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本文介绍以“数学积分卡”为载体,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合作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积分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1问题的提出
2010年,笔者所在的学校提出“学习山东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笔者任教的“初二(2)班”有幸成为学校的课改实验班。如何实现从“教”向“学”转变?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走上课堂教学的舞台。虽然小组学习早已成为新课改的时尚,更成为小班化教学的宠儿。可是其是否真正有效?如何加以评价?。笔者发现许多最后都变成了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很难取得小组成员共赢的局面。教师也更多关注讨论的问题设置和成员搭配,而忽视小组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体系恰恰是保证小组学习有效性的前提。为此,笔者尝试以“数学积分卡”为载体,进行小组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
2概念界定
2.1数学积分卡
“数学积分卡”是一张自制卡,卡上印有若干个小方格。学生每获得1个积分就可以在1个小方格里盖上奖励的章。学期结束时教师将学生所获积分折算成该生的平时成绩。
2.2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3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对学困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对优等生则可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分层评价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可接受”的起跑线上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收获,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4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是把小组当作一个整体,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小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意识、集体意识、进取意识,体现新课改及小班化的教学理念。
3“数学积分卡”的实施原则
3.1多元化原则
评价应该由“一元”转向“多元”,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注重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功能等方面体现多元化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个性化原则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个体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个性化原则就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尝到成功的喜悦。
3.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就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把评价的对象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从整体出发,在对整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以及组与组间的考察中,做多角度、全方位、科学性的评价,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更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4“数学积分卡”的实施过程
4.1小组的建立
笔者把全班24名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1A、2B、1C(A为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学困生)四名学生组成。小组成员是动态的,每隔一段时间,将根据小组之间出现的差异进行调整,确保各个小组均衡发展。
4.2组内的分层评价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个体,其心理发展决定了其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也有深有浅。学生分层是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波动呈动态变化的。学生分层可以由学生的“自我感觉”和“自我定档”为前提,教师不作硬性规定。笔者共设立A、B、C三个层次,每位同学根据本章所学内容和自身学习能力自我定档(教师可根据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相应层次要求就可以为本组赢得1分。
4.3组外的整体评价
每位小组成员得到的分数累加起来就是该小组的得分,小组长每天负责统计本组得分(见表1)汇报给数学课代表,得分最高的小组每位成员都可以得到“1个数学积分”。这种评价体系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表1:小组得分统计表
第_____小组 | A | B | B | C |
课前诊断性评价 | ||||
课堂即时性评价 | ||||
课后检测性评价 | ||||
总计 |
80分及以上 | 60-79分 | 40-59分 | 39分以下 | 班级均分 | |
初一期末测试成绩 | 5人 | 6人 | 8人 | 5人 | 58.3分 |
初二期末测试成绩 | 8人 | 10人 | 5人 | 1人 | 72.8分 |
80分及以上 | 60-79分 | 40-59分 | 39分以下 | 班级均分 | |
初一期末测试成绩 | 5人 | 8人 | 9人 | 4人 | 59.7分 |
初二期末测试成绩 | 7人 | 9人 | 6人 | 4人 | 66.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