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通过对护理解剖学课程的内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等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如针对性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重视和设计评价环节等。
关键词:护理;解剖学;教学定位;教学策略
我国从九十年代初,创立了“护理解剖学”课程体系。一般而言,其课程体系是由“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应用解剖”组成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对于这一新的教学内容,准确予以定位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是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关键。
1.教学定位分析
1.1“护理解剖学”课程内容的实质
“护理解剖学”课程内容的实质是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应用解剖。
它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结合局部解剖学和护理操作技术,来研究操作区域的有关解剖结构。通过临床护理操作区域的形态学特点的研究,为临床技术操作方案的制定、实施、创新和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也为操作失误防范提供基础依据。
1.2“护理解剖学”在护理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其主干课程的展开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过渡阶段和临床阶段。
“护理解剖学”课程以上述第一阶段的人体解剖学等为基础,为第三阶段临床课程中的护理操作提供依据、规范和指导,将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三阶段联系起来,并成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从而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并成为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撑。
1.3“护理解剖学”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
“护理解剖学”是以“系统解剖学”为先修基础课程的。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九大系统依次介绍人体形态结构,实际是医学多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奠基。系统解剖学的优点在于条理清晰,相对利于初学者掌握,实际上可称之为是“医学入门者的解剖学”。对于专业人员而言,“系统解剖学”的缺点显而易见,即与临床脱节。“护理解剖学”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可以认为是最基础的系统解剖学与护理临床相结合的产物。
“护理解剖学”的后续课程即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有专家统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护理学操作中有90%以上要应用相关解剖学基础知识[1],“护理解剖学”成为上述专业课程的奠基,它针对护理专业的护理操作技术、病情观测和生活护理等的要求,提供相关的形态学基础实践证明。
1.4“护理解剖学”在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是要培养具有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等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护理人员。
从知识技能目标来看,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要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护理解剖学”的特点是将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有关内容紧密结合,涵盖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诊断及生活护理等,既成为该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又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从素质培养目标来看,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综合素质包含了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护理解剖学”与其他学科共同担负着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并且,由于解剖学科的特殊性,在对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可以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教学策略分析
2.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根据前文的分析,在本课程中应选择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以及引导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1.1传统教学方法
毋庸置疑,讲授法至今仍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基本方法,教师运用语言方式,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规范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对于实现知识目标是合适的;教师运用语言方式,如能善于设问解疑,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能力目标是合适的;教师运用恰当的语言方式,言传身教,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传播思想观念,对于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合适的。
但是,讲授法有其弊端,主要是此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习的主体——学生容易被置于被动的处境。对此,在讲授中不能平铺直叙,尽量先设问,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后,再针对性深入浅出的“释疑”。另外,要通过教学风格和教学风范感染学生。教学是有技艺的,教师应该创建自己可圈可点的教学特点。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等有重要的影响[2]。
2.1.2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使他们通过相对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此法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学生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他们的独立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从而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中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而学生则按照一定的方略去“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2.2评价环节设计
在评价与反馈环节中,教师的评价应由三个层次构成,即对个人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和对整体的评价[3]。对个人的评价应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量,对小组的评价从效果、合作的角度考量;对个人的当堂评价可简明扼要,只给予定性评价并以褒奖性或鼓励性评价为主(除非“态度”出现问题),对小组的评价除定性评价外还按标准进行定量评价(打分),并且无论个人表现如何,组内成员的分数是一样的,亦即只定量考量小组共同的工作成效,以利于增强每个人合作意识,让同学们认识到个体对集体的影响,乐于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培养集体主义。
总之,“护理解剖学”是古老的解剖学与现代的护理学交叉结合的产物,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自海.护理应用解剖学学科建设的研究进展和思考[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6):1-2.
[2]钟震亚等.黑龙江医药科学[J].年轻教师应注重积淀非专业素质来提高教学效果,2006,29(1):102.
[3](美)D.P.奥苏伯尔等著,佘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版,212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1810.html
下一篇:论本科仲裁法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