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高校音乐欣赏课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

高校音乐欣赏课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摘要:本文结合在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对音乐欣赏课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激励大学生把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努力成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 大学生 爱国主义熏陶

   abstract: this article unifies in the university start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 teaching practice,in cultivates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triotism mood process to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 the status,affects as well as drove but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ransformed the patriotism mood as the invigorate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assiduously,matures diligently,returns a favor motherland questions and so on practical action to do a more thorough discussion.
   keywords: the university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 university student patriotism gradually influences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有许多重要的活动内容、形式和途径。本文拟就在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这一课题作一些探讨。
  
  1.高校音乐欣赏课是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课程
  
  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1 从教学内容看,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爱国作品是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资源。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外国音乐作品,还是中国音乐作品;无论是古代作品,还是现代作品;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通俗音乐,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赞颂自己祖国的作品。例如,在外国的音乐作品宝库中,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它表达了肖邦的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1810年3月1日肖邦出生在波兰华沙,1830年11月2日,肖邦携带一抔朋友们赠送的波兰泥土离开华沙,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祖国。次年初,他在赴巴黎途经斯图加特时,得知华沙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撼,就在这种悲愤交加的情绪下,肖邦写下了著名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此曲为有魄力的快板,4/4拍。全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愤怒、激动、悲痛、失望的情绪,通过左手奔腾不息地琶音技巧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结合来表现。全曲分三段,第一段音乐开始得非常突然,通过右手一个非常有爆发力的不协和属九和弦“呐喊”般的出现,紧接着左手连续跑动的狂风般的十六分音符下行,激烈的快板速度给人以听觉上的强烈冲击,表达了肖邦听到噩耗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第二段速度稍有放慢,情绪略显平和,但仍是悲愤的曲调情绪,表达了肖邦的心潮起伏与内心的焦虑;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经过多次转调,最后仍回到c小调结束。全曲乐句间的强弱交替,正是肖邦心中强烈抗议、呐喊、叹息的交替。再如,德国伟大的、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也是一个具有浓厚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交响曲《悲怆》、《命运》、《英雄》等都是反映人们斗争中英雄气概的爱国作品。
  在我国音乐作品宝库中,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作品更是不胜枚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新中国60华诞,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0个部委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全国组织“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这些百首爱国歌曲已经成为培育我国亿万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国情怀的重要资源。其中,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有讴歌伟大卫国英雄人物的,有赞美为建设国家而辛勤工作的,等等。例如,以歌颂祖国和热爱祖国为主题的就有《歌唱祖国》、《祖国颂》、《爱我中华》、《祝福祖国》、《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等等,这些歌曲旋律雄壮、优美抒情,节奏鲜明有力,能深刻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醒他们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达到培育爱国主义情怀的目的。再如,人人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中所唱“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旋律铿锵有力,歌词字字震撼人心,每每唱起来都令人心潮澎湃,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传递给了学生,启迪爱国主义情怀。因此,通过开设音乐欣赏课,让大学生接触这些音乐作品,就能够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良好熏陶。
  1.2 从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看,通过欣赏爱国音乐作品这种途径,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更容易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所接受。大家知道,爱国主义教育有许多活动内容、形式和途径,如,举办爱国主义专题讲座、组织阅读爱国名著、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应该肯定,这些活动内容和形式对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是有作用的。但同时应该看到,如今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青年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他们对单纯的说教和理论灌输不易接受,甚至带有逆反心理,更不愿意听书本上一套套的大道理。而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美的精神享受,它是一种声音与情感的融合。它的功能不仅在于可以让人消除工作紧张、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避免各类慢性疾病、放松心情、想象一些美好的东西、愉悦身心。而且,在聆听音乐欣赏课爱国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声像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受到震撼,这样既能学习音乐知识,又能接受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这正是高校音乐欣赏课“以善导美、以情动人”的启迪和熏陶作用。
  
  2.音乐欣赏课中的爱国作品使大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2.1 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爱国名曲,有助于大学生加深理解培育爱国情怀是世界各国对公民的普遍要求。列宁指出:“爱国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自古以来就是每个国家每个公民与生俱来的品质。因此,不仅中国的音乐作品宝库中有大量的爱国作品,外国的音乐作品宝库中也有大量的爱国作品。通过在音乐欣赏课中播放和讲解古今中外爱国作品,使大学生认识到,不是只有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反复提倡爱国主义,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对本国公民在爱国主义这个重要问题上的重视程度都是一样的。
  为了让大学生加深理解这个问题,笔者根据相关报道的材料,在音乐欣赏课中给同学们介绍以下两个生动的例子,一个是,1972年2月21日晚,人民大会堂大宴会厅灯火辉煌,周恩来总理在此举行宴会欢迎首次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伴奏军乐团演奏的席间乐曲,两国领导人进行着友好的交谈。突然,尼克松总统停止了讲话,忘情地倾听着军乐演奏。原来,乐队正在演奏来自他家乡地乐曲——《美丽的阿美利坚》、《牧场上的家》和《火鸡在草堆里》。见此情景,周总理当即书写一张字条:“请乐队把三首美国乐曲在演奏一遍”,顷刻间,优美的旋律再次在大宴会厅响起。尼克松总统在回国之前,举行了答谢宴会。他在祝酒词中出人意料地加了一句题外话:“我不仅要特别赞扬那些准备这次宴会的人,而且还要赞扬那些给我们演奏了如此美妙音乐的中国军乐团的演奏家们。我在其他国家从来没有听到过演奏地这么美妙地美国音乐。”
  再一个是,2008年4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三亚市举行欢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第七次联会的各国贵宾。4月13日,为了完成好胡锦涛主席欢迎智利总统巴切莱特的仪式司礼的演奏任务,军乐团几名生病的队员精神抖擞地将长达3分钟的智利国歌,完整地背谱演奏了下来。当军乐声停止的瞬间,智利总统带头鼓掌,全场随之响起如雷般地掌声。
  通过组织欣赏古今中外音乐爱国作品和深入讲解相关事例,使大学生认识到,古今中外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哪个国家的平民百姓,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不易改变的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怀。
  2.2 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爱国作品,还能够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时期的音乐爱国作品,在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意义。作曲家们通常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创作出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现状和鼓励人民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例如在我国,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中国建国前后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其内容就不同。

  当我国还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候,主要任务是驱逐外来侵略者,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爱国作品通常是表达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强烈反抗侵略者的英勇顽强、不屈不饶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激励着中国人民一定要坚持把革命进行到底,取得胜利。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田汉和聂耳共同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还有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歌词激励游击队员的斗志,节奏犹如小军鼓般的富有弹性,正好反映游击队员们的机智勇敢以及苦中作乐的精神;还有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同志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此曲虽然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后,但它是为纪念长征而作,表达的是长征时期战士们顽强拼搏的爱国精神。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主题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音乐爱国作品,主要是为了告诫人们要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全民族要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代表作品有徐沛东谱曲、乔羽填词共同创作的《爱我中华》;还有,1950年,第一个国庆日前夕,32岁的作曲家王莘经过天安门广场时,看到一面鲜红的国旗迎风飘扬,忍不住灵感出现,脱口而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之后就成为了至今流传了半个世纪多的《歌唱祖国》;特别是建国60周年的百首爱国歌曲中的《国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等等。所有这些不同时期的音乐爱国作品,使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爱国主义在世界各国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爱国作品的熏陶,进一步激励大学生群体把爱国情怀转化为振兴中华、刻苦学习、努力成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3.1 通过组织欣赏音乐爱国作品,有助于大学生抵御“西化”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进一步认同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毋庸置疑,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乘机侵入大学校园。由于当代大学生年纪轻、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难以辨别是非真假,以致受“西化”负面影响比较严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经常反问老师:“为什么中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诚然,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思想困惑,需要多方面和深入细致的解疑释惑工作。其中,笔者认为,通过开设音乐欣赏课,特别是让大学生欣赏音乐爱国作品,如其中某些歌曲所写的“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等这些具有鲜明的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的爱国作品,并结合深入讲解等多种教育引导工作,对大学生抵御“西化”思潮的不良影响,无疑能发挥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实行哪一种政党制度,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国情,必须尊重广大人民的选择。在中国,我们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也充分证明,我们选择这种政党制度是完全正确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牢记胡锦涛主席关于“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教诲,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任何行径,自觉维护国家来之不易的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3.2 通过组织欣赏音乐爱国作品,有助于大学生克服不良学风,刻苦学习、努力成才、报效祖国。应该看到,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其他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在高等院校中,确实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不认真、上课玩手机、打瞌睡、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抄袭等严重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各高校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以纠正。笔者认为,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学风上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音乐课组织欣赏相关音乐爱国作品,如《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所唱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和《长江之歌》所唱的:“……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等,使大学生在这些歌声中,抒发深沉而朴素的爱国情怀,感受着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立足岗位、奉献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爱国情怀落实到刻苦学习、努力成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中。这就是音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独特功能。
  4.结语
  
  在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表明,音乐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音乐欣赏课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用美好的音乐,特别是爱国音乐去熏陶大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培育出一颗深厚的爱国之心!
  
   参考文献
  [1] 郑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欣赏结合的必要性》,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 邓捷.《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音乐欣赏之中的有效方法》,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 王家祥、王同.《大学音乐基础与欣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02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