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高校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的创新建

高校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的创新建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0 前言
  高校体育专业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尤其是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主阵地,其现行的培训模式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集中培训这种粗放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7]证明,上述集中培训模式无论是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训内容、教学模式及最后的认证模式等不同程度地存在同社会需要的脱节;尤其缺失高校同社会进行高效信息沟通的有效传递链。
  全民健身“十二五”规划及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持证人数要达到100万人以上,这就意味着在将来的3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年的递增率要突破10万; 同时“十二五”期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目标不只是数量,更是其素质,即实现体育指导员数量和质量的双赢。
  鉴于上述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模式的弊端和“十二五” 期间对其需求和要求,构建高校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总体框架以促进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跨域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方向
  1.1 制定满足社会各阶层需求和偏好的培养目标
  从1997-2010年来,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年递增近5万的速度增加,尤其是2007-2010年的三年间,年递增近7万。这支在短期内发展起来的庞大指导员队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社会体育人才资源的匮乏,为今后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应清醒地看到,这种只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及社会需求的粗放型人才培养目标留下的隐患日渐凸显,集中表现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能力不高,专项技术单一,锻炼健身及运动康复知识匮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各阶层对运动娱乐、运动健身、运动康复等的客观需要。
  调查发现,中产及以上阶层的健身需求普遍带有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突出个性的消费心理,因此体育指导员擅长的运动项目除具备健身、休闲功能外还应是脱俗的、高雅的、优美的;大众阶层的健身需求往往更倾向于健身项目的实效性,即要求运动项目有健身和休闲的功能。鉴于上述两极分化的健身需求,高校应面向健身市场需求,在社会体育专业下设置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制定满足各阶层需求和偏好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的人才不仅擅长大众健身项目,也要精通时尚的运动项目。尤其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博而不精、专而不能的现状。
  1.2 构建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1.2.1 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课程设置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做了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同其类似,但必须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具体说来,第一、二学年可以有删减地设置现有社会体育专业的基础课、主干课、实践课、公共基础课及拓展课;第三、四学年则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门培训教材加强培训;尤其四个学年内始终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尤其要广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
  1.2.2 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材设置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教材》是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提升其水平的基本教材和教学用书。目前2012年版《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教材》已经出版发行,“新版教材”对以往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更加明确和突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专业素质和技能,尤其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工作需要,大幅度增加了群众喜爱和普及程度比较高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广播体操、全民健身路径等现代体育和健身秧歌、柔力球、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健身操、健美操等时尚体育类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介绍、推广,给高校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了方向,以满足社会不同阶层健身者多元化、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新版教材”还增加了组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等,如何建立和发挥基层全民健身站点的作用,加强健身团队建设等等。
  1.3 完善高校教学设施及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尽管高校的体育教师大都经过多年的专业体育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但其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技术专项应随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健身需求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尽管一般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场馆、游泳池,健身房等先进设施,但随着健身项目的更新,尤其慢性疾病运动康复的社会需求,相应体育教学器材也需要购置。
  鉴于以上,高校预设置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方向,首先要为改善高校教学设施及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提供经费,但庞大资金的来源是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目前高校不免积极、有序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无形资产,在指定产品、活动赞助、形象代言人等方面挖掘潜力,争取企业和社会赞助,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1.4 构建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基础理论的新型多媒体教学模式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多媒体教学以其传统教学无法比拟优势,占据了高校课堂教学的制高点,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其素质可谓是一条捷径。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艺术性,课件知识的新颖性、前沿性、整合性及授课过程中教师情绪的跌宕起伏及相关教学情景或背景、尤其协作、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恰当应用,无疑在教学中可以营造创新的氛围或平台,进而激发学生的灵感,实现其思维的创新。
 1.5 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实践体系
  目前高校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可能是社会实践活动严重不足造成的。为此,高校应将学生的实践、实训作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关键一环。当务之急,高校应同所在地的健身俱乐部、社区公众公共健身场所、企事业单位积极沟通,使之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培训的基地,从而构建全方位、各层次、立体化的社会实践体系。
  1.6 完善资格认证模式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认证过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的培养质量,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考核过程中,各级体育局、相关的行政职能部门要统一领导,加强监控,培养单位即院校的一级领导要亲自挂帅 ,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的骨干教师要积极参与;其次,社会体育指导员晋升一定做到有章可循,《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第五条明确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8]。
  1.7 构建高校同社会进行信息沟通的高效传递链
  据李士荣[9]等人的研究,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互动严重匮乏,市场需求支撑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职业引导严重缺少,也即社会同社会指导员乃至其培养基地即各高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因此,构建由政府体育职能部门、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体育培养基地、社会社区、各类体育场馆组成的有效信息传递链也就显得尤为必要。令人欣喜的是, 在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终于成立了。根据文件规定,协会委员既有来自省市体育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也有来自有关行业体协的代表、大专院校长期致力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专家学者,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代表、多年来长期热心在基层社区、乡村进行群众体育健身技能指导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代表等。因此该协会的成立对改变社会需求同作为社会指导员主要培养单位的高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将来要充分发挥通过上述传递链的作用,借助于网络媒体、电视新闻、报刊杂志等媒体工具,将政府的决策、基地的师资、社会指导员的特长等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社会,同时也将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变化及时反馈给高校,实现在政府体育职能部门或体育协会支撑和职业引导下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互动,最终逆转作为人才培养单位的高校同社会间的信息不对称。
  1.8 制定再进修、再培训的培养模式,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精品工程
  高校体育专业作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应当提高培训门槛、控制培训人数、吸收高素质的人员以打造社会体育指导员精品,树立品牌,重塑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大众中的形象。
  同时,为了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专业素质,也为了满足健身者的新要求,作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地的高校体育专业应当制定持证人员的再进修、再培训的培养模式,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知识、技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戴俭慧.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4):25-27.
  [2]葛会欣,朱小庆.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必要性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5):67-68.
  [3]李登光,王洲,邢国平.高师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5):19-21.
  [4]陈伟,刘兴,樊新生,等.私人教练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1,8:29-31.
  [5]史曙生,马小燕.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私人教练职场竞争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124-126.
  [6]劳毅.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培养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40-41.
  [7]刘生,余海珠.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09-112.
  [8]体育运动委员会,编.中国体育年鉴[Z].《中国体育年鉴》社出版,1994-1995:162.
  [9]李士荣,刘彦琛.探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化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1):287-29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305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