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和核心力量,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代表,是学生中的一面旗帜。高校不仅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还承担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政治使命。现阶段很多高校把党建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发展党员的环节,而忽视了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继续培养和教育,这不利于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因此探索和建立高校学生党员全过程培养教育机制,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改善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素质等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就是为了让他们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为他们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创造一个优秀的环境。
一、加强党建工作团队的建设力度,确保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受到当今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对于党建工作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现今高校党建工作往往由辅导员承担,然而在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的大趋势下,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辅导员需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增多,难以在党建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更难以细致地跟进党员发展对象,详细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难以在选定优秀学生代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后对他们开展进一步教育。因此,高校应采取有关措施,培养一批高素质、思想先进、业务优秀的党建工作人才,加强党建工作团队的建设,完善党建工作团队的结构,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和全面教育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此外,高校管理者可以考虑在管理干部、离退休人员中选拔党性觉悟高,对党建工作较为熟悉的人员,动员他们加入党建工作团队,为党培养新人才贡献力量。另外,对于高校党建工作人员的培养也不可忽视,高校应定期为党建工作者提供培训进修、交流考察、挂职锻炼的机会,选送优秀个人外出学习,提高党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党建工作者的管理,分工明确,建立适宜的奖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进行。在经费方面,高校应对党建工作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党建工作还需要党建工作团队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党建工作切实有效开展。
二、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多元化体制,加强高校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系统都已经成型,然而这依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政治理论形式单一、内容僵化、过程枯燥以及针对性、层次性不足的问题。大多数高校仍然延续了以党支部为单位,共同围绕党章、党刊及社会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党员教育方式,然而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教授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对于新党员而言未免过于艰涩,教学的实效性差,对党员的帮助有限,难以实现提高党员政治觉悟的目的。同时这种教育形式不利于保持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许多学生党员仅将理论学习当作入党前的必要功课,在确定发展后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再重视了,党员的全过程教育难以实行,学生党员的党性也难以达到组织期待的水平。高校应提高对党员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将理论教育融合到实践中,使党建教育工作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多样,让过程富有教育意义而又不显枯燥。通过实践,使学生党员从自身行动上真切地感受到身为党的一员的光荣,从内心体会党的方向的正确性,深化对党的认识,明确对党坚定不移拥护的决心,为党的新一代接班人的思想纯洁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或分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拓宽政治理论教育渠道,把枯燥的理论教育延伸到实践中去,让大学生党员通过实践形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加形式丰富的红色事迹解说,动员学生党员为社区及孤寡老人志愿服务,参观红色胜地或革命纪念馆等学生富有兴趣的活动,开拓年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党的核心信念的认识,切身体会身为党员为群众无私奉献的光荣使命,以期获得优于单调理论学习的政治理论教育成果。亦可推广菜单式选学模式,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保证学生党员在教育全过程中的兴趣,保持他们对党组织的拥护热情。
三、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机制,注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层次性
随着各大高校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高校党建工作往往将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作为工作重点,而对于已经确定的学生党员教育不够重视。在完善党建工作团队建设的前提下,建设新的党员发展培养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应该注重对不同层次党员分批、分次进行教学。在党建工作团队的支持下,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更细致地考察学生的思想情况,辅导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与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进行谈话,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保证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此外,高校党员培训应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党员或发展对象实施不同层次和深度的教育,建立系统科学的全过程教育机制,兼顾普通学生的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预备党员的进一步选拔以及正式党员的持续性教育,彻底改变“重发展、轻教育”的问题。此外,也可以考虑根据不同专业特色来制定各党支部的具体培训内容,使专业学习和政治学习两者互动互促,解决专业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矛盾,促进两者和谐关系的形成,避免政治学习对于专业学习的不利影响。当然,新的体制在实践中难免遇到新的问题,各党支部应根据自身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在发展中建立最适宜我党现状的教育机制。
四、确立完善的学生党员考核监督制度,为党员的自我学习提供动力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发展都有着严格、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经过考核,党建工作团队得以选拔出政治素养优秀、学习成绩优良的人才作为发展对象,确保了党员发展的质量。然而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监督体系,部分党员在确定发展后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党的精神的自觉性不足,影响了党员队伍整体先进积极的优秀形象。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崭新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员考核制度,以此规范高校学生党员的言行,保证其先进性。同时,这种考核监督制度
应贯穿党员培养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全程监督,并将监督结果反馈到各层次教学当中,以此为根据对教学培训内容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
另外,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竞争意识,稳步开展大学生党员评优工作,为学生党员制定一系列硬性指标,要求学生党员必须思想先进、学习勤奋,不能在政治上掉队。通过日常行为考核、同学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此增强学生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刘伟桥,王妍,崔磊.浅析分层次递进式党员教育管理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11).
\[2\] 黄娟.建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
\[3\] 王洪松,董宁博.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