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艺术团发展的现状调查,剖析大学生艺术团现阶段遇到的发展瓶颈,并根据实际分析艺术团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具体的学分制管理课程设置模式,希望通过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促进艺术团的发展,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团;学分制 ; 管理模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大学生艺术团作为艺术实践和第一课堂的延伸,其在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培养复合性人才上取得了显著效应,同时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校园艺术环境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它有效地整合了校园文化资源,特别是艺术资源,提升了校园文化的质量,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搭建了有效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艺术团以其特有的生机和魅力,在吸引更广泛的师生参与的同时,作为一个精神文化的窗口,象征着一个大学的精神形象,在校内外各种艺术文化的交流中,扮演着最人性化的角色,营造出该大学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气质,并以这种特有的精神和气质,通过展演,传递到社会各种不同的层面。因此,科学地管理好大学生艺术团,促进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使其潜在意义的有效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
一、学分制的定义
学分制是与学分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不仅赋予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在自主选课上有了更大的空间,也给大学教育增添了活力。大学生艺术团引进学分制是当前发展的一个创新,也是以高校学分制管理为前提,根据艺术团发展实际所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即素质实践课程,它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团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提出大学生艺术团学分制管理的客观原因
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自2004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先后成立了七大队伍,包括舞蹈队,健美操队,街舞队,武术队,话剧队,声乐队和礼仪队,成员大多来自全校13个二级学院不同专业。随着学校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大学生艺术团工作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艺术团的艺术作品在各项比赛和展演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大学生艺术团总体的发展受到了现实条件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艺术团的生源匮乏,质量不高,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学生是以普通师范专业学生为主,受专业、学生自身的基本条件和艺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学生对艺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认识不到位,存在着主观思想上的倾向性。艺术团招进来的学生艺术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着艺术团整体水平的提升。作为我校第二课堂的大学生艺术团,一旦与第一课堂主文化发生冲突,或者学生兴趣发生转移,很容易造成艺术团人员的流失。另一方面,成员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仅凭兴趣凑集,进出自由,造成成员更大的流动性,艺术团也由此形成“因人而兴、因人而衰”的局面。
2、大学生艺术团保障措施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存在困难多
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得不到硬件设施上的最起码保障,例如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各个团队缺乏必要训练场地和排练室,乐器都是学生自备,音响等训练用器材经过多年的使用,出现老化和破损现象,急待更新和维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艺术团的长足发展。
3、大学生艺术团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够系统,随机性强
首先,全国各高校大学生艺术团都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培训教材,各个高等学校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的教案都是自行设计编排,因为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良莠不齐, 从而限制了大学生艺术团向正规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其次,目前我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教育活动仅限于单纯的训练和文艺演出,职能发挥仅限于活跃学生第二课堂生活,随意性强,没有完全发挥艺术团育人载体功能,职能弱化。大学生艺术团发展方向应该由单一的以训练、娱乐、晚会为主的艺术活动,发展为以涵盖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活动。
4、大学生艺术团缺乏专业指导老师,训练水平不高
艺术团指导教师的思想水平、组织能力、艺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投入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团训练水平的高低。我校仍未形成有效的针对教师艺术团工作量科学认定的考评和薪酬制,艺术团的指导教师都是义务兼职的,这些聘任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工作,调整频繁, 不能持续地、长期地对艺术团进行指导, 而且他们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后, 再增加艺术团的指导任务往往要花费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校在工作量的计算或津贴补助方面又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专业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大学生艺术团长期的合理的规划和发展。而且加上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比较繁重,除了专业课的学习还有其他选修课,所以艺术团指导老师和广大艺术团成员都存在着投入精力不足的现象,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和专业的指导,导致了大学生艺术团训练状况艰难。
三、大学生艺术团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生艺术团实行学分制管理适应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观念的要求,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学分制管理不仅能制规范艺术团的发展,解决了艺术团发展出现的瓶劲问题,提高了艺术团团员的质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能解决艺术团长期缺少指导老师的难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专业指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指导质量;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训练,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与编排的能力,这对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有着重要作用。上海某些高校艺术团已经实行学分制管理多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以,在大学生艺术团推行学分制管理势在必行。
四、大学生艺术团学分制管理课程设置模式
大学生艺术团采取以校团委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校团委。课程设置与管理模式参照学校现有的选修课程管理安排,具体模式设置如下:
1、艺术团成员招收与学分认定
(1)艺术团每学年初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学生招收艺术团成员,
学生通过选拔考核后成为艺术团成员,编入相应艺术团队伍参加学习和活动。名单一经确认,艺术团须将名单报教务处备案。
(2)学校在艺术教育课程中增设艺术团相关课程,艺术团成员在教务处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选课,两年内修完课程,并参加相应艺术队活动,经考核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该学分归入艺术教育总学分。
2、授课、训练及奖励办法
(1)艺术团成员根据所在艺术团队伍的专业特点,应完成以下相关课程的学习:
基础理论课:舞蹈、声乐、器乐等的基本理论。
专业技能课:舞蹈的技巧与身韵训练、声乐演唱技巧与表演能力的训练、器乐演奏技巧与表演能力的训练等。
节目排练课:队员之间合作性的训练,包括声部的协调、乐曲的处理、动作的整齐等。
舞台表演课:校内外各类演出、文艺比赛和其它艺术实践活动等。
(2)艺术团课程学习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晚上和双休日。上课与训练时间及地点由相应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原则上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教学每学期不低于16课时,节目排练课和舞台表演课每学期不低于16课时。
(3)凡参加艺术团选修课的学生,考查合格,每32学时计1个学分。艺术团成员在大学期间修得的艺术类选修课学分最多计4个学分,多余的学分按课外学分计。
(4)对因参加重要演出和排练而造成此期间课程学习受影响的学生,若此期间有课程考试,经校团委审查、教务处批准后可办理一至两门课程的缓考。
3、艺术团成员管理
选修课程的同学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及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教务处和团委的指导下,大学生艺术团作为艺术课程的日常管理机构,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监督各队伍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班设班级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教学班日常事务、学员管理、日常纪律监督等。实施纪律与考勤制度,负责点名、请假、旷课等相关事宜,并与结业考核相挂钩,评定纳入平时考核中。
4、艺术班级建设
首先是控制班级规模。班级规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学习资源,一般情况下,班级有三十人左右,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其次是增强班级的内部凝聚力。比如可以每月组织一次班级讨论会或交流会,交换思想,促进整个教学班的学习氛围,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再者,指导老师在整个环节中的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他不仅负责教学班的理论教学工作,同时在要指导节目的编排,开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理论技能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训练,搭建起艺术团这一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舞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和表演水平。
5、艺术团成员考核管理
(1)学校成立艺术团成员学分认定考核小组,由教务处、艺术指导教师组成。考核工作在考核小组指导下,由各艺术团队伍指导教师负责,并在教务处规定时间内,对艺术团成员的成绩进行网上登录,艺术团负责对书面成绩进行备案。
(2)考核分日常考核、专业考核和实践考核三个部分。日常考核占30%,主要对艺术团成员考勤、纪律和参与艺术团工作等情况考核;专业考核占40%,主要对艺术团成员的专业技能考核;舞台表演占30%,主要对艺术团成员的舞台表演和其它专业实践情况考核。
(3)艺术团成员一经招收入团后原则上不得中途退团,确因能力问题或者其他不可抗拒因素退团者,不得获取学分。
总之,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艺术特色是一个团体、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素质涵养的直观反映。同样,在大学环境中,健康向上、高雅浓郁的艺术气息是不可或缺的。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大学生提供了艺术活动的良好条件,自艺术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文艺活动,一直活跃在校园文化舞台上,为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艺术氛围作出了大量的成绩, 但是,其发展也一直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我们坚信,只有打破常规,从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新的发展制度,并经过艺术团人的艰苦努力,一定能将其发展成为集艺术教育、演出、展出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团体。
参考文献:
[1]高玉杰 .对试行学分制管理优势的认识.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2]靳玉乐 .《活动课程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9月.
[3]孙立军 .高校学生艺术团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06(1).
[4]金芙蓉,何叶.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学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10年10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1405.html
上一篇: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