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竞赛
论文摘要: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探索一条符合高师学生实际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途径,是目前各高师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院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成为一条成功的经验。
对高师院校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师范司于1992年9月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1994年3月又委托首都师范大学起草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对高师院校师范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严格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这对提高学生从师任教的素质,树立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思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高师院校中,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虽然一直在进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高师院校的宏观教学计划中,该项训练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教师口语》、《汉字书写》两门课程各只安排18学时;第二,某些高师院校虽然有远见,虽然认识到对在校师范生进行从师任教技能训练的深远意义,也有各自的训练目标、训练计划,但内容的系统性不强,措施不到位,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单项训练层面,未能就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综合体系构建做进一步深人研究和全面实施;第三,各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技能考核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过硬的考核标准,致使高师院校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停留在口头倡导上。
各高师院校现在采用的训练方式基本上是:相关理论课—训练课—课外活动训练。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亲自指导,学生跟着接受训练。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发性”的活动及学生“自觉”的训练,是难以迅速地提高所有师范生的教师职业基本技能,难以达到师范生在校期间本应达到的理想水平。新形势下,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同样面临重新探索,重新实践的问题。探索一条符合高师学生实际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途径,是目前各高师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高师院校应该围绕师范特色—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这一目标来定位,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特点,办出特色。只有在这样观念目标定位的基础上,高等师范教育才能正确、科学的把握未来社会和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出具有为师树范意识和掌握熟练的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师。师范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师职业技能,才能缩短从事教学活动的适应期。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强化师范生职业意识,陶冶职业情感、适应职业角色,激发他们对师范教育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我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6年学院根据《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两个文件精神要求,成立了教师职业技能教研室,把开设十年的《普通话》课改为《教师口语》课,按《课程标准》实施。同时,继续坚持开设《汉字书写》(即“三笔字”)课,作为我院的另一门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涉及的内容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根据《大纲))要求的训练内容,势必要增加许多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导致每学期几乎“课满为患”,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训练负担过重。这样一来,虽然高师院校的师范性质”、“师范特点”突出了,“师范氛围”也浓厚了,但是学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成员应有的“学术性”却很少有时间、精力兼顾。如何克服这些矛盾,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训练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即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以竞赛促训练,来弥补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的不足,成为一条成功的经验。
我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以赛促练的成熟及成功之处表现在:
1.组织上:(1)我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由教务处牵头,联合学生处、团委、关工委共同主办。此项竞赛定为院级,每届竞赛都由学院转发主办单位关于竞赛的《通知》,获奖单位和个人均由学院颁发证书。竞赛由主办单位建立组委会,下设竞赛办公室,具体组织各项竞赛。各系参赛工作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指导,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具体负责。(2)竞赛项目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院校情设置。在“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方面有朗诵、演讲、辩论、戏剧、影视配音等项;在“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方面有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书评、影评、校友访谈、写作等项;在“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说课、中学主题班会和音乐、美术、舞蹈等项。(3)每年11月发出竞赛通知,让各系做好准备工作,于次年2一3月开学时全面启动实施,于5月结束,历时3个月(充分利用双休日)。在实施过程中,学院总体把关,同时又给予了竞赛办公室灵活的应变机制和权利,实现了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规定与灵活的良性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实施与开展。(4)采用了选拔赛、初赛和决赛的系统参赛体系,其中选拔赛在各系举行,初赛和决赛由竞赛办实施。为备战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各系都在辅导员的指挥下,围绕各个竞赛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群众性的训练活动,并举办了各种选拔赛。数学系和计算机系还在学生会里设立“教职室”,专门负责组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竟赛,常抓不懈。
2.宣传上:(1)在竞赛通知下发时,同时将精心策划制定的竞赛项目与赛程也下发到各系,使各系对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有了较系统的认识,为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作好了铺垫。(2)在竞赛过程中竞赛办通过《简报》、赛事通报、广播、海报、流动标语等多种宣传手段,确保学校内的每一位同学对教职赛有较清晰的认识。
3.成果上:(1)首届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于1996年春登场,往后,一年一届,迄今已经举办了十届,成为漳州师院具有师范特色的一个品牌,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做出了一次成功的探索。竟赛办的《地方高师院校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竞赛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5年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得到专家的好评。(2)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促进了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造就复合型人才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少获奖选手,能说会道、多才多艺,在毕业择业时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试讲,他们胸有成竹;面对面试,他们得心应手,成功率很高。许多获奖者顺利的进入重点中学任教,并很快地成为“教坛新秀”和“优秀班主任”。(3)历届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戏剧”项目的成果不仅产生了社会效应,而且对全院的推普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每年的“推普”晚会都是戏剧唱主角,演出的都是当年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的参赛剧目,演员是获奖选手。又如每届全院文化艺术节的话剧小品专场和综合晚会的戏剧节目也是从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的优秀剧目中挑选出来的。(4)“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为促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从2002年起,我院将师范类应届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计人各系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的团体总分,,引起了各系的普遍重视。如2003年,数学系应届毕业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通过率达到99甄居全院之首。2004年外语系应届毕业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通过率达到100%,创造了我院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来的最好纪录。(5)为发扬团队精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是以系为单位计团体总分的。赛场如战场。要打好教职赛这场硬仗,各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辅导员的得力指挥是个关键,这是被多年的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学生干部分工负责各项赛事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赛场上,主力是学生,团队精神的发挥程度要由他们来体现,如第九届教职赛外语系戏剧小品《生命的接力》很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产生了最佳的演出效果,其中由十人组成的歌队、舞队功不可没,然而,他们只是映衬红花的绿叶。主角获一等奖,配角获三等奖,他们却与奖无缘。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做出了自己的奉献,成为“无名英雄”的群体。
当然我院在开展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以赛促练的活动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1.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从第三届起,连续/又年,文理科之间的差距一直没有改变,中文、外语、政法三强鼎立的局面长期存在。各系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大部分系把教职赛作为素质教育来抓,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但也有的系或应付了事或放任自流,对竞赛的意义认识不足。
2.课件制作不够普及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又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课件”作为一个竞赛项目是从2002年开始的,起步较晚。从这三届赛况看,制作水平不仅在文理科之间有差距,而且有的理科系所交的作品质量也不高,课件教学比赛出现了临阵弃权的现象,个别系甚至是个空白。现代教学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我院的实践证明,在全院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并把它作为常规活动来抓,全面安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加强指导,持之以恒,是促进全院师范教师职业技能迅速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措施和方法。同时,这一竞赛活动的开展还能收到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思想和信念等多种功效。
总之,我院一年一度的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促进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推动了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师范特色,在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只是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外在形象标志,不是根本,更不是全部。当代高师院校师范生还应具备广博的人文素质,宽厚的专业素质,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理念,因而学校应为之提供各方面的条件,使之不断完善自己,实现社会对当代高师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所以,不能过分夸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地位、作用,更不能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成果代替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