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已成为高校之间的共识,但地方性高校受就业师资力量和地域劣势等条件的影响,形势更为严峻,本文从就业指导培养机制等多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长效机制
1、前言
目前,由于教育结构与产业需求矛盾突出,部分地区、行业、专业教育存在过热、大量人才扎堆现象,在我国的就业需求中,非常缺乏技能型人才,这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是错位的。根据中国社科院2012年《社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学生失业率为9.1%,2010年为12%,2011年为17.5%。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以上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就业形势严峻。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也相继出台了许多强化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看,一些措施如“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等都是一些短期行为,难以形成长效机制[1]。
嘉应学院创办于1913年,2000.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位于粤东梅州市梅城盆地西北部,生源结构以本地生源为主;“世界客都”梅州是著名的文化之乡1、华侨之乡等。自办学以来,一直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至目前为止,海内外乡贤为学校累计捐资7000多万元,具有鲜明侨乡特色和客家文化特色。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却依然严峻,原因有交通的劣势、当今经济区的边缘化;本地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不符合大学生的就业定位;学生思想比较封闭,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够了解,就业定位多以珠三角为主,而发达地区的企业又不太愿舍近求远到我们学校来招聘。这些都是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只有努力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才能保证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成效。
2、构建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意义
2.1 是完善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需要
目前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就业指导主要围绕就业政策讲解、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信息提供、求职面试的方法技巧等展开,缺少对求职者的心理调试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二是负责人基本是高校就业管理人员和辅导员,专业教师很少参与;三是没有结合地方特色。因此,构建系统的、长效的就业机制能有效弥补当前的不足。
2.2 能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受金融危机、毕业生人数增长、办学层次和地域劣势的影响,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始终处在一种比较弱势的状态,加强就业指导有利于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形势,纠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错误认识;通过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由于封闭带来的性格缺陷,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自己的目标,避免毕业后频繁更换工作。
2.3 为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如果毕业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对学校的招生工作和办学层次的提高会起到推动作用,正所谓“出口顺畅,进口才能兴旺”,相反则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诚信的品质,是社会的需求,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构建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方法与建议
3.1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培养机制
3.1.1努力培养学生的“客家人文精神”。从需求角度看,用人单位日益看重大学毕业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却难以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发展的弊端,所以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2]。而适应性是基于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也是目前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客家人在万里迁徙途中,“衣冠家族”筚路蓝缕,辗转迁徙,不畏艰辛万苦,坚强乐观、克服重重困难,在坚强地生存的同时,民系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创造出世人瞩目、丰厚的客家文化。客家人文精神是来自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积,来自万里迁徙的磨练,来自偏僻山区恶劣环境的锻冶,来自祖辈一代一代的言传身教,来自客属先贤“源于斯,高于斯”的添薪增彩,其“勤俭简朴,吃苦耐劳”的精神代代相传,因此,我们要建立客家文化培训基地,把客家文化培训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对客家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3.1.2 以“三位一体”的目标开展工作。即班主任、辅导员和家长必须指导监管到位,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制健全。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过程,班主任、辅导员、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他们的就业定位和就业方向。由于目前很多学校的班主任体制不健全,班主任的整体效能并未发挥出来,因此,必须制定详细的班主任考核机制,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英语过级率、社会实践、班级学生就业率等指标纳入纳入到班主任考核中,完善班主任业绩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完善辅导员考核体系,将就业指导和服务、与班主任和家长的互动沟通情况、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等内容纳入到考核中,从而更好地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落实到位。
3.1.3 建立就业责任分配制和分年级指导制。要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和政策的指导,指定或聘请相关的法律老师为毕业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客家研究所负责客家文化的培养;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学生就业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就业指导内容,一年级进行校训和客家文化教育为主。二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三年级进行就业意识和就业态度、就业心理培训。四年级进行就业形势以及相关的就业政策法规的学习。
3.1.4 做好调查反馈工作。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包括政策、法律、能力等多个要素是否能满足就业的要求,以便及时调整就业指导和服务方案;另外,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以便在以后的指导中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3.2 打好“侨乡”牌
梅州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很多华侨都是著名的企业家或教育家,我们
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桑梓情怀,定期地邀请他们回来为我们的毕业生现身说法、作报告和培训,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树立就业信心等。通过互动的方式让我们的毕业生到他们的企业里面工作,从而带动更多的企业到我们学校招聘人才。
3.3巩固并发展定向人才培养模式
党政战略后备人才培训班和企业战略后备人才培训班是我们学校根据政府和企业的需要而建立的定向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在我们学校已经取得了成功,解决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此我们有理由更好的巩固这一优势,并与更多企业取得合作,拓宽培养面,让更多的毕业生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缓解专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解决更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3.4建立网络就业通道
从实际情况看,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就业优势明显的重点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网络的发展,在改变大学生就业的交互方式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一些普通院校,在建立和使用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却明显滞后,处于就业弱势地位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利用就业信息网络上又处于劣势。高校在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之间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通过建立多极网络实现就业工作网络化是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3]。
3.4.1建立毕业生就业论坛。建立就业论坛既方便发布招聘信息、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心态,及时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又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就业和工作经验,让毕业生更准确地了解就业形势。
3.4.2 建立就业数据库。就业数据库应该包括几个功能:一是毕业生的电子档案功能。由于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如果建立了毕业生的数据库,一些发达地区的企业就可以通过数据库查找需要的人才,并通过网络的模式进行招聘。二是就业跟踪功能。根据不同时期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归类,例如根据目标不明确、自卑等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辅导直至转变。三是就业服务功能。为了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后续服务,将与毕业生相关的内容、政策、法律、就业统计等内容录入管理系统,学生如果要查询相关的就业信息以及相关的就业服务,直接登陆该系统后进行查询,这样可以直接、高效地为毕业生提供服务,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
3.5 争做地方政府的人才摇篮
我校是梅州最高学府,是客家文化对外交流的一扇窗口,而梅州人才聚集“洼地”的劣势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应该以此为切入点,与政府部门合作,把学校打造成梅州人才培养基地,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争取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使政府与学校形成联动机制,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和工作环境,让他们为地方的发展服务。
4、结语
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建立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完善才能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需要社会关注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一所地方高校,要加大就业工作的投入,走具有地方特色并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能让毕业生更好就业,学校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东.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社会化[J].教育与职业.2007(35):59-60
[2]陈岩松.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33
[3]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4):145
1文物由来第一流(《赠梅县地区专署》,郭沫若,196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1632.html下一篇:大学生母校情结培养的学生工作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