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纹饰与早期的人类文化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境内出现了陶器,它是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出现的一种古代器皿。农业的发展为定居创造了条件,也给烧陶技术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在公元前6000年,关中地区出现了发达的陶器文化,沿口带有彩带的钵形器皿是彩陶的雏形。存在于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富有艺术气息的彩陶,说明当地人在半坡时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陶器烧制技术,而且能够绘制出精美的图案。彩陶的器型都是与生活需要息息相关的,最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这些说明彩陶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但是也曾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现过用来埋葬小孩的瓮,瓮上面的孔表明当时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死后再生的想法。
在中国彩陶的发展中,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半山文化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形态各异、纹饰变化丰富的彩陶,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下面分别对这三个时期彩陶上纹饰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和社会信息来进行分析。
一、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开始于7000年前,处在我国彩陶的兴盛时期。黄土高原是仰韶文化的中心,并广泛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黄河中游地区。在仰韶文化阶段,随着彩陶技术的成熟,产生了各种原始而美丽的纹饰。其中,出现最早的图案是人面鱼纹,如我们看到的西安半坡遗址中的人面鱼纹盆,以红色为底,用黑色线条勾画出了各种形状的鱼,最让人费解是纹饰中用鱼型组成了一个人面,给现代人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仰韶文化中彩陶上的人面是圆形的,眼睛有的睁着,有的闭着。人中以下和眉毛以上都是黑色,中间是白底,这样色彩简单的黑白相间却带来了良好的色彩对比和装饰效果。鱼纹出现在头顶、太阳穴和嘴部,这个图像非常奇特。还有的图案中是在鱼的头部画出了人面,这种“寓人于鱼”的画法说明当时鱼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们要靠捕鱼为生,下水捕到鱼后,头要露出水面,要把捕到的鱼叼在嘴里或用绳子系在头上,然后腾出手来在去抓鱼。面对可怕的自然,人们容易产生图腾崇拜。
二、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它最早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艺术作风深受仰韶文化的影响。马家窑文化陶器主要分布在甘肃洮河、大夏河及青海湟水一带,其中彩陶极其发达,泥质陶大部分都有彩绘,最有代表性的有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马家窑型陶器晚于半坡、庙底沟型陶器,是由庙底沟型陶器发展而来。马家窑型陶器造型同庙底沟型大体相同,主要有壶、罐、盆、钵、豆等,以小口壶、双耳罐最具特色。马家窑型彩陶的制作,一般比较精细,彩绘以黑色为主,装饰图案柔和流畅,常用的纹饰有条纹、宽带纹、圆点纹、弧线纹、波纹、格纹及人面纹、蛙纹等。兰州雁儿湾、青海大通县都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彩陶出土,特别是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原始社会陶器的优秀代表作品。
联系仰韶文化中的纹饰,我们会发现彩陶图案经历了一个从鱼纹、蛙纹到鲵鱼纹的过程,处于原始状态下的人们生活的地域离水很近,所以他们接触的动物多为水生或两栖动物。另外,由于这样的动物较为温顺,不会对人类构成生命威胁,所以人们更喜欢去捕捉这样的动物,毫无疑问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马家窑文化中,仍然有鱼纹外,还出现了蛙纹,有的学者称作神人纹。蛙纹在马家窑文化中占据了很长时间,从初期一直延续到了晚期,是马厂类和半山类彩陶的主要纹饰。最早的蛙纹图像内容很具体,有的是整个人形,有的只有面部。神人纹较多装饰在盆、钵内,其中的典型代表有青海出土的舞蹈彩陶盆,这种图案在后来演变成为了民间剪纸的一种重要的主题,被称作“抓髻娃娃”。这样的图案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是早期人们的娱乐,而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活动或着是“巫”是的行为,总之,它是人类繁衍生息和接受神灵保护的神袛。
三、半山文化
半山类型的彩陶是以马家窑文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但是它的器型和纹饰比马家窑更丰富;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旋转而连续的结构,使几个大圆圈一反一正,互相背靠,互相连结,有前呼后应、鱼贯而行、连绵不断的效果,与器型共同构成一种雄伟宏大的气势。半山期,是我国彩陶文化的高峰阶段,显示博大、成熟和完美的特色。
此时的纹饰显然已经从表现人和动物的形态转变为了刻画植物纹饰,一般是抓住植物的某个局部特征来构成形状,在植物这个主题之下图案又发生细微变化,表现的内容通常有花瓣、豆荚、叶子等。这充分说明了植物和原始人类生活已经有了紧密的联系。从这些纹饰中也能感受到水的波纹、山的起伏、太阳光的波纹,甚至可以理解出日月星辰的运动轨迹。可见,此时的先民在心理上和思维上在深入地感知、观察和体验着自然。如果再抽象得去思考这纹饰,似乎从中我们能感悟到祖先们的心理波动是同波浪一个起伏旋转的。
小结:彩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让我们感到自豪,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彩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应该担负的历史和文化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芃.古文字符号的抽象审美[J].
包装工程;2006年04期
[2]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发展源流[D].
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