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辅导员队伍面临着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没有很高的个人成就感等,这样的职业倦怠会影响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学校以及辅导员本身提出一些思考性对策,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近几年,由于高等教育面临着课改,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让高校的教师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辅导员作为对大学生的直接导师,在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公民道德教育以及素质教育方面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他们的工作成果将影响到学校人才的培养计划。如今,高校面临着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环境更加的严峻,学生的思想不断复杂和多样,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事态的发展方向。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所谓“职业倦怠”又被称为“职业衰竭”或“职业枯竭”,是一种新型的职业病,是用来描述处于服务业的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出现身心疲劳的状态,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心理的健康问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作热情在持续的工作压力下被打磨,与最初的工作热情相比,明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强的惰性思维,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感到疲惫或是出现一些烦躁的情绪等;第二,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没有赞赏,只是打击,这样苛刻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发展,让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导致问题的进一步恶化;第三,对于自己的工作没有认同感和成就感。在自己所从事的德育工作过程中,不是积极看待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一味的将其视为枯燥、机械的重复。虽然自己很努力去完成的工作,有了最终的结果,但是也没有职业自豪感。对于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总是否定自己,还会伴有屈辱感和失落感的产生[1]。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导致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有很多的原因,有一些是个体原因,也有外部的影响因素,这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很难准确的进行分析判断。以下几个因素是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疲惫的重要原因:
1.职业期待的差距性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就是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或是期望是不现实的,容易使自己的理想破灭。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社会对辅导员有很高的职业期待,要求他们能够做到高素质的模范公民,能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辅导员需要在学校里为学生做出各个方面的表率,不能有不良的行为存在。辅导员要有很好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够围绕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觉悟等开展学生工作,让学生能够从双方的对话中获得一些成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且艰辛的。思政工作的效果不能很快展现出来,它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这样又会降低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辅导员的工作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被考察出来,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体系。这样就很难赢得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称赞,导致一定的职业期望的落差[2]。
2.职业角色的挑战性
辅导员这样一个需要做多方面工作的角色会让他们自己感到紧张、压力和倦怠。由于现在的高校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愈发复杂,要做知识的传授人、集体的领导人、家长的代理者、朋友、知己、心理咨询师等等一系列的职责,这些不同的职业要求让辅导员很难在不同的情况中进行角色转换。社会和学校会对他们提出一些相互矛盾的要求,导致角色冲突在辅导员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学校要求辅导员更多的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对待学生要有仁慈之心。为此高校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将不同的学院与利益分配有效的结合,一个任务下发后,将任务进行分解,辅导员作为学费收缴的直接责任人,与自身的收入有紧密的联系。辅导员应利用自己的职责来催促学生缴纳学费,这样就难免出现一些“横眉冷对”的现象,这样的一种状态会让他们对自己产生困惑,对自己充满质疑。辅导员的这种工作有无限的延伸性,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扩张,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像是医生的工作的最终结果就是治愈病人的疾病;律师的工作就是处理一个案件,但是辅导员的工作却不是这样,他们的职责范围不明确,许多事情与自己无关,但是需要消耗自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没有明确工作界限的劳动又要求辅导员有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在工作结束时很难放松下来[3]。
3.职业工作的难度性
由于高校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但学校的资源又相对不足,就导致辅导员面临着很繁重的工作任务。在普通高校中,三四百名学生才有一名辅导员,这样就导致辅导员面临着很大的工作难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辅导员来说难以应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且教师的权威性也在逐渐下降,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很难顺利进行。当代大学生有鲜明的个性追求,喜欢标新立异,不按规矩办事,思维和行为存在很强的反叛性,他们极其排斥思想政治工作,不认同思想政治工作,这无疑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高校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的对策
1.学校层面。
学校要改变自身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给予他们一定的待遇支持,给辅导员一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评价机制。第一,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学校要认识到辅导员在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要性,重视对辅导员的培养,把辅导员作为重要的师资力量来培养。为辅导员提供一定的深造机会,安排他们继续攻读硕士或是博士学位,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有努力的方向,才不会产生疲惫感,对之后的工作更加有信心;第二,培养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对一些项目进行经费支持,建立一些辅导员的专项基金。这样可以改变辅导员的经济收入,还能让他们有所收益。与此同时,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科研,朝着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第三,改善辅导员评价机制。通过明文规定,确定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内容,将定量和定
性有效的结合,将显性与隐性成效结合,完善辅导员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理论政策水平、组织能力、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和满意度等。这样的评价工作,让评估的结果有一定的保障,做到公平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第四,建立心理培训机构或是心理支持的系统,帮助辅导员客服心理方面的问题,及时缓解心理压力,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4]。
2.辅导员自身提高层面。
作为辅导员自身,要保持一个积极的情绪。因为积极情绪能够帮助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以下几个方面也不可缺少:第一,积极、活跃的思维,更加积极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改善人际关系,扩大交流的范围,积极互动能够让身心愉悦;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身体健康。所以辅导员要从自我出发,保有积极的情绪,消除职业倦怠,让自己快乐工作。
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精神等各个方面做出指导,达到社会、家长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职业疲倦产生,沉重的包袱以及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都会使心理倦怠提升,要通过一定的调节改善此类问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真正投身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强,陈平原.大学改革,路在何方——“大学改革座谈会”发言整理[J].读书,2011,(9).
[2]张书祥.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11,(3).
[3]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2012,(3):136-146.
[4]尚达.上海大学:实行辅导员分级制[N].中国教育报,2010-11-2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1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