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早已成为高校的教育目标。高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能体现创新精神的主旨和必要性。如何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中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使其成为21世纪具有高标准的创新意识人才。
作为一名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努力研究好的教学方法,认真领悟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机制、学生思维发展性等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方可贯彻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使命。
今天我们正朝着2020年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自然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早已成为高校的教育目标,高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能体现创新精神的主旨和必要性。高等教育中对于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其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引导和开发他们的思维思考方式。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艺术类专业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人们对于新鲜的东西和美的认知也不断变化,专业本来就是要服务社会的,因此,艺术专业发展也随着社会的进步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专业方向众多,百花齐放。
但是,艺术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一些客观情况的影响,许多高校的艺术专业在发展中,只看重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建设,却轻视了实践方面的课程的重要性,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认知和观念仍未完全建立,能够适应创新能力教育的大环境仍未得到真正的形成。
近来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观察,一些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在思维的方式、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方面的训练是非常缺少的,这样便导致许学生思维想象力标准化、套路化,以至于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发展。所以说,这样的实际情况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还相差甚远。还有,一些高校中存在着班容量学生人数众多、课时安排困难、课程使用设备不到位、实习基地短缺的问题。
另外,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手段仍然不能适应教育政策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方针,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仍然较弱。因此,极其有必要深入地探索,如何才能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中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成为培养新时代具有高标准的、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这个任务很有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中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典型创新教育。培养的艺术人才不仅能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源源的新力量,还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赫伯,里德指出:“艺术应该是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者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那么,高校艺术教师应该怎样在学术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呢?包括前面的问题,本文将做一些基础性的探讨。
一、从教师自身进行改变,提升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方法,更改教育观念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和知识的承载体,突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在现在来说已经适应教学目标,这样会扼杀学生的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和思维运行的积极性。一定要改变过去的方式,要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意识转换成学生是主导地位的意识,摈弃传统教学模式,使教育效果真正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改进。
首先是教师的观念。应意识到长期以来一直将教师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认识是存在问题的。教师的核心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有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维和思考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和过程,激发学生自主的创新过程,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其专业素质的综合发展。
其次是教育质量观。必须改变传统通过考试层层筛选及淘汰,用学生的考试分数来作为评价其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的做法。还有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机制应全面系统,不仅要评价知识的内容,而且要评价学生整体学习过程中的各环节,使学生意识到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最后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的学习方式,指引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学习和研究的角色转换,平等对待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及问题,这样便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编排和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固定,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的统一等内容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既然要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那就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艺术专业学生相比较其他专业学生来说,在性格及其表现方面都略有不同,这是他们的特性,是优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等问题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赫伯·里德说:“我们不是培养少数的有艺术才华的孩子成为艺术家,而要引导大多数的孩子进行正常的创作活动,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维护他们的创造才能!”可以看出,过程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应当将这个过程进行科学的把控,促进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任务艰巨。
三、因材施教——老话题,但永不过时
因材施教是永远的、科学的教学方法。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活跃性与个性特征,这些因素使他们对“美”的认识展现出独特的认知,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作品的风格也是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自身具有较强的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科学地引导和发掘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地思考问题。
例如,教学的指导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不同对象和事物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表现其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认识和感受过程的能力,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学生套路化的思维方式而导致创作出千篇一律的作品,强调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和表现的能力,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极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能够发现美,鉴赏美,提升了对美的创造能力和欣赏水平。那么,相对于创作和研究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其个性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强化个性教育,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否认和忽视个性差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他自己而言最好的个性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和多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与他人沟通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持公平的态度和平等的语言,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认真指导,唯有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才能促使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才可谓因材施教。
四、科学、正确的评价和鼓励,促进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逐步形成
科学、正确地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鼓励。通过科学的鼓励和评价,可以很好地促进和提高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相互研讨和比赛等手段,鼓励学生广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更广泛的知识,培养其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广阔知识面。
无论是艺术专业学生还是其他专业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平等对待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愉悦和自豪感,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评价的原则应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总的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个过程还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不断地努力去推动它的发展。我们必须以创新教育的理念来指导日常的教学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摈弃传统教学模式。克服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努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效培养和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的发展水平,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立足于自己,激发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雄心壮志。
作者:胡江升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2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0613.html上一篇: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综述
下一篇:浅谈中加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