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为贯彻中宣部、教育部[2005]5号文件精神,创新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狠抓读、讲、听、谈、走、写六大环节,扎扎实实做好三个结合,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大力培学生的三大能力,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和创新功能。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本科生的“两课”教改来说,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仍相对滞后。2005年春,中宣部、教育部共同颁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社教政[2005]5号),把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上了日程。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形式到方法,都有进一步创新的必要。
一
我国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战略举措。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培养的研究生,除一部分在高校执教和到有关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外,很大一部分进到了党政国家机关从事党务工作、行政工作、
经济管理工作和舆论宣传工作,其中一些人已经成为或将逐步成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要负责人。这些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各级党政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此重要,党和政府对此非常重视:2005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社教政[2005]5号),其中明确规定了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及实施办法;教育部社政司与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联合选编了供高校硕士研究生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及其他相关教材,2005年初,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亲笔对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作了重要批示,这些都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但勿庸讳言,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很大。问题也不少。概而言之,可归纳为“五多五少”:(1)专业理论注重多,马列理论关注少;(2)照本宣科多,联系实际少;(3)传统理论讲得多,创新理论、
前沿理论涉及少;(4)西方学说介绍多,实事求是评价少;(5)导师言传多,身教少。因此,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往往缺乏现实的视野(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现实)、比较的视野(中西国情、制度、文化的比较)和超越的视野(创新的才能)。这说明,适应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创建一套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模式,创新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
二
创新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创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局面,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必须在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狠抓六大环节一一读、讲、听、谈、走、写,扎扎实实做好三个结合,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大力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努力开创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狠抓读、讲、听、谈、走、写六大环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与实践功能。(1)读:亲读经典,神交伟人。毛泽东曾要求:“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认真看书、读书,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前提。原原本本亲读马列原著,体会经典作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受革命导师的精神风采,比其他任何形式都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要围绕特定专题,布置好学生的阅读任务,并检查阅读进度,同时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提高。(2)讲:精当讲授,把握精髓。由导师精选篇章,精心备课,精当讲授,为学生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供指导。导师讲授必须择其要义,精讲深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洞察力量、逻辑力量和穿透力量来征服学生,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3)听:听百家之言。博采众长。设百家讲坛,倡百家争鸣,听百家之言。对于一个大学来说是衡量其学术氛围浓厚与否的一种标识;对于一个高校的研究生而言,是培养其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
它可以促进学生广采博纳,开阔学术视野,防止学术上的“近亲繁殖”。(4)谈:座谈交流,学术沙龙。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读所听、所思所想以学术沙龙的形式不定期地进行座谈讨论,相互交流,既练了思维,又练了口才,从而得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5)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在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了解国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观察社会,用活生生的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把握,提升理论层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6)写:撰写论文,早出成果。论文撰写是提高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重要途径。在理论学习与实际践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和调研得来的东西条理化,上升为理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乃至形成有见地的理论成果,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将肤浅的认识深刻化,从而逐步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由王国。我们的实践证明,读、讲、听、谈、走、写六大环节,创新了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生动活泼。抓住了这六大环节,开创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是可以达到的。
(二)努力实现三个结合,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培养学生三大能力,实现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与导向功能。
首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努力将马列原著经典、前沿理论问题与时事政治专题三结合,正确处理好马列原著学习、前沿理论评介与时政专题讲座三者关系,拓展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视野,提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把握能力。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多数是面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适合这些学生的特点,在内容上精心选择、合理安排,努力将马列经典、重大前沿理论与时政专题有机结合,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即使是对于文史哲经法专业的研究生,也应该创
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增强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悟能力和应用能力。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求精、创新、管用三结合原则,正确处理好精、新、用三者关系,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精、新、用三者中,求精是前提。邓小平指出,学马列要精。精选精讲,把握精髓;长篇的东西是搞专业研究的人钻研的,对于非本专业研究的研究生来说,主要是在于把握经典、领会精义。创新是关键。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要创新,必须根据发展中的实际,用创新的思维来学习、宣讲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倾向;二是必须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创新了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三是教育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致力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培养广大研究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管用是目的。学马列关键在于“管用”,用之于认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种种问题。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邓小平强调,学马列“要管用”。可以说,管用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此,在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上,务必理论联系实际,回答和解决学生们关注的社会实际中的热点问题。
其三,开创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必须致力于将课堂、基地与社会三结合,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基地学习与社会实践三者关系,大力培养研究生理解、把握问题(课堂,观察、说明问题(基地)与研究、解决问题(社会)的实际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避免单打一。这些年来,我们除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外,在韶山、花明楼、雷锋馆建立了学生德育基地,在有关地市乡镇及工厂建立了社会调查研究联系点,使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由小课堂走向了大课堂。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创新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发挥好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广大研究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旋律,坚守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这样,我们就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坚定的、清醒的和有作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