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64-02
一、国际视野含义及其重要性
国际视野也被称为全球视野、国际意识等,它是指人们能从世界的高度去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评价本国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国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与态度。它是一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应具有的意识、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
(一)国际视野的评价指标体系——意识、知识、能力
1.意识维度。对于国际意识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相对民族意识而言,是指国民对跨国事务或国际事务的认识和了解;二是一种情感和价值取向,是一种自觉地了解世界、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的态度,要求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平等公正的理解,宽容地对待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界泰斗张耀灿教授的学生毕红梅在其毕业论文中指出,“所谓全球意识是指人类价值主体在承认国际社会存在共同利益和人类文化现象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利益的限制,以全球视野去考察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所形成的一种意识”。[1]
2.知识维度。国际知识储备是建立在对我国社会各种知识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之上,有关主要国家的国情与对华关系态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的国情世情。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世界”。二是国际规则。要对大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法制意识、市场意识等教育,让大学生了解非歧视、透明度、国民待遇、公平竞争等国际经济贸易原则以及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惯例。三是国际礼俗。世界各国、各民族在其自身发展、生存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各种风土人情和习俗,令人赞叹不止。
3.技能维度。国际视野不仅仅停留在意识和知识层面,还应表现为一种行为能力,具体表现为专业能力、信息的获取和取舍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力,才有可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舍能力使人们在多元的国际化背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持民族性与个性;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二、不同类型公开课对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的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已经建设数量庞大的网络公开课,为我国大学生提高国际视野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平台。然而,不同类型公开课对国际视野的影响有无差别,目前研究的还不多,因此,我们将对不同类型公开课对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一段特定时间的网络公开课程的教育,学生个体在国际视野认知方面是否产生明显变化。由此引出本研究的核心思路,即考察在其他因素可认定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网络公开课对大学生国际视野评价指标体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研究采取两组前后测试的实验方法,在实验开始,通过对研究对象个体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其国际视野综合指数;紧接着通过一个月有计划的网络公开课学习,再次进行调查,研究其国际视野综合指数的变化并逐一分析网络公开课对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网络公开课划分为三大类,即人文艺术类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以及自然科学类课程。在研究对象的区分上,基于前述当代大学生国际视野认知现状调研情况及公开课类别,本研究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相同专业的在读学生200人,分为A、B、C、D四个实验小组。其中A组用于研究人文艺术类课程的影响,B组用于研究社会科学类课程影响,C组用于研究自然科学类课程影响,D组为控制组,实验前后各测一次以控制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
2.变量设计
本研究将大学生国际视野水平分为三个维度,即意识维度、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将三个维度的指数标准化为0-5的分值,从而方便比较各个维度的变化,方便数据统计与显著性检测。其中,意识维度包含对自由平等与民主理解的考察、国际热点问题的态度以及对他国文化的接纳程度等;知识维度主要涉及他国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类型、先进科技以及法律形态等;而能力维度的测量则主要通过“对全球问题复杂性的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应用于解决全球性问题”“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困难程度”等题目完成的。
在公开课的选取上,本研究从网易公开课热度较高的课程中,根据课程时间和学生感兴趣程度来选择数门课程,分为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给定范围内的一门课程,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测量其前后国际视野维度的变化。
给A组学生提供的课程(人文艺术类课程):哲学类——哈佛大学“公正”、麻省理工“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历史类——斯坦福大学“美国研究”、耶鲁大学“1871年后的法国”;艺术类——麻省理工“透过摄影感受美”、剑桥大学“美”。
给B组学生提供的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经济类——芝加哥大学“理解全球经济”、卡耐基“金融危机”;政治法律类——耶鲁大学“资本主义的成功、危机与改革”、康奈尔大学“法学讲座”。
给C组学生提供的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麻省理工“线性代数”、耶鲁大学“基础物理”。
D组学生作为对照组不提供课程,仅进行前后两次问卷测试。
(二)研究结果
1.研究假设
假设一:人文艺术类公开课对国际视野意识和知识维度影响明显,对国际视野能力维度影响不明显。
假设二:社会科学类公开课对国际视野知识
和能力维度影响明显,对国际视野意识维度影响不明显。
假设三:自然科学类公开课对国际视野三个维度都没有显著影响。
2.研究结果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采用异方差t检验的统计方法来检验各组学生相关维度系数在学习公开课前后均值有否显著差异。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1 相关数据统计结果表
■
注:*p<0.1,**p<0.05,***p<0.01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国际视野意识维度来看,A班学生国际视野意识有显著提高,这说明人文艺术类课程对于培养国际视野意识有显著作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对培养意识均无作用;在知识维度方面,人文艺术类课程和社会科学类课程都能有效地丰富学生国际视野范畴下的有关知识储备,自然科学由于其客观特性对国际视野知识增长影响不显著;对于能力维度,人文艺术类课程与社会科学类课程对学生有不同[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程度的影响,自然科学类课程则没有显著影响。
首先,相比于自然科学类课程,涉及人文、艺术及社科类的课程在高校本科阶段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因为这类课程往往更易于理解,科普性质大于讲授性质。其次,国际视野知识维度与人文、社科两类学科讲授内容高度相关,接受类似课程对于丰富知识有利无弊。
三、结果及对策
通过调查问卷可知,我国大学生国际视野水平普遍不高,全球意识淡薄、国际知识较少、全球能力较低;不同类型网络公开课对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有不同的影响。为了提高大学生国际视野,高校应该加强人文类和社科类公开课的数量,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 注 释 ]
[1] 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 吕林海,郑钟昊,龚放.大学生的全球化能力和经历: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