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最直接的实施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和在校生数量剧增,高校辅导员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现行辅导员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辅导员面临职业枯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枯竭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队伍建设;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也称职业倦怠或心理枯竭,是指一种在工作重压下身心疲惫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往往伴随职业者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包括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悲观沮丧等,在人际关系上,常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并由于自身情感资源的干涸,而无力关怀他人。职业枯竭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这种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时,职业枯竭现象就产生了。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的表现
  高校辅导员就整体而言积极向上、自信健康,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安全稳定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渐呈现出不稳定的现象,人员流失现象较严重,一些在职的辅导员工作状态已经表现出自我效能感不足的职业倦怠特征:
  1.情绪衰竭。情绪衰竭被认为是职业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处于情绪衰竭的辅导员常常表现出疲劳感,即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常感到焦虑、紧张、孤独、情感压抑。由于情绪衰竭常伴有紧张感、挫折感的发生,所以辅导员会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无法致力于工作,从而缺乏活力和工作热情,并对生活和前景感到冷漠、悲观。
  2.去个性化。去个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为物,辅导员对待学生或同事倾向于冷漠,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工作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对待,对学生产生麻木、冷淡的态度。
  3.个人成就感低落。个人成就感低落指辅导员倾向于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下降。感觉到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无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而他们的职业所带来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也少之又少时,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前两种职业倦怠的感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就会大大减少辅导员工作的驱动力,最终导致工作能力衰退,丧失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很少把辅导员工作作为终身的理想职业。
  二、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枯竭的原因
  1.工作的持续不变性造成对工作的新鲜度、好奇心、探索欲减低。高校辅导员刚进入职业队伍时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自信,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最初带来满足感的工作渐渐褪色、趋于平淡,意识到理想并不等于现实,致使一些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兴趣降低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减弱了。职业心理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效率也逐渐降低。
  2.工作内容多,持续承受压力,对于职业的兴趣下降。辅导员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辅导员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基层干部,是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承担了各种各样的职责。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身兼数职。“千条线一根针”,要求辅导员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现在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越来越高。辅导员在繁重的事务下往往超负荷运转。而学生工作具有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广延性的特点,随时都有事情发生,随处都有事务关照,工作时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
  3.社会认可度与辅导员真正付出的差距。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和个人信心的树立依靠社会认可度,但往往辅导员付出的努力与所得到的社会认可度不一致。高校同龄教师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并不断提高学历,而辅导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除了进行日常处理工作外,还要深入学生中与学生交心谈心,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与个人需要的不满足及其与其他任课教师横向比较的心理差距,使辅导员队伍产生心理失衡。
  4.辅导员个体素质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一些带着较高目标标和期望、满怀热情进入职业领域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的成就动机一般比较高,一部分辅导员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形象,而这种由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职业倦怠的产生。工作压力越高,则工作应激反应越低,职业倦怠的严重程度也越高。
  三、高校辅导员预防职业枯竭的措施
  1.培养和提升自我效能感,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由著名行为学习与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高校辅导员自我效感就是辅导员对教育工作和自身教育能力与影响力的判断与感受。一个人自我效能感的强弱主要受个人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个体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情景条件等五方面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将影响主体工作绩效的好坏。
  首先,自我效能感能有效调节辅导员的认知过程。通过培养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辅导员对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的信心,在设定目标时构造成功者的剧情,消除畏难情绪,从而为随后的行动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自我效能感能有效调节辅导员的行为动机。通过培养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改善辅导员的认知体系和行为预期,促使他们大胆按照对未来的设想设置有价值的目标,并策划行动方案。

  第三,自我效能感能增强辅导员的情绪调节能力。通过培养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促使辅导员合理评估自己的自控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避免面临问题和处理事件时立即紧张焦虑进而产生消极想像、消极判断和消极回避行为。
  第四,自我效能感能有效调节辅导员的选择过程。通过培养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促使辅导员正确评估自己所处的环境,并提高自己在这个环境当中的胜任力、价值感和兴趣。当在工作受挫时肯定自己的选择,避免轻率做出跳槽换工作的消极决定,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2.学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提供等更多的服务保障。
  (1)建立健全辅导员培养、管理、发展机制,激发辅导员活力。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制度,设立培养专项经费,切实像培养业务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培养辅导员;建立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对他们履行职责提出严格的要求;建立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机制,为辅导员开辟出口。要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真正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2)推进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发挥辅导员自主性,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促进其从经验型辅导员向研究型辅导员发展,使专业成熟程度不断提高,真正成为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者也是实践者。
  (3)明确岗位职责,进行科学的定位,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高校要树立辅导员也是专业从业人员的思想,彻底改变辅导员是学生事务“勤杂人员”的现状,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科学的定位,制定岗位说明,划定工作范围,强化工作职责,分清工作主次,把辅导员的工作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避免辅导员“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使辅导员从繁重的非本职工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改变辅导员只重管理和服务,轻引导和思想教育的现状,确保他们把主要工作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用在研究和掌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上,深入到学生中间,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防止或减少因角色困惑而引发的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
  3.强化心理干预措施,提高辅导员应对压力的能力。组织高校辅导员参加心理知识的培训,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心理调适技能主要包括归因训练、应激训练、情绪转移等。归因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内控能力,帮助个体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以激发个体的工作热情;应激训练可以改变个体面对问题的应对态度,采取积极的应对手段,提高个体在工作中表达见解和主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因逃避问题而产生的工作倦怠;情绪转移可以使个体迅速走出情绪低谷,以适当的方式(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进行合理的情感宣泄和压力缓解,使个体的心理处于正常的可控状态。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救助的机制和机构,在职业倦怠尚未出现或初现端倪的时候,就施以贴心的关注,提供相应的抚慰,而对于某些依靠自身力量实在无法摆脱和治愈职业倦怠的辅导员,则及时给予系统而科学的心理诊疗课程和康复训练,最终帮助其迅速走出职业阴霾,重建职业自信,重拾职业乐趣。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能力素质,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些都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潜在的成就动力。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为每个辅导员提供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孙敏,王志坚.以改革创特色着力构建生物科学人才培养创新体系[j].决策管理.2008.(21):2.
  [2]罗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84.
  [3]陈永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消除[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21(4).
  [4]陈石研.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探究[j].琼州大学学报,2006,13(1):2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00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