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在当今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主导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状况决定着他们在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能否担负历史重任。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重要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一、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分析
认知能力差以及思想素质
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心浮气躁而且急功近利,做什么事都想要回报,急于求成,希望立竿见影。大部分的学生对专业认识有充分的了解,一部分的学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只局限于课本,一小部分的学生认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更是有不少学生把薪资待遇作为选择就业岗位的首要重要标准,错误的认为薪资待遇高、员工福利好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学生大多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和就业单位是否符合自身发展的冷静思考,更缺乏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勇气和信心以及崇高的爱国热情。
实践动手能力差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部分学生虽证书一大堆,如计算机、英语、技能等级鉴定证书和各种荣誉证书,但实践动手能力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眼高手低的现象。
对他人的态度及团队合作通过有关调查提供的数据可以发现,78%的学生认为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效率,遵守规章制度,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工作,同时调查还发现这部分学生对他人态度良好,乐于帮助他人,且积极听取别人意见,但仍存在22%的学生无法理解团队合作的快乐,以及帮助他人的乐趣。
个人的交际能力差
应试教育相对束缚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不少学生将自己置身于茫茫书海,不注重同学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际,导致书已读破万卷,而路却一里未行。从用人单位那里所反馈的信息中,不少学生应付日常生活的各种能力已是很勉强,更不要说做到游刃有余。在有些调查中发现,18 %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同时其应变能力,自我约束力,沟通协调能力,适应力普通性都不尽如人意,其活跃度也不够。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学生的适应力感到无限地忧虑,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学生已经起来越注重自身个人能力的培养,其适应能力强,各方面的个人能力都在提高。
行为举止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能做到不说脏话粗话,4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做到不说脏话粗话。30%的学生认识不到随意翻看他人物件是不道德行为,12%的学生不注意整洁得体,举止文明。 价值观念 通过网上调查数据发现,65%的学生有自己清晰的事业蓝图,且精神充沛,学习的动机是为提高自己意识,完善自我,35%的学生精神不济,不能认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没有事业的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对立起来。我个人以为,“应试教育”是自己制造的素质教育的假想敌。“应试教育”的主要是“应试”,而“应试”看似没有错误,并且还是教育常常用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应试教育”打而不死,原因就出自这里。然而素质教育其实和“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好对立,也难以割裂。我们应该让“应试”服务于素质教育。
二是把素质教育的终极性目标当作发展性目标。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是终极性目标,“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理想,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也必须一方面、一方面地培养,从简单到复杂地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地进步,逐步向着“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目标一样,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终极性目标,我们只能慢慢地接近这个终极性目标,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希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能够立刻达到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因而,欲速不达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三是把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误以为是“全面优秀”,更有甚者是“全面优异”。“全面发展”是关于学生成长方向的规定性,是要求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要发展,并没有所谓发展程度的相关规定。因为本身学生之间天资就是有所差异的,学生自身强弱也是不同的;因此,用“全面优秀”来要求教育,肯定会脱离学生自身实际,甚至揠苗助长。
四是把素质教育理解为统一的教育“常式”,否认其丰富的“变式”。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适用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学生的统一的、常规的教育形式,这是不切合实际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集合的概念,素质教育也必须针对各不相同的学生,因而必须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也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教育结果,然而,它们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素质,并且符合教育法规、规律。
五把理论研究不到位认为是素质教育未能实施的原因。素质教育是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而来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通俗易懂,意义明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不是不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而是不知道实施的方法,特别是遇到某种困难和阻挠的时候。然而,“本质主义”的哲学思想却一直误导着教育,同样对素质教育也是一种误导。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总是希望能够透过教育现象找到教育本质,于是希望能够研究出一种清晰明了的教育理论,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获得一种轻而易举的教育效果。其实,纵观古今海内外,并没有哪一种教育是非常适合所有民族的教育,没有哪一种教育适合所有学生。因此,我们应该从实践入手,探索教育的实践逻辑,寻求教育的实践智慧,寻找适合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学生的教育,这样的适合的教育才应该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学校加强礼仪修养方面的教育。
大家都从自我做起,不要管别人,只要你做好了,就可以了。随着“你”越来越多,我们也就改变了周围的环境。提高对礼仪的重视。通过开设礼仪课程,
让我院学生理解礼仪在以后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知道了礼仪的作用,才会心甘情愿去了解礼仪,按照要求来约束自己,才能彻底的改变我院部分学生礼仪修养差的现状。 (二)在现代社会环境下,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职业教育,更多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关于职业方面的讲座,知识宣传片的播放等等,给学生创造一个培训个人能力的舞台,营造一种培训个人能力的气氛。让尚未意识到个人能力重要性的学生们开始觉醒。 (三)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导向的作用,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自身已经意识到大学生价值观评价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大学生除了从传统中寻找支撑,更倾向于以新时代的价值体系解决当下的价值问题。 价值观也必是以人类的个体和全体的幸福为终极目的,以人类的个体和整体的全面发展为必经手段,以独立和协作,自由和宽容,尊重和仁爱为道德,以勤奋、坚韧、远见、明智、富于热情和创造力为品质。正是这样,我们才既能获得个体的幸福,又拥有他人的幸福,从而达到人类共同的幸福。 (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触,交流情感,彼此吸取对方长处和积极因素,从而增进友谊,实现自我价值,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重要。首先,必须认清当前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的意义和长远利益,养成主动力、积极的习惯;其次,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大胆探索创新,认真学习实践,注重形成特色;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大学生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强盛,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因此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钟秉林. 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1999,(23).
[2]赵邦信.浅谈文化素质及文化素质教育,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3]赵立武.西北民族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2).
[4]谢晓青.大学生素质教育载体创新研究[J].江苏高教,2010(6).
[5]周永昌,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D08(11)
[6]王旭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光明日报,200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