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业教育是21世纪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合理构建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有利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本文从创业教育理念确立、政策与文化创建、组织机构设立、课程体系开发、专职师资培养等方面着手构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伴随着
知识经济的兴起,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要使创业教育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并使之形成为理论,实践于社会,奉献于时代,就必须建立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1.简单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情况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上世纪末才真正开始起步。19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高校自发地开展创业
教育探索,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几所高校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在校生开设与创业相关课程为契机,拉开了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序幕。以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为标志,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尽管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历经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各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还远未普遍,效果也不明显,和现实的需求差距很大。据统计,发达国家大学生毕业3年内创业率高达20%左右,而我国不到2%。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不明确,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很多高校至今仍把创业教育当成仅仅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种手段,极少数重视创业教育的学校则多是自发开展相关活动。二是创业教育课程缺乏。创业教育还没有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系统中去,多数高校把创业教育归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内容,未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三是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和学术研究薄弱。目前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教师多数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往往长于理论讲解,没有创办企业的经历,缺乏创业实战经验。
2.欧美国家高校创业教育保障体系评介
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近20年来,创业教育在世界上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美、英、法、日等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相当普及,甚至推广到中学和小学。特别是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最早,也最成功。
美国等许多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正是建立在完善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基础上的。
2.1注重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兴起阶段,美欧的高校是把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功利性”的教育改革的内容提出来的,这种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企图通过针对性的创业训练,鼓励大学生更多地开公司当老板,事实证明这种创业教育是无法解决就业问题的,因为大学生创业公司“成活率”很低。
2.2设立创业教育的专职机构。美国高校通过设立校内专职创业教育机构,校院级管理者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等,有力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例如,仁斯里尔理工大学校长提出的《仁斯里尔规划》中,把创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商学院院长亲自兼任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小企业中心”是学校与社区小企业联系的窗口,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学校与当地小企业的紧密联系,为小企业的开设和经营提供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也为本校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实习场所。
2.3配备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教师的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关键,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美欧等国高校大多配备了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百森学院有35名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和研究的教师;伯克利学院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有20人。这些高校不仅重视教师的创业理论水平,而且非常关注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创业师资不仅包括专家学者,而且还有许多企业家、创业者等。美国高校还经常聘请这些人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他们一般以短期讲学、参与案例讨论、参加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项目。
3.构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思路
面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和创业教育普遍缺失的现实,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高校责无旁贷。高校为能更好地承担起创业教育这一新的任务,我们认为,当前必须重视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建设。
3.1将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8年开始多次强调,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并提出创业教育是继毕业文凭、职业技能证书之后的“第三本护照”。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强调人才对现实社会的适应,不重视大学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明确把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创业教育,把创业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并有效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创业准备,从而有利于他们将来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主动开创新的事业。
3.2建设创业教育制度与文化
3.2.1制定激励教师投身创业教育的政策。高校应当制定有关的政策或制度,明确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是大学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来保证创业教育的地位,提高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等具体教学文件,形成创业教育教学规范。
3.2.2加强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创业行为背后,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念和进取的精神追求。然而,大学生创业文化也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需要培育和发展,需要积极营造有利的创业文化环境。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创业教育的思想,不仅在观念文化中增添创业教育的新内容,还要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体现为培养创业型人才创造良好机制,在物质文化建设中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利条件,在行为文化建设中突出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
3.3设立创业教育的专职机构
3.3.1设立“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参与其中,负责领导、协调全校创业教育工作,负责对全校创业教育工作和下级创业教育组织或团体进行宏观管理和监控,并广泛联系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界人士,推动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师资培训等
3.3.2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或教研室等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是进行创业与创业教育学术研究机构,负责组织人员进行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负责组织申报各类创业与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组织召开创业与创业教育学术研究会议或创业教育论坛,为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交流提供园地。
3.4打造实力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专职创业教育教师研究团队,其成员主要应由高校教师以及管理领域的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专家、成功企业家、孵化器管理专家和风险投资家等人员构成。高校要应当重视对这些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发展和更好的实施创业教育提供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开创性理论根据。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创业知识、创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3.5以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为主线,创新教学体系
开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课程教学大纲。为了对学生进行创业观念、创业知识、创业方法、创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应当开发若干门显性创业课程,按显性课程的要求来建设;同时,使之与其他各门学科课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使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最佳效果。这些创业教育的显性课程主要内容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侧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制定创业教育教学方案,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创业教育的实施,要通过学校课程来加以落实。要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总体计划,并通过研究制定创业教育教学方案,确定创业教育课程类型、设置课程的门数、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学习方式选择及创业教育教材的使用。统筹安排创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规范创业课程和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应当成为高等学校的基本目标,高等学校必须把创业教育作为自身新的使命。创业教育的实施有赖于高校完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桂春,张琳琳.“创业教育”思想的生成与流变[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63-67.
[2]王建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论[j].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3):136-140.
[3]李小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追因与反思[j].
教育与职业,2008(15):152-15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