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未来我国站上世界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国内高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工作。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诸多环节和方面。[1]其中,研究生课程教学是基础,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进程。清华大学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签订了互派交换生协议,每年有近300名研究生出国进行交换学习,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互通有无,拓展研究生视野。[2]更多的国内大学采用与国外高校互派学生进行联合培养,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会议,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等方式,使研究生们获得海外学习和接触国外教育的机会。
与此同时,为使更多的研究生接受到国际化教育,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国际化培养课程,通过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和开设双语教学等形式,使研究生在国内也能接受国际化的先进教育。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英文培养项目,努力实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3]目前,我院目前也开设12门国际化培养课程,要求学术性研究生在读期间需修满10学分的国际化培养课程,对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形成有普遍适用性的完整的培养模式体系。
国内高校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尝试,无论是国际化的制度落实还是科学知识的传授,都要反映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研究生教学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和根本,国际化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生教学的比较
(一)教育理念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统一的模式下培养学生,学生普遍理论知识较扎实,应试能力强,而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却相对薄弱。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超越导师、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习惯被动性的学习。而国外一流大学,他们的教育理念则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不迷信权威的思维习惯。[4]
(二)教学模式方面
我国的研究生课程大部分依然沿袭本科生时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甚少。国外先进的研究生课堂教学多采用引导式,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三)课程体系方面
我国的课程设置一般以培养方案来定,培养方案的长期不变容易导致课程设置的落后。国外一流高校的课程设置相对灵活,课程大纲由任课教师自己设定,具体到每次授课的时间、地点、内容、作业、考核标准等。国外研究生答疑课时较多,而课时数和教师课堂上课时间明显少于国内,这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思考和做项目研究。[5]
(四)教学内容组织方面
国外的研究生教学内容注重实例与知识的结合,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原始文献和经典学术论文,也设有一些参考书,但教学的重点在经典学术论文、重要文献的研讨上。而在国内教学中,主要以教材为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缺少丰富的应用实例。教材出版的滞后性也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能及时更新学术前沿知识和体现教师自己的学术成果,跟不上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三、用“四化”推进研究生教学国际化
随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主体、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国际化改革,即“四化”,是实现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举措。
(一)教学主体的国际化
教学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增强任课教师的国外留学背景,积极鼓励教师出国学习深造,增加邀请海外学者、专家进行访问和讲学的比例,通过教师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能使我们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研究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提高自身国际化水平来增强未来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就必须改变多年养成的灌输式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增强国际意识。同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研究,国际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国外先进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鼓励学生与国外同领域研究生定期互访交流等。
(二)课程体系的国际化
国际化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专业素质并重,专业术语和课程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可借鉴国外一流高校的培养方案,引进和使用国外的原版经典教材或著作。研究生的教材编写和本科有所不同,在教学内容中应加重前沿性知识比重,使其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学校应设立机制,鼓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结合当前学科研究的热点,并加入自己的科研成果,做到与时俱进。
在课程教学上,应大力提倡英语授课,积极开设双语教学,强化学生英语能力的学习,改变以往研究生课程只关心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外语使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和写作水平。
实验是专业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研究生课程实验投入较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可以借鉴国际知名大学的虚拟实验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实验平台。此外,还可以根据国外高校提供的实验指导书,结合现有的实验室设备,将实验环节国际化。
近年来,国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从原来的只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开始关注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通过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基地,使研究生在理论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素养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国际化
研究生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承。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研讨教学、实验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解放学生的思维,这样
才能有所创新。
信息网络时代,网站交流也是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法宝。国际上一些名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其网络教学都非常发达。其教材内容资料等全都免费开放,学习者通过互联网直接选择某教师执教的课程学习,并在网上与之交流和讨论。国内学校也应建设相应的学习交流网站,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讨论平台,提供更多的相关专业的学习参考资料和国际最新资讯给学生。
(四)考核方式的国际化
国际化培养课程应着重考查研究生的创新、实践与国际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应采用多元考核标准。首先应加入英语对话写作和专业词汇的考核,考查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其次,应加大实验成绩的比重,注重考核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把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平时作业、综合设计的报告以及学生在课堂讨论的表现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全面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性思维和专业素质,最终评定成绩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也应给教师上课做出评价,并能做到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相长。 [本文由WWw.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
四、结语
在教学国际化的进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程设置是根本,教学模式要更新,考核方法需多元化。目前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课程无论在实施的深度或广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要继续深入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逐步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研究生课程教学国际化体系,致力于培养理论和实践并重、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型研究生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高芬.美国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教”与“学”——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育学院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73-77.
[2] 叶硕,屠中华.大力加强国际化教育提高研究生国际竞争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22-25.
[3] 牛振东,刘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文培养建设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2(5):21-24.
[4] 杨韶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省思[J].教育科学,2013(2):73-77.
[5] 姚莉,刘伟.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