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西部名族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论文关键词:西部 民族高校 大学毕业生 就业 职业价值观
论文摘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西部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更为突出。但现实中一方面一些职位竟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却又有大量的职位空缺。出现这种现象,既有教育本身的责任,也有学生个人职业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因此,要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在有效供给就业岗位的同时,更要加强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已成为国家、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要增加就业岗位,这无疑是可行的,但对于西部民族高校来说,加强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更为关键。
一、西部民族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
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加上城镇其他适龄就业人员的增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使得待就业人员增多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西部民族高校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连年积累,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难,这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的大学生毛人学率平均才达到21%,西部民族地区还远远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无论是从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还是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来看,都应该不存在大学毕业生过剩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为什么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就业岗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一个矛盾现象: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而广大农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却又存在着大量的空缺职位,少有大学毕业生问津、应聘。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实际上是在高密度和高竞争的大城市中出现了困难,就整个国家而言,特别是在西部民族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就业空间,这说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有待加强,而这正是西部民族高校急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当前西部民族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国家的教育体制、高校的教育内容、长期的教育引导促成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定势。北京师范大学孟大虎老师从专用性人力资本视角对大学生就业行为进行分析后指出:“当代中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明显带有为城市服务的特点。”西部民族高校除了民族学方面的专业,其他专业的教育内容与其它地区的高校差别不大,都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内容,学生在这种教育内容熏陶下,无论是在价值观念、知识储备上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更适合在城市工作,所以大量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而且教育向学生灌输的是城市主流价值观,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主流价值的聚集地,城市人的生活价值取向和标准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持续发生作用,学生长期接受反映城市理念的价值观,从价值观念上促成了大学生偏好发达城市不喜欢欠发达地区的倾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读书的价值追求之一就是跳出“农门”,进人发达地区的城市,其一心一意留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工作的职业价值观已是根深蒂固。其次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大学生受其影响,在形成主流进步价值观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就业价值取向上,即一些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仅放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过于追求工作稳定、高薪水等。西部民族地区相对落后,民族高校的学生更希望通过理想的就业改变自身的现状和家庭的现状,因而更加全心全意往大城市和地位声望高的单位挤,即使在大城市找不到就业岗位也不愿到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和农村就业。正是大学毕业生的这种职业价值观造成了发达城市就业岗位的紧俏,而农村和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则大量职位空缺,从而形成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
二、西部民族高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侧重点
城市特别是发达的大城市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补充人才,而广大农村和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的发展更需要人才,这种客观现实,要求我们把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引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聪明才智,这就需要西部民族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转变偏重于到发达城市就业的职业价值选择,从而选择到更有利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广大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就业。
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待遇观、客观的职业地位观和先进的职业苦乐观,不能只看物质待遇而不看精神待遇,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御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职业选择上能正确看待个人地位、待遇和奉献,正确认识权力、工资、晋升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等,绝不置人民、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于不顾。要引导学生把个人利益和发展融人到国家、集体利益和社会发展之中,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体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这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及其职业流向,而且影响到学生对工作的态度。要让大学生深刻理解: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每一个职业都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而且行行出状元,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努力奋斗,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既有正确的自我评价,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又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趋势,让他们明白西部民族地区正因为相对落后、待开发,所以更需要各方面的建设人才,到西部民族地区就业,更有用武之地,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次,引导大学生改变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为指向、以为城市服务的职业价值观。2003年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协调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又突出强调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预示着国家将加大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和农村的建设力度,整个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理应根据国家的战略重点加快教育改革步伐、调整办学思路,给高校特别是西部民族高校以更多的自主权,使其真正面向西部民族地区自主办学,从教育理念、教学环节、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作为西部民族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形势,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包括进一步推进
西部大开发等。国家的这些政策和措施,必然导致人才需求量的增加,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在实施发展战略过程中,一定会需要更多的人才,而且随着资源配置的调整和优化,农村和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
再次,引导广大学生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国际的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
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西部民族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在高起点上推动发展。西部民族高校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要学习专深与广博相结合的知识,又要锻炼实践能力特别是某一方面的专长,还要提高综合素质,这是实现自身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理想的必备条件。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最好的岗位总是由准备得最充分的人获得,大学毕业生要在变革迅猛、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成为优秀人才。
最后,要进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在当前整个国家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大背景下,要引导学生努力调整职业价值理想,充分认识到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前景。虽然西部现在的工作岗位不是很理想,但岗位并不是一岗定终身,可以一边工作一边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岗位再图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