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地球概论》课程是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先行课,《地球概论》课的教学,无论对函授或本专科地理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概括地说,就是要明确《地球概论》课程的对象和任务、理清知识结构、认识教材特点、掌握教学方法。
关键词:地球概论;课程;感受
一、明确对象任务
《地球概论》讲述的是地球的整体,其他课程所讲的是关于地球的某一圈层。《气象学和气候学》是研究地球的大气圈,《地质学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的岩石圈,《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水圈,《土壤地理学》是研究陆面的土壤圈,《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生物圈。
学习一门课程,还要明确它的目的、任务。作为学科的目的、任务,要明确反映一个学科的知识的智力价值、实践价值和教育价值,亦即通常所说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要素。《地球概论》课的智力价值,在于使学生认识地球这颗行星所处的宇宙球境、地球与日月的关系、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结构和物理性质。理解天文因素给地理环境形成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地球概论》课的实践价值,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运用量图和一些天文仪器进行天象观测的技能,以满足今后从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地球概论》课还有明显的教育价值,它是两种宇宙观激烈角逐的领域。《地球概论》的教学,对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科学宇宙观,起着重要作用。
二、理清知识结构
《地球概论》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
前者讲述了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月的关系—日、月食和潮汐。后者讲述了地球的形体、结构、物理性质和演变历史。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关于地球整体的知识。第一章《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是对地球上点的位置和天球上天体的位置的描述,尤其是天球坐标,它被用来阐述与太阳有关的各种变化过程的。如正午太阳高度、半昼弧长的日没时太阳时角、真太阳日长度的周年变化、太阳赤纬的变化以及二十四气等。学好了这一章,后续课程会轻松很多。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材结构是从整体到部分配置教材的。即按照恒星和星系一太阳和太阳系一月球和地月系这样的逻辑顺序组织教材的。这种配置教材的方法符合教学规律,“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第三章《地球的运动》,讲述了地球运动的两种最基本形式一自转和公转。研究思路两者都是大致如下:现象—证明—规律—后果,这种安排是符合认识规律的。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讲述了两大方面:一是四季和五带,四季和五带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量的差异,这种能量的差异可以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两个主要方面来描述,要讲清楚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首先要提到太阳回归运动。课程的编排正是先提太阳的回归运动,然后讲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最后落在四季和五带的形成,这样编排,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路相当清楚;二是时间,时间这一块首先讲述历日制度,然后讲述计时制度,这两者都是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派生出来的。第五章《地球和月球》只讲述二个问题:日、月食和潮汐,而不是地球和月球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繁多现象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是第二章第五节“月球和地月系”的延续。从知识结构来讲,可以考虑与第二章合并。第六章《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讲述的的是地球的形状、结构和演变,以及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地质学和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序言”有时也会涉及,在结构上安排在本书的最后是合理的。
三、掌握教学方法
《地球概论》在地理专业课程中,被认为是比较难教难学的一门课程,这主要是由于它的内容-一知识特性决定的。《地球概论》教材内容,是由一些概念、规律和原理之类的理性知识构成的。具有抽象、运动、立体三个突出特点。这样的教材内容,无论对教与学,难度都较大,它比具体的、静止的、平面的事物和现象要难理解得多,因而成为地理专业课程中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为此,必须针对这种教材特点,对症下药,搞好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平面的东西立体化,静态的东西动态化,以使那些难于想象、抽象费解的东西具体化,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使他们形成感性认识,获得感性知识。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根据《地球概论》课的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天文挂图、天文图片、教学板画、多媒体、模型和仪器,以及观察法和实验法等各种直观方法和手段,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天文挂图是反映各种天文现象的图形,它的表示方法,通常都是一些以圆为主的几何图形。这种直观教具可以把那些抽象的天文知识具体化,如天球、天球上的点和圈、天球坐标、地球运动、月球运动等各种天文现象,都可以用这种图形来表示,它是《地球概论》课教学中经常应用的直观教具,它的重要性就好象地理挂图在地理教学中一样,是缺之不可的。
天文图片是反映各种天文现象的图画,是一些平面、静态的图象。它可以把那些不易想象、抽象费解的天文现象形象化,也是《地球概论》课不可缺少的直观教具,它的重要性,犹如地理教学中的地理画片一样。天文图片是各式各样的,在教学中,以彩色的巨幅天文图片(如北京天文馆编制的天文大挂图)价值最大。天文图片的运用,与地理画片(墙挂画片)的用法相同,在此不赘述了。
教学板画简称板画或黑板画,它的性质就象地理教学中的黑板略图一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那些抽象的天文现象(或复杂的天文挂图或图片),用简易的笔画迅速地描绘成的黑板画。例如教师讲“黄赤交角”时,一边讲天赤道和黄道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一边在黑板上画出“黄赤交角”的图形。它具有巨大的直观价值。黑板画的设计和描绘是一件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所设计和描绘的板画要简明、醒目、准确,并要注意板画的表现性和说明性。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于教学过程,对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中,利用幻灯进行教学,最为简便、经济和易行。幻灯教学最重要的是如何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设计和制作幻灯片。天文幻灯片的设计和制
作,也是一件艰巨、细致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根据《地球概论》课的教材内容,选好主题,设计和制作一套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幻灯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放映,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电影有强大的感染力、浓厚的趣味性和显著的直观性,利用电影进行教学,比利用幻灯收效更大。如果把各种抽象的天文现象制成教学影片,在教学中进行放映,对使各种抽象的天文现象形象化、平面的和静止的天文图片立体化和活动起来,将起着重要作用,其效果之显著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放映几次电影。
天文模型是模仿原型制成的,它不受各种天体巨大性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加以缩成活动的,如把“交食原理”的平面图制成活动模型,就可以把月地运动规律、黄白交角、交食条件、食季、交食次数和交食周期等复杂、抽象的天文现象形象化、立体化和活动起来,它的直观价值比天文图片要大得多。在《地球概论》教学中,如果把一些天文现象制成模型(主要是一些仪器模型),教学效果将会显著增加。
在《地球概论》教学中,还要运用一些仪器,主要是一些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天球坐标仪、三球仪、天文望远镜等等。有些天文现象还必须通过观察才能认识得到,例如星座的观察、太阳黑子的观察、月面构造的观察、月相的观察等等。
参考文献:
[1]金祖孟,陈自悟. 地球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赵捷. 高师地球概论课程改革探析[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 2011
[3]姜蕾.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球概论》课程研究[D]. 河南大学, 200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