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网络道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在分析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和途径。
所谓网络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人们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相对于传统的道德教育而言,网络道德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内容和途径。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一、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带来了福社,但同时也有负面作用,甚至有人说:“在网络世界,有悖于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情况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已经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就目前来看,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文化霸权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网络建设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与西方网络文化的发展相比,无论在数量、更新的周期上,还是在手段的多样性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约占90%以上,80%的信息是美国提供的,法语内容为5%,而我国网络信息的给出量仅占互联网信息的0.05%。网上文化深深打上西方文化的烙印。西方国家占据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可以控制国际舆论,不断向其它国家和地区“倾销”它们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产品。这样,西方社会的一些价值观对我国公民,特别是大学生多年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网络虚拟性导致了人格的虚伪。网络虚拟性,一方面让人们感受到真实世界中所缺乏的乐趣和新奇,同时也会使人们认识到虚拟的一面。上网者不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在进行网络交际和信息传递时,可以给自己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因此,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出与社会生活中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在网络的世界里不顾一切地宣泄,展现出现实中压抑着的自己,以获得心理平衡,有的人则是为了逃避现实,导致了虚伪人格,生活出现幻象,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三)网络道德失范危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生产力标志之一。它快捷的传播速度和丰富的内容,开扩了人们的视野,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积极作用无庸置疑。但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如“黑客现象”、“网络成瘾症”、“网上黄毒”等,这些都对大学生构成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有益的网络道德的形成。
(四)网络信息多元化导致伦理决断力的弱化。由于信息的多元化,尤其是互联网容纳的信息生产者数量的极其庞大,信息产生已无法由法律加以有效的控制,而.巨法律的控制还处于自身提倡言论自由却又要控制言论自由的二难境地之中。这样,就更增加了无意自律的信息生产者向社会大众倾泄反伦理的色情、暴力内容,同时因为一人一机的接受方式完全是在既定程序下完成的,计算机程序编制的非道德性原则使人在不自觉中患上了“精神麻木症”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主流的伦理观念,已淹没于散沙式的个人祈求之中,公共伦理无法使社会维持相互协调的人心秩序,使人们的伦理决断力面临弱化的考验。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网络道德教育也是如此,我们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意识,做一名网上道德人。
(一)引导大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防止互联网消除我们民族的文化身
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身份,它是由其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传统观念等一系列区别于它民族的意识形态构成。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美国式的大众文化,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后盾,向世界各国渗透。互联网和日益普及,使美国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它在迅速同化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大学生。因此,防止网络时代消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同时鼓励青年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网上有着丰富的内容,包括新闻、最新的技术等,但网上同样也有“垃圾”,特别是一些对大学生成长不利的黄色、不健康信息以及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这些东西不仅会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也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吸取网络中的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提高他们运用互联网开展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三)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上伦理。年轻人的好奇心理对于身边事物的不满意甚至少数人对社会的仇视心理,很可能引发网络行为的出轨,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而且网络行为具有的等距性、互通性、脆弱性、隐蔽性使这种行为带来的巨大损失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网上行为,杜绝破坏性事件的发生,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四)教育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互联网为人们自由上网;开展多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
有的空间和自由度,但是,虚拟的网上活动与现实社会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网络人的自由在本质上是理性的,网络人必须具有道德意识,不能认为匿名、数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随意制造信息垃圾、进行信息欺诈。反之,必将受社会舆论的谴责与良心的自责。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问题,热衷于网上冲浪的大学生们必须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要做到利用网络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做到网上行为诚实可信,不应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或泄露相关秘密,科学选择网络资源,不应浏览黄色或反动的网络信息。
三、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改造人自身的一种活动,不仅需要教育者有强烈的责任感,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和奉守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其规律,而且要求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宣传网络道德,引进现实社会道德运行机制。虽然网络道德是由于虚拟空间的出现而产生的新的要求,它与根植于物理空间的现实道德不同,但是人的网络行为也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人的网络行为和其它社会行为应该是统一的。而社会的发展也应该是连续的,网络道德的建立和发展,是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的基础上,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规律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的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因此,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社会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要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
(二)倡导道德自律,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信息时代的青年比其他人能更快接受新信息,传统方式的教育功能相对弱化,道德传递效果渐渐减弱,同时青年人在思维空间和行为空间上有了极大的拓展,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网络道德和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网络道德的操作性较差,更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这是形成信息时代新的青年伦理规范的前提。要真正具备这一前提,加强青年的道德教育,心理调整和行为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大约束力度,健全网络道德的他律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这样,对于道德主体的人也是这样。应建立相应的道德维护机制,落实网络道德建设的保障环节。一是要发展对人们网络行为的技术监督系统,这一系统除在技术上保护网络安全外,还可以对网络用户的行为加以监督和制约,形成对人们网络道德行为的技术他律机制。二是要加大对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特别是在网上信息发布与传递过程中,及时批评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增强对人们网络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形成网络道德的舆论评价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网络法规,将网络道德建设与网络立法执法相结合,将重要的网络道德规范确立为法律规范,坚决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形成网络道德行为的法律惩戒机制。
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互联网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互联网在培养大学生的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免疫力,使之成为抵制互联网犯罪的重要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