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 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高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但随着信息技术已深入到小学及中学的课堂,大部分新入校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自动化等内容,但学习的不系统,学生差异性大,课程从内容到教学方式都需不断的改革与实践。本文主要分析了课程现状,提出了课程改革内容及方案,切实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考核方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高等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受的计算机教育。《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明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及战略行为,这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又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基础内容的扩充与优化,进一步同其他各个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二是各学科、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了更高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期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又将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我院所有专业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我院各专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劣、教学模式的适宜、教学质量的高低等直接影响几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将来对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同时对广大学生的就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上述列举的和未列举的种种原因,可以看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现状分析
  我院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近年来,我院对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开设了两门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开设了《网页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14门计算机公选课。公选课的开设加强了计算机与专业的融合,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期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目前,我院所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和多媒体技术基础等内容。覆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内容,没有包含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分理论讲授与实践,其中:理论14学时,实践28学时。考试以笔试为主,实践考核为辅。
  我院的生源来自全国的四面八方,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差别很大。小学、中学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更重视升学率;因而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况且乡镇农村的办学条件有限,有的根本不具备计算机教学能力和教学条件。通过我们对历届新生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学过或初步了解相关的内容,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也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何更好地开展面向本科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好的与自己的专业相融合,并能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有效接轨,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这正是本课题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改革内容
  (一)改革目标
  1.以科学发展观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期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掌握全国、全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与优化,依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适当增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新内容,并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接轨。
  3.创新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资源全部挂到网上,给学生分配自主学习机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
  4.从总学时上既能使“一体两翼”中的“计算机一翼”得以保障,又能使教学的负担得以缓解,同时,学生刚入大学时的计算机能力差异问题得以解决。
  (二)改革内容
  1.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根据就业岗位需求,一方面要拓展计算机基础内容,另一方面要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更好地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新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接轨。为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优化与扩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分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践两个模块。其中,计算机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结构、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包括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二级公共基础部分)。实践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常用工具软件使用、网络应用。具体见表1所示。
  2.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鼓励各专业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接轨,增加二级公共基础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算法等新的教学内容,势必会导致目前的14学时的理论课时不够。但由于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内的科目已经十分繁多,增加教学课时量不具备可行性。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增加理论学时,将理论课时提高到28学时。这样可以缓解新增理论内容带来的教学负担。
  (2)改变实践教学模式,将部分实践改为学生自主学习。将实践分为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两部分,教师指导实践14学时,学生自主实践28学时。这样不仅缓解了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把旧有的上机验证式改为任务驱动式,即事先布置大量实验任务,学生自主实践时完成,在教师指导实践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3)理论和上机课都采用合班上课。
  (4)将实践任务及课程资源挂到网上。
  (5)开放实验机房。多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实验教学服务体系,在实验教学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如下工作:①不断改进实验条件。实验中心现有计算机达1000台。②实验中 心实行全天候开放。③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为了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我们建立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安装了各种CAI教学软件。④建立计算机安全保障体系,提高设备完好率。
  3.考核方法的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重理论、强实践。以前一直采用传统的笔试,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会全面覆盖理论与实践内容,而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更能体现其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表1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方案一


  三、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后,一方面,从深度和广度都拓展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证书);另一方面,在课程总学时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引入自主学习,却大大减轻了教学负担。
参考文献:

[1]胡英,廖瑞华,陈积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2
[2]高雪霞.《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3]杨鼎强等.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8,08
[4]徐东风等.以培养“信息素质”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09, 0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188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