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工程伦理教育成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工程教育提出的一项新课题。工科院校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塑造未来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1.重视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许多负面效应以后,特别注重强调各类工程活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影响,日益重视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道德,提出从业者必须受到相关的教育。20世纪80 年代,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便明确要求:凡欲通过鉴定的工程教育计划,都必须包括伦理教育内容。20世纪90 年代,美国工程教育协会(ASEE)和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分别发表了有关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报告,提出工程师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呼吁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从世界范围看,法国、德国、英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各种工程专业组织都有专门的伦理规范,这些规范一致认为,认同、接受、履行工程专业的伦理规范是成为专业工程师的必要条件。欧洲国家工程协会联合会(FEANI)提出了“欧洲工程师”(Eur-Eng)及其注册标准,对欧洲工程师的形成过程和质量要求作了规定,特别强调:务必理解工程专业,并理解作为注册工程师对其同行、雇主或顾客、社区和环境应负的责任。与此相呼应,各国工科院校都已开设工程伦理教育课程,积极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可见,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共同发展的趋势,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是与国际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先进方向和趋势接轨的需要。
2.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明显,工程建设项目也越来越趋于大型化、复杂化和高科技化。同时,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各地的工程项目频频开工,许多建好的工程正发挥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人类造福。但是,工程建设活动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工业领域中的环境污染,建筑行业中的“豆腐渣”工程,食品、药品制造加工业中的伪劣产品,煤矿生产、交通工程中的安全事故等,这些负面影响直接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工程技术自身的复杂性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等因素,对传统的工程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工程项目的实施提出了新的工程伦理问题,工程师作为工程活动的主体,必须认真应对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工科大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要适应现代工程技术的要求,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建设实践中不仅需要精通技术,还要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利益观和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因此,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社会现实的需要。
3.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必然要求
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为国家培养深谙工程技术并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建设项目急剧增加的需求,我国工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培养的人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工科大学生普遍只重视专业技术的学习,轻视人文社科知识的积累,轻视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和训练。他们信奉凭技术立足的实用主义,认为工程师只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有开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以及广泛的人脉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至于工程活动对人类社会、公众生活的重大影响、对社会的副作用、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的危害、对环境的破坏等伦理道德问题则不会主动去思考,更不会主动形成工程伦理道德意识,自然也不会自觉养成工程伦理道德行为。因此,工科大学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程师,必须补上工程伦理这一课,工科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刻不容缓。
二、我国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工程伦理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或课程,是从西方引进的。我国工科院校虽逐步认识到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但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工程伦理教育模式进行系统研究。
第一,在教育观念上对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在我国,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评价和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往往只集中在工程技能方面。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师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使大多数工科院校培养工程师的教育目标受到了影响,在工程教育中不够重视工程师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工程伦理精神的培养,这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大量需要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要求极不适应。
第二,工程伦理教育模式不够成熟和完善。首先,工程伦理教育内容有偏差。工程伦理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使他们明确工程伦理规范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责任。而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生接受的多是用职业道德教育或伦理教育代替工程伦理教育,这使得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只知道一般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并不能帮助他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工程伦理问题。其次,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与实践需求仍有差距。由于工程伦理教育的欠缺,我国部分工科院校的工程教育中虽涉及一些工程伦理内容,但并没有注重把伦理问题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毕业设计、生产实践等环节中,更缺乏在参与具体工程项目中对工程伦理应用的体验,这使得工程伦理教育的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没有亲身实践的体验,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不会对工程伦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三,工程伦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工程伦理教育师资方面有的是由伦理学专业的教师授课,有的是由对工程伦理感兴趣、又具备理工学科知识背景、工程实践经验及软科学知识的教师转向工程伦理的研究与教学,有的是由工科专业和哲学专业的教师结合共同承担教学工
作。
三、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具体措施
1.在教育体制上,领导要重视,支持开设工程伦理课程
首先,应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工程教育目标及课程改革,安排专家建立教育大纲,组织人员编写工程伦理教材、参考书及案例分析教本,为工程伦理教学提供支撑条件。在条件成熟的工科院校,应把工程伦理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推广,起到示范作用;对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学校,可先以讲座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待条件成熟时再设为必修课。其次,应积极支持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相关研究,加强对工程伦理问题及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2.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加强工程伦理教育
根据工科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工程伦理教学中,一方面要大量引入真实案例或模拟案例,提出问题供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案例教学法注重归纳推理,是发达国家进行工程伦理教学、培养优秀工程人才并已被实践证明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案例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对案件进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具体伦理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伦理认识能力,获得处理专业活动中伦理问题的经验,加深学生对于未来所从事工程职业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中要强调工程伦理意识和规范原则,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毕业设计及论文的一个重要标准,以使他们增强工程伦理的意识,提高对复杂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3.采用多种形式拓展工程伦理教育的空间
工程伦理作为现代工科大学生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门学科、一个时段的教育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和长期的教育。
首先,将工程伦理教育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在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作为现代工程师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在工程教育中掌握“做人”与“做事”的学问,实现对工程活动的重新审视和对工程行为道德的反思。
其次,结合教学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工程实践,让学生参与工程设计、管理、考核与评估等工作,引导他们观察、感知、思考工程伦理问题,领悟工程活动中蕴含的伦理价值,并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使之形成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再次,鼓励工科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指导学生通过举办学术沙龙等方式探讨学科前沿问题,通过参加知识讲座等途径了解工程伦理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撰写学术论文等方式奠定科研基石等。
3.有计划地培养教师,整合教师资源
工程伦理教育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事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面向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要具备科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这项工作对教师要求很高,因此,应重视这样一支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工程伦理学教师的工程伦理知识培训。学校要有计划地对工程伦理学教师进行工程伦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工程伦理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在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从而把课堂教学作为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次,要加强工程伦理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工程伦理教育是一个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互交叉、融合的学科,面对的问题往往来自不同的科技领域,所以,要使工程伦理学教学切实有效,该课程应该和专业课相结合,密切联系学生所关心的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寻找共同遵循的规范和原则。学校需要创造条件鼓励和促进这种合作与交流,形成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已越来越受重视,有许多经验和教训。我们应结合国情、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董小燕.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3).
[2]肖平.工程伦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
上一篇:新课改理念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