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SNS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或Social Networking Software,即社会网络服务或指社会网络软件的简称。而在校大学生是一个活跃、前卫的青年群体,也是网络先进技术应用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对国内新兴的校园SNS网络接受度极高,校园SNS网络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这就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校园SNS网络的特点
以实名制为核心的校园SNS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基于现实社交关系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用户不再仅仅搜索信息,同时也在搜索“人”。这种传播方式的精髓在于开放和聚合,用户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群体和大众传播的联结点。所以它具有如下特点:以实名制为核心,强调真实性,强调真实是SNS网络传播的一大亮点,它的出现打破了“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虚拟规则,加强了人们对网络的信任程度,防止垃圾信息的任意传播。SNS传播需要通过好友认证;以人为本,“人找人”,强调群体性,好友圈一旦确定,用户就必须对自己传播的信息负责,一旦发布虚假信息,就会受到社交圈内好友的孤立与排挤。强调群体性,集各种媒介特点于一身,强调即时性和针对性,广泛多样的功能使人人网已发展成一个集合体,囊括全部网络社会性应用服务,在传播信息时极具即时性和针对性。
二、校园SNS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SNS作为一种互动的、参与式的、真实的网络交往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吸引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加入,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资源分享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校园SNS的兴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校园SNS网络则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SNS的情感功能,与学生形成很好的同辈群体环境,使得师生之间犹似面对面的促膝谈心,这是校园SNS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有的优势。同时教育者还可利用校园SNS的群体功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院、专业、班级文化环境,加强学生之间的深度思想交流和讨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名制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
在人人网上,由于实行实名制,用户大多使用真实姓名,上传真实头像,大多数用户在校内网中的信息属实,各自也都有固定的交往圈,学生在其中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则可通过校园SNS网站准确地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熟悉他们的情绪波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更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出色的分享、转发功能有利于思想教育资源的共享
教师可以通过日志甚至是状态来传达思想政治信息、就业信息等,再通过人人网强大的分享、转发功能使之影响扩大化,由此校园SNS网站便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好帮手。
(二)消极影响
1. 虚拟交往过于泛滥,影响了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
网络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实现了形式上的“天涯若比邻”。但与此同时,人际交往行为都是借助电脑完成的,虚拟交往过分代替现实社交的结果又反过来使“比邻若天涯”,离开网络又变成相见不相识。因此人们愈沉迷于SNS网站寻找虚拟交往的快感就愈在现实社交中碰壁,长此以往就更不愿意在现实社会中寻找感情的慰藉,对充满缺陷的现实人际交往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更加封闭。
2. 强大的娱乐功能导致部分用户沉溺游戏,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自1998年底开始推出第三方平台应用以来,人人网开发的供用户选择的组件已达到三十多种,偷菜、争车位、好友买卖就是其中很受欢迎的几款游戏,而且极易上瘾。由于组件的娱乐性较强,对于时间相对充裕的并且自制力弱的学生群体来说更是极具吸引力,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小游戏,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也随之下降,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因此而受到了挑战。
3. 校园SNS网站异常庞杂的信息淡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人人网上,用户皆是信息的发布员和接收员,这种信息传播特点打破了集中式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方式,信息传播开始具有草根性,这种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信息内容的不可控性。大量的信息量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极易淡化乃至淹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积淀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校园SNS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校园SNS网站的兴起是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与社会经济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对大学生对社会而言都是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校园SNS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把握当代大学生特点,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首先教育者应充分重视校园SNS网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确立友好开放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面对80后、90后更强调自主、独立的大学生,教育者应该加快角色的转变,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从灌输者、说教者转变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朋友和领路人,做到“大学生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如在人人网等学生用户较多的校园SNS网站上,教师通过实名注册后成为学生的“好友”,与大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友好开放式关系。
其次,应高度重视校园SNS网络中学生的关注焦点和思想动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应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进行思想疏导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再次,应加强互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利用校园SNS网络平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新阵地。目前,大部分大学都拥有校园网系统和学校网站。这类传统型的校园网站,学生仅仅是完成读取通知信息、填写个人档案、选取某一课程等的简单活动,缺少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校园SNS以其丰富的功能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校园网的
不足,教师在人人网上可以突破课堂教育的的时空界限,从而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磨破嘴、跑断腿”的工作方法,利用SNS网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人人网盛行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转变观念,敏锐地发现校园SNS的双重效应,并且捕捉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SNS文化下的发展契机,把校园SNS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引导其向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样,既能满足大学生的交友娱乐需求,又能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目的。
【参考文献】
[1]盛斌,崔娜. SNS网站传播特征及价值[J]. 消费导刊,2009,206(9B).
[2]孙燕. 天涯若比邻VS比邻若天涯—SNS虚拟与现实的悖论[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64(8).
[3]苏雪皎. SNS 社区网络探析——以校内网和同学网为例[J]. 青年记者,2009,14(8B).
[4]蔡沂. SNS 网络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刍论[J]. 科教文汇,2009,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