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广播电视概论;应用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类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新闻传播学专业一年级学生为讲授对象,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为逻辑起点,对广播电视两大媒体进行的入门性教学。随着当今媒介环境的不断演化和媒体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的制作与运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由于广播电视基本理论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不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已经成为教师思考的首要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给学生提供更多最新的典型案例,避免教材内容滞后于广播电视实践的不足,同时以案例教学来带动整个课程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对《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19世纪70年代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在教育界引起普遍的关注。美国学者小劳伦斯·E·列恩说“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1]我国学者郑金洲则认为:“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2]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策划典型案例并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然后做出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运用教学案例
运用案例是案例教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好恰当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和较多的主要人物直接引语;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
(2)以焦点或问题为导向,促进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的发展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这样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它往往以案例中的焦点或问题为导向,采用案例—理论—案例的教学模式。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而其它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案例—理论案例起到了掌握理论的媒介作用,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
(3)关注解释现实生活和经验
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不一定把所学到的东西一一罗列或用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就能设身处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自己有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方案。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可以把这些真才实学应用于其中。
2、案例教学法对于《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的意义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以其实践性和现实性极强的突出特点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将案例教学引入《广播电视概论》的课堂,首先可以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演”而是变成了“导演”,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其次,案例教学突破了以往广播电视概论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和知识传递途径的单一性。案例不再单纯地来源于教材,而是可以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保证了案例的时效性和鲜活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案例教学作为合作式学习的一种,改变了以往教师对全班进行指导和个人常规化的学习模式,不仅增进了学生的情商,学会与他人协作,而且使学生在互动中开动了脑筋,运用和验证了课堂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1.前期准备充分,案例选择依托于视音频资源
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首先表现在对案例的选择上。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契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符合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关注当下社会现实生活,捕捉最鲜活的素材资源;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把握好难易适度的原则。案例太难或者太简单,都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此外,考虑到《广播电视概论》这门课程的特点,可以多借助视音频素材。第二,教师在课前的充分准备还包括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这个计划除了选择恰当的案例素材还应该包括对讨论问题的创设、对讨论形式的安排以及预测可能在讨论中出现的情况及对策。
2.组织实施中增进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开展的。它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互动主要是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并使学生之间的讨论处于一种可控的、活跃的状态,既要避免讨论越界又要避免出现冷场。对于不敢大胆表述自己见解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鼓励。敢于发言却又出现了问题的学生也要给予提醒和引导,同时,教师不要轻易参与论和评说,即便学生提出要求,教师也只能以一个参与讨论者身份发言,以免自己的论点左右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活跃的讨论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参与的热情。针对英国“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北京电视台“纸包子”事件、中央电视台“真假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等灵活分析,提高学生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结束后及时搜
集整理反馈信息,做好客观评价
案例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因此这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知情意完满人格协调发展的过程,需要将每一次案例实践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和修正,做好过程性和总结性的客观评价有助于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总而言之,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做到“以学论教”。
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案例的新鲜性,需要进行精心编排,选用视听型案例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拘一法。虽然案例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更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课程的执行者,还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引导、帮助学生构建自身认知结构,使学生乐学、志学。
参考文献:
[1]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5页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