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当代大学生沉溺网络的现象及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沉溺网络的现象及对策探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现象的表现入手,分析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危害,查找大学生沉溺网络的现状、特点及对大学生造成影响生理、心理、行为、情感的主要表现,提出了防范和应对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建议性对策,有效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沉溺网络;对策;大学生
   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当代大学生是国际互联网的积极使用者和热心参与者,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开阔了大学生的网络视野,使大学生在尽情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生活的同时,也使他们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人成长等方面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和冲击。
  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现象,日益侵入大学校园,如何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健康、科学地使用网络,促进大学生借助网络全面健康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沉溺网络的现状及带来的危害
  (1) 给大学生带来身心的损害。
  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和吸毒。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网络成瘾会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或产生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其他更多的人格障碍,进而发展到采用旷课、逃学等手段逃避现实,最终荒废学业。网络本身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各个方面的管理还不够完善,致使一些如色情、暴力等低级趣味的东西在网络上屡见不鲜。加上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在形成和培育阶段,对一些新鲜稀奇的东西很容易接受,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陷入网络而不能自拔。直接的后果是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面对闪烁不定的屏幕容易导致视力的下降与生理机能不健康的发展;间接的后果是长期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接触不健康的东西、会造成青年大学生过多的相信网络,被网上的虚假与不健康的东西所误导,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观和价值观的。
   (2)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业。
     目前大学生拥有电脑的比例相当高,不少人每天60%左右的课余时间都花在网络上。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之后突然放松,被网络世界诱惑。一开始只是把网络当作一种调节工具,从偶尔旷课渐渐发展为整天“足不出户”。一些学生白天睡觉晚上上网,终日沉迷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考试挂红灯、留级甚至还会被迫退学,耽误了学业。毕业后不出去找工作,逃避现实。大学时代本来应该是青年大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增强自身能力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若沉溺于网络则会把宝贵的学习时间和锻炼能力的时间给耽误了。从小的方面,不利于学生成才;从大的方面说,如果沉溺于网络者过多,会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素质质量。
   (3)引发心理疾病,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网瘾导致大学生情绪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情绪低落,弱化了人与人沟通相处的反应能力和面对现实生活的应对能力。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也会使大学生产生“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长时间的上网还会使他们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心理吸食者”。
  网络成瘾同时会影响青年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提高。随着实际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减少,大学生在与人面对面交往时更容易体验到一种挫败感。这种消极体验使得他们更加依赖网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明显降低。
   (4)诱发犯罪。
  网络游戏良莠不齐,暴力和色情游戏充斥着网络,网络中暴力、色情等种种不健康的内容,也可直接以示范形式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长时间陷入暴力和色情游戏中,对道德观的形成有极其不良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画面和情景中,也有可能潜意识地去模仿。此外,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沉溺网络还可能诱发青年大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上网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持,而我国大学生中的绝大部分还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又没有正当经济来源作保障时便具备了违纪和犯罪的可能。
     怎样避免或减少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危害,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以上这些情况,高校必须正确面对网络给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构建适应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和管理体制,认真做好上网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对网络进行制度化、法制化管理,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和有序的网络环境,尽可能避免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对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对策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大学生上网会成瘾就因噎废食,把它当作“电子海洛因”而禁止使用,也不能放任自流。             网络本身的这些特性并不是大学生沉溺网络的重要原因,由于使用不当才导致了  大学生沉溺网络。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它的负面影响,就可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为其健康成长服务。
 (1)加强大学生网络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自律能力,认清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的关系。
  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网络交往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情感环境,有些网络交往行为很难用传统的道德规范评判。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网络交往,必须重视和构建一系列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用网络道德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通过网络道德教育,让大学生认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都需要社会公共道德的约束。每个人要想从网络中受益,就应该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因此应该用一系列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约束和控制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由于网络交往之中“我”只受内心道德和自身修养的制约,而且网络不存在资源稀缺,很少受到客观环境的约束,使自我放纵成为可能,因此在网络交往中,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增强其吸引力。目前各高校都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但其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导致大学生访问次数较少。 校园网要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关键在于有鲜明的特色和贴近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内容,如果内容没有吸引力,更新速度缓慢,点击率自然不高。因此各高校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高度,把校园网打造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校园网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关注和参与校内外热点问题讨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校园网真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增强其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加强心理疏导,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作用。
  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障碍问题。有些大学生长期依赖网络交往,造成其“自我概念”扭曲,导致产生了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和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矫治这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心理咨询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由于网络的隐秘性、匿名性等特点,消除了面对面咨询的尴尬与不便,也使咨询者不必担心个人隐私的泄漏。所以参与网上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便于对症辅导,解决其心理问题。而且由于网络的时空范围广,交流方便快捷,更便于进行团体咨询、心理互助和开展多样化的心理知识普及活动。
 (4)健全网络监管制度,制定相关条例,规范法制责任。
    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细化各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网络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违法行为;分级管理游戏,加大网吧规范管理和黑网吧打击力度,规范网瘾矫治机构,建立绿色网吧;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网络教育,重视学校素质教育和团队工作,对网络成瘾的学生采取严控和疏导相结合办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努力在高校中倡导良好的上网风气。大学生沉溺网络必须通过教育管理和引导,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利用网络工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遵守网络规范,文明上网。
  总之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的触角己经伸展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也应依托网络进行更新和改进,要全方位地分析和研究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高校作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如何把握机遇,积极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方式,开展创新高效的工作,这既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又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曾佳蓉.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7(6): 113-124.
[2]郭彦铮.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170-171.
[3]杨克旭,王立莉.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干预模式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8(13):76-79.
[4]杜婷婷.大学生沉溺网络现象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54-56.
[5]贡少辉.网络空间视域下的网络沉溺现象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84-90.
[6]迎明,喻跃龙.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7(2)86-8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178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