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高校承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若干思考

高校承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若干思考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高校承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应该是高级研修的骨干校长,这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其一,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具有不同于其他校长培训的特点;其二,高校在骨干校长高级研修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当前高校承办校长培训涌现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对象偏差和认知偏差,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校;中小学校长培训;高级研修
  一、引言
  根据《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以下简称校长培训)是一种旨在提高校长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在职或短期离岗的非学历培训,以三种形式开展: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当今,校长培训集中于县市级的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以及一些地方师范院校、省属教育学院等,近年来一些综合性高校参与其中的现象也与日俱增。因此,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不少校长培训的任务。高校主要以两种形式承办校长培训:1、省、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任务式;2、地方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自主选择式,这对备选高校的培训体系、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高校承办校长培训的效果,各种声音也层出不穷,褒贬不一。笔者认为,符合培训条件的高校承办校长培训是一种必然趋势,有其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是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阵地。
  二、高校承办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的理论分析
  高校与中小学在办学理念、运行机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法、教学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别。由于入学对象的差异,高校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更注重理论研究和思维方式的拓展,即使是和中小学有着紧密联系的教师专业,也并不会照搬照抄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因此,高校并不适合承办三个阶段的校长培训,但对于旨在“培养学校管理专家或教育专家”的骨干校长高级研修,高校能够发挥较大优势和作用,这是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的特点和高校本身优势造就。
  (一)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的特点
  校长培训三种形式的内容构成、培训类别和层次、培训形式、教学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与其他两个阶段的校长培训相比,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有着自己的特点。
  1.培训目标
  骨干校长研修班的学员已经经过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的历练,有丰富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把这些校长聚集在一起,并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学校管理者,而是培养出个性鲜明、自主发展、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家和专家型的职业校长。因此,骨干校长研修培训,一定要在促使校长提高理论修养和不断升华中起引导者和推进器的作用,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和现代办学思想,并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学校管理专家或教育专家。
  2.培训内容
  按需施训是校长培训的核心问题。对于高级研修的校长来说,培训需求除了包括主观需要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外,还有客观上校长未认识到的自身潜能、专业素质潜能的挖掘和学校工作存在的不足与学校发展潜在优势的挖掘。按需施教的关键是开发能最大程度满足参训者需要的课程,可分为教育素质提高课程和延伸性课程。
  教育素质提高课程其核心是名校长成长及名校长形成规律的研究。以现代教育与管理理论的专家讲座为主,包括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研究、教育政策法规、素质教育研究、中外教育的比较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等,提高管理实践能力;辅以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管理方法策略的主题讨论来促进理念的更新和思维的拓展;同时开展针对校长个人的个性化培训内容。
  延伸性课程其核心是校长的综合素养,包括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公共关系、人力资源、领导力、人文修养、法律、自然科学发展新知识等。这些内容的内涵非常丰富,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思维视野,对学校管理是一种重要补充。
  3.培训方式
  高级研修的培训方式应该把握灵活多样、新颖有效的原则,充分挖掘校长的潜在资源。一般校长培训采用专家授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主题沙龙、经验交流、课题研究、挂职锻炼等方式。
  (二)高校承办校长培训的优势
  1.培训体制优势。
  高校培训事业发展日趋成熟,培训体制日益完善。当前学习型的社会氛围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入高校继续进行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2.师资优势。
  培训事业成熟的高校,非常注重发展过程中对于优势师资的整合。师资队伍往往以本校教师为主,同时也将周边院校的精品师资以及一些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囊括在内。只有好的师资才能保证培训的高质量。
  3.科研优势。
  加强参与式科研项目训练,提升学术素养,培养研究型领导。高校一直将教学和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两条重要生命线。因此,追求较强能力、高质量的科研是高校一直努力的方向。
  4.学科齐全优势。
积极发挥高校学科齐全、综合交叉的优势,多学科拓展校长的视野,加强人文修炼,提升校长修养。
  5.其他学术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高校的其他资源,延伸培训载体。高校是一个到处都是学习资源的地方。从定期不定期的各类讲座到主题各异的沙龙论坛,从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到储量巨大的电子资源,无一不是学习的好工具。
  三、目前高校承办校长培训效果不良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现有文献谈及高校承办校长培训,往往侧重培训效果差的一面,例如,缺乏针对性、培训模式单一、评估机制欠完备等,或者培训优势弱化、培训主体“异化”和培训文化消极。笔者认为,客观上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有两个:
  (一)对象偏差。由于校长培训是双向选择,既有对培训对象的选择,又有对高校的选择。如何制定选择标准,这是组织者应当慎重考虑的事情。
1.对参训校长的选择。组织者在选择时应该根据培训主题、培训目的、学员需求、学员层次等最为参选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1)筛选标准不明确:除了岗位培训,组织者并不能很好地区分在职提高和高级研修的校长。在客观上迫于完成行政任务的压力,参训校长存在“充数”情况,筛选出来的校长并不能符合要求。(2)培训名额分配制。培训中普遍存在的“轮训”同样存在于校长培训中 ,名额分配制下的校长培训很难挑到那些适合高级研修的校长。当骨干校长有权决定自己是否要参加时,或因工学矛盾,或对培训效果心存疑虑而主观愿望不强时,往往会将培训的机会让给他人。因此,这种机制并不能选出适合高级研修的校长,而参训校长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属同一层次也就不足为奇了。
2.对高校的选择。对高级研修的校长来说,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培训的唯一目的,他们更在意是否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新自己的办学理念,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因此,不是所有高校都适合承办骨干校长的高级研修。高校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以教育理论和实践为强势学科,以此为圆心,向管理学、经济学、人文艺术等优势学科辐射,同时需要具备完善的培训管理与教学体系,能够将培训效果最优化。但组织单位在选择高校的时候并不能严格把握并实施这些标准。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应该明确培训目的,把握“适合参训校长和优质高校”原则,建立两个针对参训校长和承办高校的筛选标准系统。可以参照优秀校长和优质培训高校的考核评估体系,确定选拔单位,建立一个相对完善、客观的筛选系统。
  (二)认知偏差。
  培训效果不良的原因还来源于高校对于校长培训的认知偏差。由于高校的教学体系,高校很容易将参训校长视为普通的学生,用固有的教学方式来授课,忽视校长的参与积极性,发挥不了校长内在的潜能,具体表现在师资和培训模式上。
  1.固有师资的不足:校长培训需要授课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要对中小学教育实际和继续教育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高校虽有不少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但大都长期呆在高校校园内,对基础教育的实际了解甚少,下基层体验的机会几乎没有。这就造成了理论脱离实践的现状,研究教育理论的专家与从事教育实践的基层教师难以沟通。
  2.培训模式的落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校长工作特征和发展内涵的多重变化,学习境界的提高,学习视野的扩大,原有的培训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校长培训。由于高校对基础教育改革动向反应迟缓,欠缺捕捉与研究,不得不采取统一的同质性理论培训,或复制大学内容的专业知识培训,致使培训供需难以匹配,针对性差,无法对接需求的差异性和实践的复杂性,无法解决困顿,导致培训流于形式。
  因此,高校必须更新并树立正确的校长培训理念,从根源上纠正“中小学校长培训= 学生课堂授课”的错误观念,聘请本校的优质师资和经验丰富的实践导师,采用新颖实效的培训模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婉倩.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中学校长培训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8,1:58.
[2]王翠.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有效性思考——以培训课程和方式方法的改革为突破口[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8:43.
[3]王宏伟,徐煜,彭哲敏.骨干校长研修培训(名校长工程) 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3 .5:50.
[4]郑丽萍,余红梅.关于高校参与农村教师培训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68.
[5]朱祥平:地方性高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危机及应对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2:4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128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