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小议家校环境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小议家校环境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家庭和学校是女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别分析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探讨高校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女大学生;婚恋观;家校环境
家庭和学校是女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别分析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影响,为探讨高校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环境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一)家庭经济背景
  当今社会悄然流行着这么一句话:“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为什么要区别对待男女孩子的培养模式呢?这句话是有它一定的成长土壤的。事实上,正是目前社会上许多女孩畸形、不健康的婚恋观,让广大父母深深地忧虑。通俗一点说,他们担心自己的女儿因为一块糖就跟人家走了。这样的相处方式往往不能真正考查一个人的真心,没有真心,幸福就会变得遥不可及。
  家庭经济背景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家境相对贫寒的家庭出生的女大学生,比较容易受诱惑。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极度复杂,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许多贫困女大学生不堪重负,只好选择通过一些“捷径”来改变自己的不幸命运。反之,部分女大学生因为家境富有,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这样的态度也对积极健康的婚恋观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模式
  可以说,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是不会拆迁挪移的永久性教育阵地。家庭成长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潜移默化、长期持久、无法磨灭的。著名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李子勋认为个人的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的婚姻状况,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成员相处的模式,都会对孩子的婚恋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最佳空间,反之亦然。不良的父母关系,不良的成长环境,必然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有些孩子,因此对婚姻蒙上阴影,或者恐惧婚姻,或者重演悲剧。这样发展下去,容易造成不良的恶性循环。
  其次,家庭教育模式。弗兰西斯·培根在《人生论》中的《论家庭》里面说过:“作为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子女常常会有不合理的偏爱。⑴”而宠爱、溺爱的教育模式,往往容易助长子女的个人中心主义和骄纵任性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发展人际关系,也不利于婚恋生活的和谐。近几年,离婚率逐年攀升,这绝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我们都应该深刻反思,幸福爱情美满婚姻何去何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能为即将踏入社会,走进婚姻的在校女大学生们做些什么?
   (三)独生子女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差异
  近年来,独生子女被凸显出来,成为骄纵、自私等的代名词。但是笔者认为不尽然。首先,大部分独生子女女大学生容易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但不善经营婚姻关系。应该说,大多数独生子女女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确存在娇生惯养、自私任性等不良特征,这当然也不利于婚恋关系的经营、发展和维系。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当前在校独生女大学生,出生大约在80末90初,更多是城市户口。她们相当一部分父母文化水平高,比较注意营造相对健康家庭环境,对她们婚恋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有力作用。同时,她们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宽松,物质欲望基本能得到满足,这也可以减少她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有助于她们在婚恋上尊重感觉和感情,而减少或避免被物质困扰。
  大部分非独生子女女大学生比较善于经营婚恋关系,但是婚恋观念比较容易有所倾斜。家庭成员较多,比较容易学会与人相处,也较合群,这有助于维护婚恋关系。但是,她们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村乡镇,因为兄弟姐妹较多,从小获得关爱不够,或缺失,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机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在家庭中,最大或最小的孩子都有可能得到优待;惟有居中的子女容易受到忘却⑵”。的确,这部分女大学生面对父母的忽视或偏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了部分女大学生非常态的婚恋心理,例如,“恋父”情结, “补偿”心理。另外,相当一部分家庭,因子女众多,对孩子的物质满足很难全面保障。这容易养成她们对物质的强烈期待,在婚恋观上就体现为“拜金”、“物质”,混淆她们对婚恋的真实感受和追求。
  二、学校教育和环境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一)自由人性的校园环境给校园婚恋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一直以来,大学校园被誉为象牙塔,充满了纯净与浪漫,是一个丰富多彩、拥有各种各样的梦想的地方。学生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自由,自主性比较大。同时,学校的教育管理也相对比较人性化,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在婚恋问题上,健康的婚恋关系已经被普遍许可。另外,绝大多数大学生基本属于在校住宿生,父母亲按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费。因此,她们在金钱上也可以在有限范围内自由安排,又为校园婚恋打下物质基础。所以,校园内外,见到大学生出双入对,亲密恋爱已是屡见不鲜。笔者曾经感兴趣数了一下,从教学楼走到学院后门,区区500米远,短短几分钟路程,就看见二十多对情侣摸样的男女学生。
   (二)从众心理助长恋爱潮
  从众心理,为校园爱情推波助澜。从众,俗称“随大流”,表现为个体的意见与行为和群体中多数人相符合。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在研究群体压力时,就报告了一个经典的从众实验,证明了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⑶。看到身边的同学好友一个一个坠入爱河,卿卿我我,她们很容易产生好奇与从众心理。孤独的感觉莫名袭来了,恋爱的愿望自然产生了。节日文化的被渲染,被浪漫,被隆重,校园里面充满恋爱气息的文化环境,无时不刻影响、冲击着孤独的心灵。于是,或者为了寻求行为参照,或者出于对偏离的恐惧,或者由于群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投入爱情,掀起了恋爱狂潮。
   (三)教育机制不完善导致情爱性教育短缺
  传统的教育机制不完善,情性爱教育短缺,导致女大学生婚恋常识与技巧不同程度的无知。众所周知,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情爱性问题几乎是避而不谈,对婚恋现象也是无情批 判、严惩不贷。迄今为止,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对情爱性的教育依然处于缺失或短缺的状态,相关课程屈指可数,问题探讨深度也停留于表面化。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许多女大学生到了适婚年龄依然懵懂无知,对情爱性问题缺乏基本常识。这种情况与她们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完全相悖。她们向往爱情,对性好奇,本是合乎情理、自然而然的生理心理需求。可是因为相关教育的短缺,反而更加刺激了她们的好奇心,造成了许多困惑困扰。有些女大学生病急乱投医,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方式和态度对待情爱性,性焦虑、自我否定、无知流产等极度不利身心健康的情况出现了,导致了当前部分高校女大学生的婚恋困境。
  三、教育对策探讨
   (一)通过家校联动机制共同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对于高校女大学生而言,大学校园只是她们婚恋教育的第二课堂。个人的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潜移默化、长期持久,是学生情商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影响她们婚恋的重要因素。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的婚姻状况,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都会对孩子的婚恋观产生深刻影响。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健康的家庭培养教育模式是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婚恋观的隐性推动力量。
  所以,高校应该要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共同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在学生迷茫困惑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尤其对于一些婚恋思想或行为具有不良倾向的女大学生,更应该秉着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在有需要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做到家校信息畅通,共同引导和感化她们,将她们拉回正道,避免错误和悲剧的产生。
   (二)通过课程改革将婚恋教育纳入课程系列
  社会形势急剧变化,市场和需求也日新月异。高校教育要培养面向社会的合格人才,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女大学生有强烈的对爱的渴望,但她们对婚恋的认识还比较淡薄, 盲目性较大。许多校园恋情演变成校园暴力的悲剧,原因正是在于她们缺乏正确的婚恋指导,没有选择合适的婚恋对象、不善于表达和沟通、不能理智对待失恋。大学时期是女大学生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她们婚恋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这个阶段没有培养积极健康的婚恋观,而令她们的婚恋生活受到耽搁或是创伤,那是令人遗憾的。针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女大学生展现出来的婚恋现状,高校加强学校的婚恋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高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婚恋教育和引导,帮助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为她们走向社会做最好的准备,就要更新教育观念,开拓教育思路,丰富教育方式,完善课堂内容,增加婚恋观教育,增强教育实效。高校应该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优良的学习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理论水平,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开设专题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和失恋,培训培养爱的能力,并增加婚恋常识教育。通过这些学习,让女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成为婚姻、爱情、事业、家庭和谐发展的幸福的人。
   (三)丰富校园文体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是消除孤独感,培养健康情操的良好方式,有助于女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灵,形成积极健康的婚恋观。高校可通过大力开展多样的文体活动,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晚会、文学艺术沙龙和各种体育竞技等形式,充实女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个人情趣,陶冶个人情操,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运用各种扩大视野启迪思维、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强化实践、陶冶情操、促进人际交往的文体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集体凝聚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转移感情的兴奋点,避免盲目恋爱。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婚恋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女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引发了她们的心理困惑。她们需要爱情,却又不懂爱情。如何对待情爱性,她们常常为此而困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情爱性引起的。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针对情爱性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的安排,利用课堂阵地,宣传心理健康和婚恋常识,培养健康婚恋情趣,树立健康婚恋心态。成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为女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她们疏导和解决困惑和痛苦,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践行正确健康的婚恋行为。
  
  参考文献:
[1] 弗兰西斯.培根,论家庭.培根论人生—培根论说随笔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6
[2] 弗兰西斯.培根,论爱情.培根论人生—培根论说随笔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31
[3]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169 - 17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172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