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健词:高职院校 文学欣赏 课程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文学欣赏课程的必要性和提高学生对文学欣赏兴趣的途径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要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求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学院注重对学生
职业技术与岗位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通过课程教育加强对学生素质和品德方面的教育。
《礼记·大学》中写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前卫,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是优秀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也是当代高职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当今的高职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知之甚少,这有悖高职教育的宗旨。要培养一个优秀的高职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具有一技之长,更需要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即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2006年《文学欣赏》被列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高〔2006〕9号)。根据新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和需要,文学欣赏成为高职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培养人文素质的课程。文学欣赏课程引导学生养成欣赏习惯,提高欣赏能力,同时突出人文教育、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对修身养性乃至兴邦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文学欣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尴尬处境
1.1文学欣赏课程地位不受重视,学生重视不够
文学欣赏课程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但事实上,该课程缺乏像英语、高数、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那样的权威性,也没有过级的压力,很多学生为了应付学分而选择该课程。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多,强调专业的实用性,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学生重理轻文,厚专业而薄基础的错误认识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1.2高职院校对文科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
由于文学欣赏课程大多为高职院校的选修课,学科地位不高,科研空间相对狭小,教师培训的机会不如理工科专业教师多,接受再教育的时间有限,只有靠自己的专研,所以很难全方面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
1.3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方法简单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沿用大学语文或者高中语文的授课方法,一味的讲授,比如字词的意思、语法的使用、段落的归纳,没能让学生感到文学欣赏课程的审美情趣,导致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失去本来意义。另外,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简单的幻灯片加板书就是上课的主要方式,这很难让学生融入到传统文学的浓厚氛围中,难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浓厚兴趣。
2加强文学欣赏课程的必要性
2.1文学欣赏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从高中的应试教育过渡到大学的学习,学生从繁重的教学任务解脱出来,高职学院的弹性学习方式让多数学生不能适应,表现为思想上懒惰,不能正确理解高职学习的意义,更加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学习上不主动。文学欣赏课程可以有效改善学生这一现象。文学欣赏课程从中国的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到外国文学,涉及的内容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他们浓缩了中国文学上的精华,选载的都是积极向上而富有哲理的文章。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期望,这就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需要的是有实力和能力的人才,促使他们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庄子的《秋水》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为人应该谦虚,不能沾沽自喜,学无止境的道理。通过文学欣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个性,
启迪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文学欣赏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学欣赏课程中的优秀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巨大魅力,让学生也感觉到自己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比如“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到封建社会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更要让学生知道曹雪芹是在“举家食粥,破毡遮寒”情况下写出了这样伟大的著作,曹雪芹从天堂到地狱的生活变化,不但没有打倒他,反而给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写出了一部不朽的著作。作者艰苦的生活和不屈的精神会使学生意识到当今和谐的社会更应该刻苦努力,唤醒他们内心求学的渴望。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文学名句,可以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向上,使学生在精神、情感以及道德品质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健全他们的人格。
2.3文学欣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如果一个人缺少对美的感知能力,就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审美,除了愉悦自己的目的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完善自己。文学欣赏课程的任务就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感知文学作品中的美,让学生感到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让学生感到真善美。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文学欣赏课程的重要目标。
3提高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兴趣的途径
文学欣赏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为重,但是也要兼顾历史、哲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除创作、研究篇目外,对学习与研究文、史、哲甚至自然科学的方法也要有所指引。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就必须思考课堂上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
3.1善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在孔子丰富的教育方法中,“启发式”教育是其创见。他主张“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愤”就是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徘”是学生对某一个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句话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教学过程中,要把灌输变为启发,把被动变为主动,使教与学相得益彰。比如在教授白居易的《长恨歌》,要让学生了解整个叙事诗中有讽刺,但是基调中还有同情和激赏。为什么白居易会在诗中表达这样的思想呢?这就可以启发学生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会通过阅读、查询资料等各种方式找到答案,这就把灌输式变为启发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学生通过一个叙事诗,不仅让他们了解到了诗歌表达的本意,也让学生更深人地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还可以从诗歌中理解到一个诗人对当时现实社会的看法。
3.2善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呢?由于所欣赏的文章年代的久远、时空的限制等,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作品的意境。这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配上相关音乐,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诱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比如中国话剧《茶馆》,单读文字,学生很难理解到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及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茶馆》话剧,让学生走进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中,体会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3.3善用灵活的考试方式
文学欣赏课不是单纯的语文课,虽然同属于人文科学范畴。但是文学欣赏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情操得到陶冶和提升、养成并提高欣赏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所以在考试的方式上应选择灵活的考试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相结合,各占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课堂提问及积极回答问题(10%)、
课外阅读笔记(20%)、作业成绩(10%)。平时成绩的要求养成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大部分学生平时会认真完成作业,欣赏作品的兴趣大大增强。而在笔试中,尽量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情况,不出偏题和难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让学生欣赏一篇美文后作出评析,评析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设想自己生活在某位作者的时代是否有同样的思想等灵活的题目。
4结语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切感到欣赏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针对现在90后的高职学生,加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新时期教师必须重视的事情,他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陶冶情操丰富心灵的大好时机,而文学作品正好具有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人生境界的功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