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在我国,随着主体教育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理念只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如何准确地阐述其内涵、把握其精髓、指导办学实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最早提出来的[1]。他根据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原理,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提出学习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个人潜能和人格的充分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应该也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效。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解,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学目标是价值的自我实现,教学过程是自由发展,教学原则是真诚、信任和理解,教学方法则应是非指导性的引导。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创造性探索,为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教育学理论强调,教育领域存在两类规律。一类是教育的外部规律,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类是教育的内部规律,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前一类规律人们比较熟悉,也容易接受;后一类规律则往往被人们忽视。强调外部规律的教育属于社会本位教育,其教育理念被称为工具教育论。强调内部规律的教育则属于个人本位教育,其教育理念被称为本体教育论。在中国,由于封建主义集权制社会制度的长期存在,再加上较长时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本位教育和工具教育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教育的内部规律逐渐引起注意并且日益受到重视。遵循教育的内部规律,教学活动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符合教育内部基本规律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不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揭示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一基本原则(不排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检查)。换言之,倘若学校现行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成分,就应该尽快地加以改正。这一观点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感觉、新体验,因而具有先进性。与此同时,它又同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几乎形成定式的“天地君亲师”社会定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能、“师道尊严”的道德规范等不完全吻合,所以又极具挑战性。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大学以学生为中心,概括起来,就是把学生作为立校之本,把满足学生需要作为大学的关注重心,把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作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把学生参与大学事务作为学生的基本权利,把与学生建立密切关系作为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不仅对中国大学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大学自身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1推动中国大学制度变革
中国大学的官本位、行政化、衙门化,对学生成长和学术发展有消极影响,目前正受到大学内部的批评和社会舆论的质疑。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市场的力量和作为校友的力量,发挥学生对大学的支持和制衡作用,使大学从只对政府负责转变为既对政府负责,也对学生负责,推动大学去官本位、行政化、衙门化,建立起更加有利于学术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大学制度。
2改进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方式
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方式陈旧化、封闭化、模式化,重视教师的课堂讲授,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强调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忽略个别差异,因而所培养人才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理论脱离实际、难以应对时代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其教育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变陈旧化、封闭化、模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开放性、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3驱动中国大学形成办学特色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大学,会关注就业市场的动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利益,努力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来吸引学生。伯顿·克拉克指出:“消费者掌握着平衡杠杆,而计划者却没有;消费者不仅可以选择进入哪所院校,而且可以随意退出,从一所院校转到另一所院校。由于存在着如此广泛的入学选择权和以后的退学权、转学权,因此各学院和大学的生存或者依赖于满足用户的需要,或者依赖于以自己大学的优秀质量来吸引用户。只有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才能吸引用户,雷同则不能。于是,许多院校都会努力建立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统一的模式。”[2]
4增强中国大学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学的疆界越来越模糊,大学的合作与竞争都已经超越国界。中国大学应该超越国内大学之间的竞争,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大学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提升品质,立于不败之地。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生源争夺战初见端倪。美国许多大学早已开始在中国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而近几年,香港几所大学在内地较大规模的招生,吸引了许多优秀高中毕业生,对内地大学更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丰富的优质生源以及家庭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吸引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学的目光。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生源竞争,每一所中国大学都要高度重视学生利益,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提高质量,从而增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5保障中国大学可持续发展
大学与校友的关系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美国一些知名大学的发展就与他们校友的支持分不开,有些大学靠着校友的支持而获得良好发展机遇,有些大学靠着校友的支持渡过发展难关。时至今日,即便这些大学已经声誉卓著、财大气粗,但依然重视与校友的关系,寻求校友的支持。在这些大学网站的主页上,都有校友这个栏目。建立良好的大学与校友的关系,其根本是大学善待学生,为每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优质的服务,使大学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这样的大学,必将获得学生超额的回报,学生不仅以自己的出色表现提高学校的声望,也将在政策、学术、资金等各方面对学校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学校能够长久地生存和发展。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是一个理念、一句口号。要从根本上去贯彻和落实,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制定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学校规划
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为目标,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尽力为学生搭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宽广平台。学校领导应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知晓学生的困难和需求,在学校顶层的规划设计中把学生的需要和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各种机制,始终把满足学生各种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片面追求学校的眼前利益和近期发展而忽略学生切身利益的倾向,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
2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职能。首先,应在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设置、教材教案编写、教学方法手段选择、教学评价体系选择和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等各项工作中,融人以学生为本和为教学服务的教育理念,始终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彰显学生个性和挖掘学生发展潜能,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落实在人才培养的计划方案中。其次,应积极探索给学生更多自主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和安排学习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的学生中心课程,开设综合的学科整合课程,重视学生在课程价值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兴趣和自我实现[6]。第三,通过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和督导专家对学生的督学制,以各种方式鼓励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指导学生,促进教学模式从教师教学为中心向学生学习为中心转变,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学习方法的研究指导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紧密结合,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机地统一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回归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本真。
3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以学生为本和质量至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促进全校师生员工形成良好共识,在积极向上的心态中认同并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与自我评价,共同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但高校独特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建设和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不断传承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文化氛围熏陶下,通过办学理念的宣传、培养模式的探索、教学评估的导向、保障制度的完善、教学行为的引导,逐步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文化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校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心中,内化为学校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融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之中,才能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观念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力量,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奠定良好的校园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敖敖,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一种挑战性的先进教育理念[J].澳门教育,2006,8(4):26-29.
[2]范德格拉夫.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