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长期以来,学者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表现之一就是没有明确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系。文章理顺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联系。分析了二者的区别,即内涵不同,教育主体不同,教育方法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二者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实现理论教育与日常管理的优化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的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对课堂教育的补充,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联系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的发展变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尊重教育的规律、大学生成长的规律;辩证法认为社会是处在一个联系、变化、发展的环境中,片面、孤立地看待问题只会事倍功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用开放性、全方位的眼光看待问题;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科学的、先进的理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观点和方法论指导,掌握了它就能极大地增强大学生et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否则就会违背客观规律、脱离实际而成为空洞的说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即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既要以理服人,又要把大道理和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为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例如,针对家庭比较困难的在校大学生,给予他们勤工助学的机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此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远远好于空洞的说教。此外,我国正处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对大学生而言最大的影响就是经济市场化所带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指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坚持价值取向多样性和价值导向一元化的辩证统一,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立场;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因素,不断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等,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判性、革命性很强的理论学科。首先,它科学论证了社会进步的历史规律和前进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有利于大学生客观看待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也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了最终目标。其次,科学社会主义灌输理论对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树立进步的政治理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动力
任何一种先进的理论教育都是为特定社会的现实活动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当代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教育,它是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的。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具体运用的一个过程。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具体运用。一方面,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掌握只有在日常实践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但它毕竟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其内容的深度、广度使他们产生“敬”而“远”的感觉,就像我们三餐中的主食,虽然很有营养,但由于味道做得不好,致使人们不愿享用。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弥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这一缺陷,它能够了解学生想怎么行为、真正需要什么,把思想政治教育这道“大餐”做到“营养”而不失“美味”。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要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来检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不能仅凭一次考试就下结论,关键还要结合他们的日常行为进行评定。因此,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与“思修课”的成绩评定相结合也成为必要。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
活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最接近大学生生活的一种教育模式,能直接面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者能更直接地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从而进一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与升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活生生的素材,是其他教育模式所不能取代的,抓住了这个主阵地,既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又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更新和丰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为贴近生活,从而增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兴趣。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区别
(一)两者的内涵不同
周济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辅导员或班主任在课堂之外有计划、有目的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是主渠道,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党的理论进行系统学习的过程,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两者的教育主体不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是专业课教师,他们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过深入而系统的学习,为大学生学好理论知识提供了必备条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理应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抓好这一主渠道的教育,如:校、院两级的党团组织,专业课教师课余的指导和教育,但其主要组成仍是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尤其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进一步深入贯彻,大学生应当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引导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主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两者的教育方法不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大学生的这种理论素养不会自发地产生,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培养起来,因此“灌输”在这一过程中就尤为重要。对大学生的灌输就是指“两课”教师通过课堂有计划、有体系的教授来进行的,课堂是进行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当然,“灌输”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不能把它理解为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应在灌输过程中更多地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创新理论教育的方法。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较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则更具有实践性,它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始终,除课堂的教学以外的时间和空间都能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通过主题班会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思想觉悟;通过网络互动大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与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交流,使教育者更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思想,为顺利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会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载体上有所不同,如前者侧重于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后者则以学生社团、班级、宿舍等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的单位为载体;在教育的直接目标上,前者侧重于学生对马列主义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后者更倾向于大学生日常思想品德的显著提高。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结合是关键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属显性教育;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能只抓显性教育,还要狠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即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但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主渠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脱离,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正是由于两者缺乏有效结合所致。因此,有必要在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找出二者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实现课堂理论教育与生活管理的优化结合。
(一)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出发,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课堂理论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体系,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为大学生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为今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死板的教条,它是随着时代与时俱进的,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要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尤其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文化活动等环节中进行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才能建设成为大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使大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致知于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然得到提高。
同时,要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体系,将学生的行与知相结合。学界对此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如何将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现状融人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当中还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目前,较为切实可行的是建立学生思想品德档案、加强学生间的互相监督以及定期由学生进行自我鉴定等,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当然这还有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进一步尝试和探索。
(二)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的实际状况回归到课堂进行总结、分析
在教育内容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对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讲解。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学生生活中争论较大的问题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提高学生对社会规则、政治观念、道德要求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对于教育者而言,要增强班主任、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产生课堂与现实两张皮的现象。对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在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与理论课教师沟通,从中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在理论课上进行深入讨论和讲解;另外,可以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选拔优秀的学生工作者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助理,因为他们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了解学生、与学生可以深入交流,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取代的。
总之,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理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大学生日常管理关系的基础上,统筹协调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各个环节,树立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最大程度地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