。大一学生普遍认为本学年在读、写,以及日语语法、词汇方面提高明显,但是听力、口语的提高不是很显著。大二和大一学生在这两方面的情况基本上一样,只是大二学生认为他们的翻译与作文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大三和大四学生除了以上情况之外,还认为日语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4.在本学年希望开设的课程。大一学生希望开设会话课、日本文化课,以及增加日语听力课。大二希望增设日本文化、翻译,以及增加日语听力的课时。大三大四学生希望在翻译、听说方面有所加强,增开日语听力、商务日语等日语实践课程。


  5.日语学科建设是否有必要分方向。对于这个问题,这四个年级的学生回答有必要的均占到了89%以上。


  6.对我院课程设置的建议。大一的建议主要对于刚入校的学生来说课程过多,而外教的课太少。尤其是他们都是日语零基础,所以日语阅读课就超出了他们的能力。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希望开设日本文化及礼仪课程。大二学生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听力、口语、基础日语的课程太少;开设必要的等级考试辅导课;明确日语方向性;开设日本文化、商务日语等课程;锻炼日语的机会太少。大三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过多,实用性课程不够;专业倾向不明确;开设同声传译、口语、听力课;缺乏实际使用日语来锻炼的机会。大四学生要求课程偏向于实用性,开设商务日语、日语口语、信函写作、商务礼仪等课程。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开设论文指导课的建议。


  作者:宋波张璋

  第3篇: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形式改革尝试


  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之一,无论对于学生、老师,还是学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抄袭拼凑、写作、答辩走过场等问题导致毕业论文日益质量低下。再加上,由于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大多本科生的论文粗制滥造,毕业论文屡屡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议题,对其存废也充满争议。日语专业因为是从零起点起步,所学课程多为专业基础及商务实用类型的课程,而以往毕业论文常常容易出现既与职场需求脱钩,也与平时所学课程乖离的现象。笔者利用问卷调查了长江大学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状况,发现引用率过高、语法错误、口语化表达、结构松散和缺乏独立见解等是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学术素质上的因素,也有教学和管理上的因素,更缘于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


  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对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改革。改革本科毕业论文单一和流于形式的现状,尝试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方式成为必然。


  根据当前经济形式发展、社会市场需求以及日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从毕业论文形式上进行改革,实现多元化的形式。具体来说,可以将毕业论文形式定为学术论文和非学术论文形式两种。学术论文主要针对毕业后考研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资料整合能力、知识构架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非学术论文主要针对毕业后就业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与多样性,从而实现教学改革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满足社会对各层次、多种类型人才的需求。


  具体来说,非学术论文形式又可采取社会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报告、跨文化案例分析等形式。社会实践报告通过对希望从事行业或感兴趣行业的社会调查,提交实践报告,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译实践报告,可参考其他院校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经验,借鉴专业翻译公司的全程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就能够熟悉、掌握职业翻译所应遵循的操作流程,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创造了条件,使毕业论文成为毕业生连接职场与校园的一座桥梁。跨文化案例分析主要是指用跨文化的视角,结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具体实例为解读线索,归纳总结中外文化差异现象。研究视角可选取中日国情、文化、历史、艺术、民间交流、贸易往来等各多个层面。要求毕业生必须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纲,以案例分析为线索,解读所选主题。案例分析须涵盖背景介绍、研究角度、研究路径、案例分析、主题解读、结论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采取其他毕业论文替代形式,对于在本科学习阶段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别、高水平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奖项者,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与本专业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者等等,可以尝试以此来替代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从而达到鼓励学生向着多元化创新性人才方向发展的目的。


  对日语专业本科论文的写作形式进行多元化改革,有利于饱受质疑的毕业论文抄袭、选题单一、狭窄、缺乏实效、与社会脱节、没有创新意识等弊端得到有效缓解,学术考核更为务实创新。有效地促进高校日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对有针对性地修订教学大纲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激发学生个性潜能与专长展示,促进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对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伴随着毕业论文写作形式多元化改革,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即评价体系的制定与完善。无论是学术论文写作形式还是其他非学术论文形式,都必须严格过程监控,精简务实,加强质量管理。学术论文的写作可以参照多年来的评价标准和体系。非学术论文写作必须符合《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即能够考查学生综合能力,长度不少于5000个单词(翻译除外),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除翻译作品外,一般使用日语撰写。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


  聚焦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环––––毕业论文,将其作为突破口,用论文改革倒逼教学改革,使学生不但能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提高外语写作能力和学术素养,而且要努力将毕业论文打造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针对论文指导工作也应进行改革,可以尝试让日本外教也参加论文指导,对部分学生实行中、日双教师指导制,努力使这部分论文首先成为能够代表日语专业教学水平的“精品”论文,为其他学生做出表率。随着毕业论文的改革,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方爱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5989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