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0 引言
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国家提出的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的关键问题,导致双语教学往往教学效果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然而,改革往往局限在专业课的双语课程内部找问题、想对策,导致改革力不从心[1],以致于目前很多高校把专业课双语教学看做可有可无的课程。
大学阶段与英语相关的学习包括大学英语、专业英语、专业课双语教学三个阶段。要改变上述现状,必须改变这三个教学阶段彼此独立的局面,将三者作为大学双语教学这一个整体的三个相互紧密衔接的部分。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将三个阶段的教学作为手段,确定阶段目标,实现三门课程有机衔接,从而彻底改变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现状。
1 现状:教学目标分离的三个教学阶段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活动中,英语和专业教育出现分离、断层。体现在三种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价方式上没有体现出内在的有机联系。
1.1 大学英语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参加国家大学四、六级英语书面考试并获得证书,并没有考虑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具体要求。其因此往往重视读写能力,而轻视听说能力的训练,虽然目前教学逐渐重视听说能力,但是目标并不明确,究竟是要达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标准。还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去切实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虽然四、六级考试分数超过一定标准的学生可以参加口语测试,但是,实际参加口语测试的学生并不多;评价依据主要是四、六级的通过率而与后续的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没有任何关系;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仍然大多不具备英语交流能力。
1.2 专业英语
大部分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英文文章的读写和翻译水平,很少考虑专业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往往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通过读英文文章并逐句翻译进行,课堂气氛沉闷。而且往往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态度,该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听、说等交流能力与大学英语结束时基本没有明显的提高;离开设双语教学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1.3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双向交际能力的专业化国际化人才,但是对大部分不具备基本听、说能力的学生用双语上专业课,往往无法顺利完成正常的教学,出现效率低、质量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有些课堂甚至出现为了训练听力、表达能力而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
在这种教学目标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式下,三门课程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这种模式下,三个阶段联系松散(在图中用虚线表示),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前一阶段教学的成果是后一阶段教学的起点,因此前一阶段的教学直接影响后续阶段的教学。但前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独自制定,不以后续阶段的教学的顺利开展为目标;同时,每一阶段的教学只作为本阶段教学的反馈,却无法反馈到前续阶段的教学工作,因此无法成为前续阶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改革依据,不利于各阶段教学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为了完成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各阶段各自为政,基本上只能在内部找原因,在内部进行改革,不能有效利用另外两个阶段的全部成果和评价依据。前续阶段课程目标没有考虑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工作,导致后续阶段开课基础不够扎实,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后阶段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反馈到前续阶段,作为前续阶段的改革指导。
2 整体把握,构建大学双语教学新模式
针对上述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建立整体意识,将三个教学阶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教学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围绕这个目标,确定各个阶段的阶段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教学评价(阶段评价、整体评价)和反馈机制(阶段反馈、跨阶段反馈)。以各阶段目标的实现为形成性评价手段,以总体目标的实现为终结性评价手段,形成“以整体目标为导向、分阶段实施,多层次反馈”的局面:这种模式下,一方面低级阶段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打好语言基础、专业基础、另一方面高级阶段为低级阶段语言、专业知识的发展确立明确的目标,将问题及时反馈给前续阶段,使三个阶段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循环式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双语教学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新模式将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因而需要重新定位几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方式。
2.1 第一阶段:大学英语阶段(预备阶段)
要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从大学英语下手,改变面向四、六级书面考试的现状,面向未来的两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大量增加口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方式不再单一的根据四六级的通过率,还应该根据学生能否在后续两个阶段中顺利开展教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2 第二阶段:专业英语阶段(预备阶段)
专业英语教学是从基础英语教学到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过渡的“桥梁”,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门课程的教学, 关系到学生能否巩固基础英语学习的成果, 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 达到能够进行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各种能力的应用这一教学目的的关键。
围绕本阶段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选择、编撰高质量的教材,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适应用英语讲解、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要保持活跃的气氛。
教学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突出专业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第三阶段的工作铺平道路。在此阶段中发现的第一阶段目标实现中的偏差和不足,可以及时反馈到第一阶段,作为第一阶段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
2.3 第三阶段:专业课双语授课阶段(实施阶段)
专业课双语教学是双语教学体系的最高阶段,它依托于前两个阶段的成果,而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顺利实施是整个双语教学体系的最终目标。由于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英语能力、专业英语运用、学习能力比没有针对性的一般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要强,但是必然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中反应出来。因此,这一阶段不能一开始就实现沉浸型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经历三个子阶段:过渡型双语教学、维持型双语教学、沉浸型双语教学逐步渗透,循序渐进。
这一阶段的评价对前两个阶段也分外重要,是前两个阶段成果的最终验证阶段。评价的结果向前两个阶段反馈,为各阶段的教学目标的调整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指明方向。
三个阶段总体目标一致,从而实现双语教学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
3 总结
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经历“准备阶段-预备阶段-实施阶段”逐步渗透。前一个阶段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和基础,后一个阶段是上一个阶段的提升、反馈和评价、改革依据,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式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大学双语教学模式体系,培养合格的双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詹凯丽.双语教学调查定量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8(12):10-12.
[2]陈红,陈南锦,陈敏燕.高校双语教学的初步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3):72-74.
[3]章剑飞.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型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2,9(24):1-5.
[4]段平,顾维萍.我国大学ESP教学的发展方向探讨[J].外语界,2006(4):36-40.
上一篇: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的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