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西方近代是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在教育思想方面也有激烈的碰撞,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画》、卢梭的《爱弥儿》和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都是杰出的代表。
1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是捷克教育家,其《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作者运用引证自然的方法总结了教学方面的丰富的经验。
夸美纽斯论述了教与学的方便性的诸原则。教师教学要从一般到特殊的进行,这就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正确方法,体现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爱好教学;教师在解释学科内容时,用不严肃的语调加以调剂,已经初步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艺术。
夸美纽斯论述了教与学的彻底性的诸原则。要求教师只传授真正有用的科学,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经常地用练习来巩固知识,体现了巩固性的原则;教师在教授学科时,各部分要尽可能的联系起来,已经初步考虑到心理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
夸美纽斯论述了教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夸美纽斯着重强调了教师的注意。教师在开始教学的时候要介绍一些有趣的和实际有用的事情,引起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对于教学的论述渗透着对教师的要求,同时,教学中按儿童的年龄分期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科知识相联系的原则、引起学生的注意等已经初步具有心理学的色彩,为后来教育家的思想以及心理学的思想引入教育学中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洛克与《教育漫画》
洛克,英国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主要见于《教育漫画》一书中,洛克认为一个好的教师是关系到德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在对儿童施以道德教育时,必须了解儿童。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运用奖励、惩罚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要正确地运用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与学生学课的进行,尽可能地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而少用演讲的形式进行。
洛克认为对待孩子最好的态度是温和的说理,所说的道理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心性、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说理之后就是榜样教育,“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的打动人的心扉”,洛克也是鄙弃鞭笞体罚学生的,认为这是破坏身心健康的反教育措施。
从上述可以得知,洛克注意到了教师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研究,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并对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了论述,如自由讨论、说理、榜样等,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与维护。
3卢梭与《爱弥儿》
卢梭,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教育作品《爱弥儿》中。
卢梭强调“自然教育”,遵循自然。卢梭强调教师要遵循人的自然性的发展顺序,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或者破坏行为时,要使用“自然后果法”,即用儿童自己犯错的后果来教育儿童认识和改正错误。
卢梭认为,在儿童时期应进行“消极教育”,反对过早用理性教育孩子,指出“再没有谁比那些受过许多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的了”。卢梭主张进行感官教育,“他所看到的和他所听到的一切,都会对他产生影响”,教师要按照孩子的自然条件进行感官的锻炼,借助于直观的教具,使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
卢梭的思想继承了柏拉图、夸美纽斯等人的思想,在前人的感官教育、分期教学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教师的教学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并开创性地提出自然后果法和消极教育,尽管有一些偏激或者不切实际之处,但确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值得人们借鉴。
4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教育家,其思想主要体现在《普通教育学》中,并首次提出了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观点。
赫尔巴特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儿童早期道德和习惯的培养者。与其他任何管理手段相比,赫尔巴特认为教师监督是儿童早期道德和个性形成最不可或缺的;教师作为培养者必须注意,惩罚是在以上几种方法都失败时才可以采用,是不得已为之的办法。
赫尔巴特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发起者、组织者和研究者的角色的看法。教师要发起教学活动的起点、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要研究什么是“兴趣”,弄明白如何唤起“兴趣”。赫尔巴特认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必须在教学中掌握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的方法,能轻而易举地变换方式。
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在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并将观念、统觉、兴趣等心理学观念首次引入教育学中,将教育学真正地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官能主义心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的“教学心理学化”的主张进一步促进了师资培养的正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汉麟.外国教育名家思想[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肖朗.中外教育名著选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反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