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近几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弥补岗位的缺失,同时也能够为其他社会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发达国家目前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造成这一数据差距巨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缺乏社会资源、缺乏创业资金、缺乏社会经验是比较突出的几个关键因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网上创业兼具了门槛低、成本小、风险小等优势,因而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新选择、新趋势。
1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校大学生创业作为提高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水平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高校的鼓励和支持。然而由于在校大学生作为学生的特殊身份,其创业缺乏经验和指导,创业现状令人担忧。个体单打独斗创业的多,团队创业的少;利用所学专业开展专业性(技术含量高)的创业实践少,非专业性(技术含量低)的创业居多;大学生创业者大多不能正确处理学业与创业的关系,往往在创业中迷失方向;创业者中成功者甚少,失败者居多。
2大学生创业利弊分析
诚然,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实现就业,不失为缓解当前高校就业难的一条有效途径。所以,一方面,学校提倡和允许一部分有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利用自身优势创业,同时为创业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指导和服务,开设各类创业讲座和开展创业教育,同时给予在校大学生创业所需场所支持、技术指导等一些必要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也大力支持,并提供政策倾斜与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优惠、减免税收和法律保护等。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能提高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
但是,在校大学生毕竟年轻,尚未真正走入社会,社会经验不足,管理经验缺乏,创业能力、素质不高,经济实力、资金承受能力有限,学业任务重,创业时间、精力难保障,导致大学生创业中成功者不多,能坚持下来的不多,能做大、做强、做成品牌的更是寥寥无几,同时还有部分创业者因此而影响正常的学业,还有的因创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等等。
3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1因势利导,促进大学生创业。首先,各部门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促创业。地方高校要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党政工作的要点。学校学工处、团委要积极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教务处要改革创业课程教学及培养方案,定期开展创业实训等。要利用学生宿舍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开辟创业办公场所,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支持等。其次,努力开展校园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向校内外招聘具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教师、企业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通过树立创业典型、开展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
3.2大学生应审时度势,科学创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创业观。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创业,创业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得好不仅对于大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把握得不好则可能既耽误了学习时间,又损失金钱。所以,创业前要权衡利弊,理性做出抉择。另一方面,要全面看待创业,创业需要创业者资金、技术、能力、素质、心态等全方位的准备,要经过长时间实践和磨炼,才能出成果,所以且不可盲目冲动创业;创业有可能成功,更有可能失败,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创业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要科学地规划,制定科学的创业计划和实施方案。其次,要苦练内功,提高创业能力。创业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具备创业所需的各种技能和本领。创业需要广阔的视野和广泛的知识,需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需要良好的素养和心态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在校大学生创业前,要利用图书馆广泛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创业技能;要利用其他一切有利机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要做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行业的运行机制、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同时,创业还需要创业者惊人的胆识和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者要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和不断超越自我。
3.3大学生创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后盾,要多花时间关心、指导大学生创业。要利用家长的社会经验,多为大学生创业出谋划策。无论创业成功与否,要多肯定和鼓励,为其创业树立信心。同时,家长对于大学生创业不要提太多要求,毕竟在校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在校创业只不过是大学期间的一次宝贵经历而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