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1 引言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通过“加大教学投入”、“创立联合培养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富饶的人才资源。”对高校而言,校友资源既是一种重要的人才资源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优秀校友的学术造诣、品德素质、优秀事迹与成就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人生观教育的活教材,并具有让学生易于接受的优点。因此,挖掘和利用好校友资源,发挥其育人功能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国外高校普遍重视校友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通过校友引进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大学的人才培养。国内高校则因办学自主权较小和与市场接轨能力不足等原因,早期并不太重视校友资源的作用。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高校才恢复、建立了校友会。9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特别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校友资源在高校人力资源引进、经费补充、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更是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国内校友工作起步较晚,校友资源开发与国外尚有差距,所以设计校友参与人才培养的路径值得探索。
2 校友育人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2.1 校友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友文化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育人活动中所形成的母校和校友、校友和校友之间的情感维系、价值取向、沟通网络、合作交流、服务回馈的精神现象”[1]。校友在母校的读书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也是校友事业基石的奠定时期。因此,校友对母校有难以割舍的、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同时也与母校有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校友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值年返校联谊、学术交流、校友事迹报告会、校友捐赠等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校友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积极的校友文化,是传承母校精神、发扬母校传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扩大母校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典型校友人物可教育和引导在校学生,形成“榜样的力量”,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2 校友资源可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校友可为育人工作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校友资源具有丰富性,这表现在数量和类型两个方面。每个高校都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尤其是建校较早的高校校友数量越多,这些校友遍布全国,从事各种行业的工作。地域与行业的广泛性促使各类人才不断涌现[2]。在这些校友当中有些已走上领导岗位,对社会生活有较为深刻的思考和感悟,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有的校友从事科技工作,其科技创新过程对学生具有生动的教育作用;也有的校友从事创业工作,其创业的历程对学生有良好的启迪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友同样也是学校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学校不在编的“教师”。
校友为母校搭建人才培养的科技、实习与就业平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的必然要求,产、学、研相结合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发展的必然之路[3]。高校校友在高校经历了较长的学习历程,对母校的科研方向、科研成果比较了解,所以当校友企业有相关的科研需求时,校友可以及时搭建企业与学校科研合作的平台,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在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学生的实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仅仅依靠传统合作单位提供的实习与就业岗位难以满足需求,而校友企业则是高校开辟就业市场新的重要阵地。如南京林业大学连续举办五年的毕业生大型招聘会,有80%左右的单位是通过校友引荐的[4]。
校友为人才培养提供信息反馈支持。校友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社会阅历,可为母校提供有关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等全方位的信息,成为连接母校与社会的桥梁[5],在这些信息中不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校友们在校学习多年,既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也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更加了解学校教育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具有更多的想法。因此,广泛听取校友对母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的建议,对学校教育教学、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出社会广泛认可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2.3 校友育人的优势可增强人才培养的效果
对校友的认同感可增强育人的实效性。在校生与校友就读相同的高校,甚至相同的专业,有较深的学缘关系,情感上容易融合,在“校友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的思想影响下,在校生容易接受校友的影响。其次,校友有别于在校老师,在校生与校友之间在心理上没有距离,相互之间的沟通将会更加坦诚,容易取得心理上的认同感,这一点是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校友的被认同、被接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校友的示范效果使育人过程更生动。校友的经历既是校友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生哲理的深刻阐发,校友根据其亲身经历,讲述起追求事业、实现理想的奋斗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与学生座谈,宣传优秀校友事迹,对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职业生涯规划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因此,校友以其成长经历教育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模范,使教育过程生动形象,学生也容易接受。
3 利用校友资源开展人才培养的路径设计
3.1 建立长效机制,鼓励优秀校友参与学生培养
通过举办“校友大讲堂”、“校企论坛”、“校友报告会”等活动,建立校友返校讲座的长效机制,鼓励优秀校友回母校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可邀请一些知名校友来校举行讲座、论坛,丰富学生们在校的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与此同时,学校可设立校友导师制度,聘请有学术造诣的校友专家或知名优秀校友为兼职教授,定期或不定期为学生授课、做专题报告、开
设讲座或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等,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通过校友的授课和讲座来弥补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将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此外,学校可以实业界校友为依托,与校友搞合作研究,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延伸人才培养的平台。
3.2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可利用寒暑假选派优秀的学生组成小分队,进行寻访校友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参观校友企业,了解校友创业的艰辛历程,以校友为榜样,树立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等。另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参与编印《校友风采录》和《校友通讯》,集中宣传校友事迹,发挥校友示范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依托校友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提升学生专业和就业竞争力
校友企业和校友所在企业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和学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让毕业生到校友企业参观、实习和实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培养优秀学生,从而缩短学生成长的进程,这样既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了条件,又为应届大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还为大学生学习了解创业提供了模板。通过这种形式,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人才供需的有效结合和良性循环。
3.4 搭建校友信息反馈平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改进
建立一套信息反馈机制,强化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的评价信息,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所以,要健全和完善毕业生追踪调查渠道,及时反馈人才培养信息,从而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改革提供依据。更要重视校友对毕业生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开辟和维护就业信息资源。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校友座谈会、走访校友所在企事业单位、信函联络等方式收集校友对母校的建议,以促进教学改革。通过校友走访、就业调研、校友回访、校友接待、校友信息员定期联系等,加强与校友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使各项活动成为为母校服务、为校友服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
4 校友育人工作的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办学60多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培育了十万英才,学校被誉为西部非金属资源、建材、农业和国防军工等行业工程师的摇篮和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学校成立了校友总会,并设立了校友工作办公室。目前,学校在全国各地共成立了51个校友分会,为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校友会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工作。
一是在校内设立校友林,开展校友捐赠树木、石刻等活动,培育校友文化,营造育人氛围。西南科技大学在学生交集中的体育场、中心湖和西四教学楼附近,建立了校友林,树立校友捐赠石刻以及杰出校友雕像,培养学生的校友情结,为在校学生树立榜样。
二是建立校友与学校的良好沟通渠道。在应届毕业生中选拔校友联络员,负责联络学校和校友。校友总会与各地校友以书信、明信片、QQ群、微博等方式与校友保持联系,建立校友反馈的长效机制,及时反馈对母校的建议,促进母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邀请杰出校友返校举办论坛、做主题演讲、参加座谈会等。西南科技大学利用校庆、值年返校等大量校友聚会之机,邀请50余位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校友举行校友报告会。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优秀校友做报告,学校以校团委为牵头单位,各学院团委为落实单位,统一协调全校的报告会,并对参与的学生加以素质拓展认证,素质拓展认证是学生在校期间评优评奖的依据。
四是开展校友访谈活动。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友总会和校团委联合开展了三届“访谈校友,启迪人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校友面对面专访,对全国各地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校友进行采访。2011年至今,500余名在校学生参与活动,共访谈历届校友1200余人。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友育人功能的发挥。
五是与校友企业在实习基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校友总会搭建了成都分会与学校研究生部、MBA培训中心的桥梁,在成都设班开展MBA教育;与自贡、云南、北京等校友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就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攻关等方面开展校地合作项目;与一些校友企业共同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如:四川杨子集团、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振通公路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等。学校正尝试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创新改革项目,如卓越工程师班、MTI等与校友资源开发相结合,引进相关行业的杰出校友,在实践环节建立新的实践平台,实现校企合作新局面。
校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果,反过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挖掘好校友资源,促进校友资源反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校友资源如何与校内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完美互补,校友育人功能如何跟进监控和评估,尚需思考、探索和实践。因此,实现校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合理使用,创新开发平台建设,仍是校友育人工作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东升.高职院校校友育人生态文化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6):128-129.
[2]袁先海.校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J].史教资料,2005,(22):130-131.
[3]邓国林.校友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开发[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2):39-40.
[4]闫祖书,董平等.开发校友资源促进大学生成长教育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7):47-49.
[5]马俊杰.高校校友资源开发与管理及工作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04-505.
作者简介:梁楚(1972-),男,汉族,四川广元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四川绵阳 621010
唐继平(1985-),男,四川南充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学生教育与管理,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四川绵阳 621010
王斌(1984-),男,四川峨眉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
李金夫(1990-),男,湖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子与信息工程,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