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跨学科的高等研究院的几点思考

跨学科的高等研究院的几点思考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引言

 

  20世纪以来,跨学科、跨地域、跨单位合作的科学研究已经屡见不鲜,自从1930年美国成立全世界第一所高等研究院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以来,目前全世界先后共建立了数百所高等研究院。作为一种新的高校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的载体,大学高等研究院积聚了跨学科团队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原始创新和应用开发相结合的优势,尤其是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猛。

 

  一方面,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大学科技研发的需要,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另一方面,高等研究院能更好地适应大学学科结构由树状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推动科学和知识走向整体化。对跨学科大学高等研究院进行评价,不仅有利于分析高等研究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促进跨学科科技创新,而且能够推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跨学科理论相对比较成熟,这方面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沃思提出了跨学科这个概念跨学科研究是团队或个人的一种研究模式,它把来自两个以上学科或专业知识团体的信息、数据、技能、工具、观点、概念和理论综合起来,加深基本的认识,解决那些不能用单一学科或研究领域来解决的问题。最早将跨学科研究作为一种方法或工具运用于高等教育。将跨学科研究界定为回答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或者选择一个话题的过程,跨学科研究吸收各学科的观点并通过构建一种更全面的看法来综合它们的视野。

 

  Klein'认为跨学科是一个解决过于宽泛或复杂的单一学科或专业无法回应的问题的过程,跨学科对不同学科关于问题的解决之道进行整合以形成跨学科本身独有的解决方案。Eckharxh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到处发生的跨学科研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在特定领域表现出它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不仅有传统的、正式的和明显的结构,也涉及一系列更广泛的、更异类的、非正式的和非传统的活动。Aboelela认为现代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始于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跨学科研究组织和机构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适应环境,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不能只从学科自身发展考虑。Lattuca基于对38位正在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者的深度访问,总结出信息的跨学科、综合的跨学科、横断学科、概念的跨学科四种跨学科的类型。刘仲林川认为跨学科至少包含3层不同的含义:第一是打破学科壁垒,把不同学科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第二是包括众多的跨学科在内的学科群;第三是指一门以研究跨学科的规律和方法为基本内容的高层次学科,可以称为跨学科学科学交叉学。金吾伦`认为,跨学科是对典型学科之间问题的研究,跨学科的核心不是学科,而是问题。

 

  由于高等研究院首先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关于高等研究院的研究首先是研究当今国外高等研究院的经验,以期为我国高等研究院提供经验借鉴。钱晓红、朱凌」对全球六个高等研究院的构建、发展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等研究院应具备的办院理念、发展使命、组织机构等内容。张炜、邹晓东'“研究了日本名古屋大学的流动型教育和研究系统,探讨了现代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许晨川考察了弗莱克斯纳的教育理念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的创立,认为对于中国当今跨学科学术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将有所裨益。张花,张会杰等”,在分析美国高等研究院建设现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建设高等研究院的必要性,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的高等研究院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学者对我国的高等研究院的功能与管理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谢文峰、赵跃民提出我国高校推进研究院建设策略,即以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为核心,完善实践型教学和创新型研究两种职能,把握管理整合、职能整合和人才整合三大关键。赵希男、生奇志认为我国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新体系主要由动态项目库、科研创新团队、成果转化站、研教联动部四个功能模块和一个院级协调办公室组成。乌卜备民、吴瑶认为高等研究院主要具有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训练、技术咨询服务、跨学科合作、创业孵化育成等五大功能,在内部运行模式和外部运行模式两方面也有别于传统的研究机构。浦正宁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进行了调研,他认为科技企业孵化是研究院的重要职能,科技企业孵化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指导。邵毓林等'〕分析了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体制机制,并对基层单位的规模进行了讨论。

 

  在跨学科评价领域,Porter等认为,目前关于跨学科研究没有统一的定义,也没有广泛认可的、有效可信的评估方法。对未来计划的项目管理和评估,要求研究者对跨学科研究进行定义,并用有效可信的方法来衡量学科交叉研究。还注意到在过于单一甚至死板的学科共同体中,用同行评议来评价拓展学科疆界、改组甚至挑战学科规则的跨学科研究是不太适合的。Klein2007年国际上零散出现的交叉学科文献进行了收集和分类整理,总结出由7个一般评价原则组成的评价框架,并对这些原则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为了交叉学科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准确、独立的评价标准,必须平衡学科方法和交叉学科方法之间的张力,而取得平衡需要谈判与妥协。Bimbaum通过对84个跨学科项目问卷调查,总结出跨学科研究性能、有效活动条件、干部配备以及领导和管理方法等评判跨学科研究的8个基本特征。

 

  在跨学科评价技术领域郭红梅、黄亚明等认为对于数量较多的、发表达到一定时长的跨学科、领域论文,在进行学术影响力的比较、评价时,论文半衰期可作为一个被选指标。朱易佳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为例,探讨了一种深化利用数据的,采用基于基线的相对数据评价方法。刘学毅州分析了德尔菲法运用于交叉科学评价的可行性,提出可以对德尔菲法的某些规则进行修正,使得评价结果更加接近交叉科学研究的现实。杨良斌、金碧辉设计了多学科度、专业度、学科交叉度和合作度四种计量指标,以便对跨学科进行测度。周南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的基本概念,指出了知识点是连接不同学科最活跃的因素,并结合跨科学研究的特点,提出了跨学科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模型化评价指标体系。

 

  蔡兵等对跨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介绍直观判定法、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增量型评价方法。陈平、盛亚东通过分析优秀跨学科团队的关键因素,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理论构建跨学科团队评价指标体系。莫拉·波利格查等运用概念图评价工科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集成,认为概念图能够呈现学生对多学科概念和概念间的复杂联系的理解。

 

  从以上研究看,跨学科理论相对比较成熟,国外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由于我国大学高等研究院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学习消化国外的经验以及国内现有大学高等研究院建设目标、功能定位、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缺乏深度研究。在大学高等研究院评价领域,由于各国发展路径不同,国内外至今尚没有一套公认的体系。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沿两个方向展开,一是从科学计量学的角度,二是从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的角度,但总体上,尚存在以下问题

 

跨学科的高等研究院的几点思考


  第一,将单学科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简单移植到跨学科评价领域,比如论文指标、奖励指标、专利指标等。由于跨学科研究不同于传统单一学科研究,因此这种方法是有失偏颇的。

 

  第二,在目前跨学科评价单一指标尚不丰富的情况下,贸然采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必然存在指标不足、指标粗糙现象,从而影响评价结果。

 

  第三,对跨学科大学高等研究院评价的研究较少。

 

  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首先构建跨学科高等研究院评价的框架,然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大学高等研究院提供指导。

 

  跨学科高等研究院评价框架

 

  高等研究院评价框架如图所示,按评价对象,包括机构评价、人员评价、跨学科项目评价、人员评价等。按评价数量和质量,可以分为数量评价、质量评价以及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按评价过程,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按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同行评议、单指标评价、多指标评价以及采用一些数学模型进行的系统评价。按学科类型分类,可以分为人文社科为主的高等研究院评价与自然科学为主的高等研究院评价。按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所谓内部评价,就是高等研究院自身所进行的评价,外部评价就是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的评价。

 

  由于高等研究院跨学科的特点,其评价与传统单学科评价不同,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建立高等研究院的评价框架体系,也好似为了对高等研究院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结束语

 

  (1)不同高等研究院特点不同,因此评价不同采用单一标准

 

  不同高等研究院设立目的不同,有的侧重基础理论研究,有的侧重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有的是自然科学研究,有的是人文社科研究有的跨学科研究相对成熟,发展较快,有的跨学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正因为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色鲜明,因此难以采用单一标准来进行评价,本着同类可比的原则,只有大致相似的高等研究院才能采用相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从这个角度,人文类高等研究院、社科类高等研究院的可比性相对好一些。

 

  (2)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相差巨大,高等研究院评价体系不同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差较大。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和自然科学比较接近,如经济学、管理工程等,比较注重实证,追求可检验,但大多数人文社科,追求人类的情感,存在价值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关注人类本身的精神气质和心灵家园,与自然科学相差巨大。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专利、设备等特色,人文社科的研究成果,有专著、研究报告等特色。因此自然科学类高等研究院与人文社科类高等研究院的评价体系,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要分别进行研究。

 

  (3)注重跨学科研究评价指标的选取

 

  由于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一些传统单一学科的评价指标在跨学科评价中是可以应用的,比如奖励、专利等,但是一些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指标能否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跨学科评价尚值得商榷,部分文献计量学指标在跨学科评价中有可能失灵,比如著名的国际交叉科学评论杂志,它是跨学科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2010年其SCI的影响因子仅为0.360,应该说非常低了。

 

  本质上,这是个同类可比的问题,如果大学之间的同类高等研究院之间进行比较,当然这不存在什么问题,如果将同一所大学的高等研究院与其他传统院系进行比较,采用影响因子之类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就要慎重。

 

  关于跨学科评价的文献计量学或科学计量学指标,总体上进展不大,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因为跨学科自身本质上也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尚不够成熟,加上我国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较晚,经验有待总结。目前要根据跨学科的特点,设计出一些能够评价跨学科研究水平的指标。

 

  (4)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不同的高等研究院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重在理论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是高水平论文、专利、奖励等,主要产生社会效益有的重视跨学科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成果除了传统的论文、专利外,还会产生经济效益。那么这两类高等研究院的评价体系就明显不同,对于后者,要结合高等研究院的使命与目标,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权重。

 

  (5)注意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结合

 

  单纯的数量评价可以反映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规模,单纯的质量评价可以反映高等研究院的效率。规模较大投入产出效益低下固然不好,规模较小但是投入产出效益高也存在问题,因为总体实力不够。在进行大学高等研究院评价时,要注意兼顾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当然同样也要处理好两类指标的权重。

 

  (6)注重负指标的评价虽然高等研究院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推动学科之间的交融,促进技术的创新。但不排除一些大学成立高等研究院可能也考虑到宣传或其他需要,匆匆挂牌,或者一些大学高等研究院运行方向出现偏差,导致研究还是沿着原有单学科的思路,跨学科研究不够。因此,对于大学高等研究院评价,不妨设计一些负指标,比如单学科成果率,该指标越高,说明高等研究院学科交叉不够,应该扣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076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