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关于深化 两课 教学改革提高 两课 教学实效性

关于深化 两课 教学改革提高 两课 教学实效性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影响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以及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以学生为本是提高“两课”指出进行“两课”教学教学实效性的关健所在。
论文关键词:“两课”;教学改革;以人为本
  高校的“两课”(马克思王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坚持和巩固当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针对社会转型的新变化及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一、影响“两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各高校对“两课”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两课”教学实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遗憾的是“两课”教学实效性和投人相比,仍存在着差距。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学生数量的增加,使“两课”教学原本存在的问题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
  1、“两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不科学。现行的“两课”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思想品德。由于课程中一部分内容与中学课程存在着低水平重复,课程之间有许多内容交叉重合,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两课”教学内容的供给和大学生对思想理论教育的需求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学生的一些思想困惑不能及时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反映出来,缺乏时代感。各门课程的设置只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现实性和针对性,只注重逻辑体系的展开或历史进程的沿革,没有从社会矛盾及社会问题人手,政治性与知识性的兼容明显不够。课程内容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太少,现成答案、现成结论多,留给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索性求知的东西太少,削弱了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社会因素的困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层结构也出现新的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不同生产资源的人群之间的收人差距不断拉大。“三农”、就业、腐败、分配、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以及经济全球化使当代资本主义无论是社会矛盾的表现,还是生产方式的运行都出现了新的特征,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自由竞争阶段、垄断阶段对资本主义所做的各种论断存在着明显不一致。进人21世纪以来,由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走向使整个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渗、价值的并行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西方敌对势力往往在交往与合作的掩护下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更加复杂。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受到国际形势及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对外开放强化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实力对比,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挑战,社会改革使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价值取向多样化、人生态度功利化的上升,使社会王义、集体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对上述问题,理论界未能及时作出总结回应,仅用书本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解释这些现实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理论教育的权威性明显减弱,导致部分学生对“两课”失去信心。
  3,“两课”师资不适应。与专业课教师相比,“两课”教师受宣传纪律约束较多,创新意识及思想解放程度都不高,在应对媒体和网络的挑战显得束手无策,因为媒体和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些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内容往往会误导缺乏鉴别力的大学生。因此,如何利用媒体和网络来增强“两课”的实效性是“两课”教师不得不解决的难题。师资的年龄结构老化,不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巧妙结合,习惯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或照本宣科地阐释理论的合理性,缺乏对现实问题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加之“两课”教师队伍整体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辅导员系列兼职教师),因而不能以科研引领教学,不能把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与进展引人课堂,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辨证统一,造成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脱离。

  二、进行“两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根本
  1、改革“两课”教学内容,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两课”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社会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两课”教学应既向学生讲述书本上的知识,又要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旺盛,接触信息广泛,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和美化侵华历史以及社会转型弓}起的各种社会问题尤为敏感和关注,但同时他们又缺乏社会经睑,对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理解偏激,因而内心时常充满矛盾和困惑。只有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改革两课的教学内容,避免两课内容的交叉重复以及避免和中学讲述的内容进行低层次的重复。我院首先整合“两课”教学内容,把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整合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样就避免了“两课”内容的交叉重复。其次,选择优秀的“两课”教材,因为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拓展创新“两课”的知识内涵。

例如,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应该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本质作为“两课”教学的新内容,讲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趋势,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国家幸全的问题;了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状况及发达与不发达国家在利益分割上的两极分化趋向;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同时认清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实现的;学会用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认识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化国家民族意识。要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和政策实践融合到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讲述胡锦涛总书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以及社会转型出现的矛盾。“两课”教师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对现实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不回避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要通过对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关心现实问题,解决他们思想的困惑,倍养他们正确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改革“两课”的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法是目前各高校“两课”最基本的传统教学形式,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单向的思想交流方式,缺乏相互作用与反馈,是单一的、封闭的、线形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易于使学生产生排斥情绪和逆反心理,降低了“两课”的实效性。应该建立多层次、开放的、互动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思想品德课中可以采用两难讨论教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提高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通过教学活动刺激学生道德认知结构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层次,以增进学生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两难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教化的认知内驱力和情感内驱力,实现道德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道德思维的创造性,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与道德行为的成熟;有效地促进了道德理论向道德实践的转化,提高了道德的实效性。在讲述毛泽东思想时,可以介绍毛泽东的伟人风范、生平事迹,以毛泽东的伟大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毛泽东思想丰富的理论内心感染学生。还可以采取演讲辩论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提高“两课”的实效性。
  3、加强“两课”师资队伍建设。“两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两课”教师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动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科研工作的开发与引导,广泛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两课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深造,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以学生为本是提离“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链所在
  传统的“两课”教学总是将学生视为教育客体,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课”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政治功能,倍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让大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理论功能,培养大学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从学生接受教育过程来看,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但从学生内化过程来看,外在影响必须通过他们的心理矛盾运动起作用。因此新形势下的两课教学必须从过去传统模式转变到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当前的现实矛盾、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以学生为本首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强化社会责任感;认识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尊重和肯定他人的主体性,并使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始终有利于增强集体和团队的主体性。
  2,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主体精神;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主动合作的协作精神。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精神。要切实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并注重提升需要的方向和层次,真正让学生做到自省、自觉、自强。
  3、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主体能力是指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在力量。他是人成为主体的基本根据,直接影响着人活动顺序进行和效率。两课教学在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上,要开发学生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接受积极影响,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自身成才和发展方向的选择能力上下功夫;在开发学生善于调节人际关系,从而使自身的主体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协调能九开发学生善于获取新知识,发现新事物的创新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286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