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引言


中国的高等教育扩招始于1999年,到2016年4月,教育部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达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达到40%。按照马丁·特罗的研究观点,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与发展速度进入稳定期,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高校招生数、在校生数、教职员工数的大幅增加,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同时,社会经济与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兴起,也进一步推动高校与社会的融合度更加紧密。在这一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价值,适应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长期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相关重要文件相继颁布实施,成为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石。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实现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要从重数量增长向重质量提升的转变。2011年《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繁荣计划》)发布,进一步提出落实和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行动思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以上相关政策的发布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应对新的变革需求,不断创新发展,推动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


二、后大众化时代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推拉哲学社会学科向不同方向延伸发展。


(一)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富强、民主、文明等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髓,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核心价值观必须引领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如何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从顶层设计到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内容、高校管理的全覆盖是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课题。要在把握核心价值观精髓的基础上,突出在后大众化时代的高校多元文化影响、多样价值取向影响中,通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坚定发展把握高等教育在高校师生思想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


(二)正确认识网络新媒体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伴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演化出现,高等教育正越来越受到网络等各类新媒体的影响,这些新媒体已经成为后大众化时代中高校师生员工教学、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把握新媒体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哲学社会发展的影响,成为当前哲社学科发展的挑战。传统媒体的单一化路径已经被打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发挥立体网状的新媒体的正能量引导价值。网络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与广度都对新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未来发展有正向与负向两种刺激,必须调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思路,适应并充分发挥利用新媒体的价值。


(三)把握高等教育核心功能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核心功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时必须紧密围绕高校的核心功能展开,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包容与互补的。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推动高校育人、科研、服务价值的深入体现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与成果提升水平的必然路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进一步融入到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轨道中。


三、后大众化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定位


(一)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立论的基础,只有突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融合到生产生活具体实际中,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会和把握,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工作基础,也是全部哲学观的出发点。


(二)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价值。人是哲学研究的主体,人民群众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服务面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始终突出人民是社会发展的真正主体。高校相关专业教师要在教学和科研中,充分认识人的主体价值所在,真正实现为人民福祉服务的目标。这也是高校哲学和社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三)突出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任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是教育工作的主题,也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


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路径探讨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高水平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也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实现创新,必须通过队伍建设创新、研究内容与成果创新、推广形式与方法手段创新等环节实现突破。


(一)队伍建设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创新首先要实现队伍建设的创新提升。教育部统计显示,全国高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已经达到44万人,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机构与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组建成立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学科研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级博士与硕士学科点已经达到近200个,各级各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对相关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调整与变化,中青年研究队伍已经逐渐成长为后大众化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队伍主体。


(二)研究内容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紧密融合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内容不断创新,并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内容水平不断提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国内高等院校共出版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着作约12.9万部,与“十五”期间相比增长了30%以上。一大批优秀成果的涌现,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推动后大众化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向世界推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方法形式创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特别是在网络媒体高度发展的后大众化时代,高校在校生规模巨大,社会影响力巨大,要通过多种模式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要通过方法创新实现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通识课程教学,全面创新教学方法与教育形式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在后大众化时代中,高等教育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中,面临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良好局面,面临着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也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人生和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


作者:姚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005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