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文章从微课的内涵与特征出发,提出了基于微课的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并分析了其改革成效。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推动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和大众心理,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得以快速发展[1]。在国外,内容日益丰富的可汗学院赢得众多学习者的青睐,牛津、斯坦福等众多名校也陆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系列微课。
在国内,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已成功主办了两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国家、各省陆续开展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在这些赛事和平台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教育领域微课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微课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也得到迅速升温。
基于此,结合高校实验教学对微课的应用展开研究,探索如何将微课应用于对实践操作要求高的实验教学中,从而开发使用微课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内涵
目前,有关微课概念的定义较多,但差异不大,主流观念认为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 分钟,最长不超过10 分钟[2]。
(二)微课的特征
1.教学时间短。微课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强调要以简短、精练为主要特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时长50分钟而言,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20分钟。过于冗长的视频会导致学习者注意力下降,学习兴趣丧失,弱化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往往要包含数个连续性的知识点,教学目标较多,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较强。而微课强调的是针对单个、微小知识点的教学,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围绕这一个知识点展开,因此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凝练、教学主题更加突出,也更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
3.学习形式方便。微课借助信息平台进行传播,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重播、下载等多种功能,辅助的学习资源也较为丰富,而且容量较小(几十兆)。学习者还可以很方便的使用移动设备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制订学习计划,掌控学习进度。
二、实验教学现状
(一)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多年来,高校的实验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模式,即“预习—讲解—演示—报告”的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前教师准备好相关的仪器设备,学生做好预习报告;实验中由教师讲解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学生依托实验仪器进行操作;实验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整个过程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接受,不能主动地去消化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对于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
(二)实验教学时间有限
传统的实验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去实验室操作,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这期间,实验教师还要对实验进行必要的讲解,学生也需要对实验设备进行熟悉,这进一步压缩了有效的实验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师生之间难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而一旦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实验就被打断,某些重要的实验环节就可能被忽视,难以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实验思路。
(三)缺少能力拓展
现行的教学方法较为简单,在实验开始之前,实验仪器就已调好,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操作即可,缺少必要的思考分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学习者基本上都忙于熟悉实验器材,完成固定的简单操作,缺少足够的时间与教师、同学沟通讨论,更谈不上对知识进行拓展练习了。
三、基于微课的实验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学习流程
微课的实验教学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来实施,其基本流程为:首先,制作微课及相应辅助教学资源并上传至网络;其次,学习者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再次,学习者到实验室操作实验仪器,并对难点、重点进行练习和交流;最后,进行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总结、拓展学习。
(二)微课及辅助教学资源的制作
1.依据教学目标对微课进行分类。针对实验所包含的知识点、学习目标的不同将实验分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进一步丰富实验内容,拓展实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出有针对性的微课。
2.对微课及相关学习资源进行制作。微视频是微课教学的主要载体,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要明确,要从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以如何上好一堂课为标准,把握知识点讲解的难易程度;(2)教学内容要生动活泼,通过微课丰富的图片、动画、文字材料,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3)时长设计要合理,微课的时长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4)微课体系要全面。完整的微课制作除了微视频以外,还要针对知识点设计练习、总结和作业等诸多教学资源,增强微课的指导性,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三)课堂学习与讨论
在课前对微课进行观看的基础上,学习者应记录下自己尚未理解或比较重点的知识点,也可以记下学习体会和心得以便在实验课堂上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时可以省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讲解,把精力集中在课堂的启发、引导和创新操作上,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微课后所提出的问题上,并采用集中分析讨论的方式进行答疑,在此基础上再利用仪器进行实验和探索,探讨未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实验成功并掌握全部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后研讨,拓展实验
观看微课,做完课堂实验并不意味着实验教学的完成,一个完整的微课需要进行课后的反思总结,并在单个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更多、更深入的拓展实验或者练习,形成研究性报告,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长远化,尽可能地去开发利用微课及实验地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微课带来的实验学习效益。
(五)实践效果
1.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微课的实验教学模式,强调由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度和节奏,他们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暂停、重播,也可以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进行深度交流,还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拓展学习,这切实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对实验态度极不认真,抄袭数据的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转变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强调了课外学习、过程学习,强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制作精良的微课呈现给学生,教师就要深挖自身潜能,在自身专业知识方面要努力学习、拓展、与时俱进,在微课制作方面,如文稿制作、视频编辑、动画制作都要熟悉甚至精通。教师的教学水平、授课能力和知识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微课的制作水平也日益提高。在2015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我校选送的实验微课获得了国家二等奖一项,省一等奖两项。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微课的授课方式可以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是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对学科体系有深度认知,对教学重点难点有足够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答疑解惑,与学生进行深度的讨论研究。
在实验课堂中合理地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大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有益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与探索。
作者:马超 李卫民 王宏祥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6年8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