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现代管理学认为,学校的发展通常要经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三个阶段。当前,很多学校已开始从制度管理逐步向人文管理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现代学校的发展应重视校际合作交流,实现学校间的资源互通、共享,走合作、共赢之路。校际间的管理层面可以通过交流,使学校尽快从经验管理走出来,逐步向人文管理迈进;校际间师资层面的交流,可以更好地激励教师不断找到新的增长点;校际间教学层面的交流,可以较快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效果;校际间学生层面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因此,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是
现代教育中推进学校成长的一种理想途径。
论文关键词:校际合作合作共赢合作交流现代学校人文管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现代管理学
一、加强校际合作的紧迫性
1.校际合作的广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深度。学校要要生存立足,要发展,那就要办出特色,树立学校品牌形象。作为校长,要有开放办学的思想和意识,通过对各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管理机制、发展策略等进行充分地调研论证后,吸收别人的长处,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理念,改进自己的办学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去占据独特优势,彰显学校特色,才能树立学校的品牌。
2.新的课改理念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掌握应用。新课改倡导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改理念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掌握应用。教师角色要实现由课堂控制者和知识灌输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转变,必须在校际合作交流中迅速掌握运用崭新的课改理念去指导教学,培养学生。
3.青年教师培养刻不容缓。青年教师是教育的希望,他们充满
活力,易于接受新观念,思维比较活跃,这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积累方面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学校为广大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外部条件,使他们尽快成长,胜任
新课程的教学。
4.一所学校的力量明显不足。学校对教师培养普遍有着迫切的要求,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限制,难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大面积、快速培养全体教师,即使借助上级组织的培训活动,也难以满足全体教师的培养需求。基于上述因素,校际合作无疑为各学校提供了一条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骨干教师的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在合作这一框架内,可以充分挖掘每一所学校的潜力,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各学校在培养教师方面的不同目标、内容和要求,各学校以合作者的身份互相开放交流,通过任务驱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校际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推动,校际合作的成效在校本教研中得到了加强和巩固,校本教研的深化则促进校际合作向高层次发展,这种循环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各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二、加强校际合作的有效性
1.为广大学科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研活动往往分学科进行,而各学校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尴尬的现象,如生物、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专业人员很少、兼职老师很多,如果学校不注重校际的合作与交流,则容易导致校内教学研究无法开展的矛盾,形成各自为阵、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局面,从而导致校内研究无法开展的矛盾,而人数较多的学科则因为群体素养相对较低、研究氛围不浓等因素,逐渐形成了各自为阵、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局面,显得研究活力欠缺,校际间的合作则能够较好的解决小学科教研无法开展和大学科无法推进的矛盾,为广大教师搭建起合作交流的平台。
2.有利于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校际间的合作交流,能够改变学校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各学校之间通过互相交流管理经验,取长补短,能有效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同时,校际联动合作通过同类学校典型引领和对教师主体意识的唤醒,提高教师对教学管理的参与意识,反过来可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
3.有利于课程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校际联动合作的开展,首先是使
人力资源的配置得到加强。在学校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会因为联动合作而使得针对性更强。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在培养教师方面的不同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合作者的身份互相开放交流,通过任务驱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并不断循环互动,能有效地促进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其次是使智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更加合理,广大教师在合作交流中,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既能实现优势互补,也能集中精力进行教学研究。
三、加强校际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校际合作相应制度的建设。因为制度是校际合作的保证。制度是社会成员所接受的行为规则,是管理行为规范化的表现,是显性的文化表象。为加强校际合作,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制度保证校际合作的顺利实施。“以校为本”的科研制度建设是校际合作的基础。.
加强校际合作,首先要加强各学校“以校为本”的科研制度建设,即各学校的科研工作要形成体系,抓好落实,形成特色,构成优势。为加强指导,规范各校科研管理,校际合作学校可以共同起草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指导意见》;为使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加强了对校际合作教师的校本教研指导,推行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教育,并积极试验由此而演变出的几种实用的变式,如,围绕一个教育教学问题,由各个学校各派出教师针对同一内容或不同内容连续多轮上课研究等,通过在校际合作学校开展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积累优秀课例及其管理经验,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运行机制和模式,通过不断实践,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与此同时,校际合作学校应共同制定培养青年教师的若干管理和奖励条例,设定了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如,通过签署个性化的“教师发展性合同”,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自主性发展的目标;要求青年教师每人制定自培计划,明确目标,自我加压,自求发展。
校际合作学校还可以联合下发如《关于加强校际合作的实施意见》等,这就要求各校建立起教育科研一把手管理负责制,并将教育科研列为学校年度评估、教师专业荣誉称号评定的重要内容。为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校际合作的学校之间可以组织开展如“教苑新秀”、“教科研先进个人”和“科研先进学校”的评比。此外,在“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评比中,也分别将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作为基本的必备条件之一。校际合作整体推进在于唤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实现由个体单兵作战到群体合作的转变,为此,作为教育系统内最基层的研究单位、人员相互联系最密切的学校教科研组的建设尤为重要。学校可以打破在一所学校内建立教研组的常规,成立跨学校的教研组,以方便教师的交流,打造浓厚的研习风气和学术氛围。合作的学校还可以相继制订如《教科室主任职责》、《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条理》,对课题研究的优秀课题组进行奖励。
2.依托高校资源,促进学校发展。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决定学校发展的高度、宽度和速度,尤其是对于一所新成立的学校。优良的质量哪里来?课堂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因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主阵地,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质量的提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唯一途径就是教学改革,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双赢。
在改变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状况,探索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时,我校充分依托高校的技术力量,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通过努力,湖北大学课程改革专家黎世法教授创立的异步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中。2007年12月,受温州市教育局的邀请,我校教师代表到温州市参加了“黎世法教授异步教学法理论和实践报告会”,并作实施异步教学法的经验介绍,得到了温州市教育局林卫平局长、教科院领导及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07年,我校被广西师范学院选定为
中小学校长研修基地,每个学期都会有来自全区各地的校长到我校研修学习。广西师范学院定期对我校的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指导,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智力支持。而各校长也在学校研修期间,对学校的办学历史进行了深层次的考察,并给学校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有效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入发展。
3.利用名校效应,获取办学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足以使儿童、少年和青年感动、钦佩、赞美、受鼓舞的榜样和理想,就不能想象有自我认识和自我肯定。受榜样的鼓舞、对榜样的钦佩,可以使人奋发向上,唤起对自身的思考,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学生便会开始自觉地考验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力量。”
学生的成长需要榜样的引领,学校的成长亦是如此,其中名校榜样示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学校办学之初,我就多次组织学校教育考察团到广西师大二附中、桂林中学等名校去考察学习,让行政领导了解名校的成长历程,领悟名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让教师走进名校,与大师对话,收集课改信息。通过与名校的对话与交流,激发工作热情,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从而促进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4.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互访。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文化内涵,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我校充分利用广西师范学院中小学校长研修基地这个平台广交朋友,与南宁、北海、玉林、梧州、钦州、桂林等地近三十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互访,让教师在更大的空间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开拓新的视野,从而审视、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全力提升了教育智慧。
四、校际合作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1.更加关注课堂、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使校际合作、校本教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实行校本教研基础上的校际联动合作,由于校际合作的内容都紧密贴近学校实际,紧扣的是当前课程改革等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各校通过校际合作的优势互补和校本发展的个性行为的有机合成,因而这种研究与联动既富有针对性,又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2.校际合作与多方面工作结合,已成为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纽带。
(1)校际合作与校本培养相结合。每所学校在推进校本教研的过程中,都将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加以落实,实行校际联动合作以来,使得各校对教师的培养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2)校际合作、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各校在开展校际联动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并将研究的成果在集团内进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之间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同时,各学校在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时候,邀请各成员学校的相关学科老师参与课题的开题、中期汇报、结题等过程,使得广大教师有了直接参加课题评审的更多机会,消除了课题研究在教师心中高不可攀的忧虑,激发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3)校际联动合作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校际合作学校在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由各校教务处牵头,要求教师广泛参与课程建设,促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并整合了相关学科知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各校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本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分年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由于重视了活动课程的实施,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特长得到了发展。
(4)校际合作与学校开展的专题研究和活动相结合。校际合作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现代教学技术的实践探索活动、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学习网站建设、双语教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全面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校际合作加快培养了一批名师和骨干教师。校际合作的研究实施,如我校广大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校际联动、校本教研,自身素质锻炼提高很快,有的已经迅速成长为市内名教师或学校的骨干教师。以我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例,一大批青年教师担当起课堂教学的重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校际联动合作和校本培养相结合,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独立承担或共同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在省市级获奖或者发表。
4.在教育科研机构指导下实现校本教研的新突破。高起点、高思维的专业引领,是使我校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2006年成为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实验学校。我们经常邀请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领导到学校调研、讲学、指导,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达到了“人人都是科研型教师”的教师培养目标。而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涌现了一大批学科骨干教师,每位教师代表县参加桂林市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其中化学教师张博参加广西初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中考成绩逐年稳步提高,普通高中升学率为百分之百,成绩优等生几乎全出自我校,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双丰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