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贞洁李红云陈汉红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途径,它作为一种工作模式可以移植到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其方法和技术带人课堂可以增强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研究针对学生当前成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心理困惑,尝试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进行团体辅导式教学。本文主要介绍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与主要方法、技巧。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关注,高校近年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始终是课堂教学。为了更富有成效的实施心理健康教学,自2005年以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从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了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的设想,即把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借鉴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途径开展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以班级或系为单位,在新生中开设心理健康课,每周2节,授课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至一学年。实践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式的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本文拟就自己这几年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实践和探索,探讨如何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提供可行性的方法和建议。
一、构建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从理论上看,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
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与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改变学生消极的感受和内心体验,促进良好的社会适应使学生心理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因此,要改变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最好就是通过活动的方式。另外,团体动力理论的观点认为“团体往往在人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在成长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团体的陪伴和支持。团体不仅仅能够协助人们达成目标,而且可以满足人的多种心理需要。每个人作为团体的一分子,他的内在需要在群体互动中可以获得满足。”基于以上种种,把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学生当成一个团体,以团体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去体验、感受、反思,将使得学生在群体互动积累广泛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从实践上看,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现状,是确定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的基础和依据。首先,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共同性和相似性,都是面临成长过程的如何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调整自己的问题。因此,在心理学课堂上的全体学生就是一个天然的具有共同发展性问题的团体,心理课教师就是团体指导者。其次,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现状上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课的探索尚属初步,心理健康教学的方法还是以传授为主,课程目标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我们需要一种富于启发的,能激活课堂的教学模式。团体辅导式教学可以把团体活动的方式引入课堂当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玩(活动)中学”。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课堂教学中,增加心理健康教学的实效性。
二、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课堂模式的框架
团体辅导的过程主要包括“热身——自我探索——总结”三个阶段。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根据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参照团体辅导的工作模式,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试行团体辅导式教学的“五阶段教学法”。
其中,心理健康教学模式这五个基本的教学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任务,但他们并非是完全孤立的,他们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很多时候是彼此相融的。在进行团体辅导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团体辅导式教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把握住团体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引导教学目标向健康的、既定的方向前进。
三、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课堂模式的操作方式与技巧
很多的研究表明,参与程度高、内心体验深刻的教育形式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获得真正的实效。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获得预期良好的效果,学生能否在行为、情感和认知上的积极投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精心选择团体活动方式,灵活地采用活动、讨论、游戏、案例分析、行为训练等方法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以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保持持续的的学习激情和旺盛的精力。
(一)深化认知,澄清观念的学习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个人的交际魅力?”,学生对问题自由发言,谈出自己此刻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一来,通过一个灵感激发另一个灵感的方式,产生创造性思想,促使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团体讨论:很少有事情不能在团体中处理。我们可在课堂中藉由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或者对现实的困惑进行团体讨论,通过相互沟通交流,集思广益,使学生通过比较获得启发,对问题有进一步的体会,从而修正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观点。讨论可以是分小组的交谈,也可以是全体学生论坛式的交流。
问题辨析: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有争议的、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大学生应该不应该谈恋爱?”等,教师可以组织不同选择的人进行辩论,谈自己做出这种选择的理由和观点,并给予点评,从而澄清模糊认识,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
(二)情境体验学习
团体游戏:它是一种主要的、且十分有效的游戏活动方式,它不仅能制造快乐气氛,消除精神的紧张,最主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给学生
启迪和思考。教师在设计游戏类活动时注意引发出更深的思想内涵,做到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
角色扮演: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去扮演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透过不断的演练,得以尝试和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和行为模式。教学中,针对相应的专题(如社会适应性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可以设计一些“心理剧”让学生在心理剧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然后大家组织讨论,指出其中不妥当的情绪和处理方式,再由其他成员将他们认为比较合适的方式表演出来,使表演者和观看者从中受到教育。
情景模拟:给学生提供一种情景或者氛围,让学生从中有所感受和体验。如在课堂中由教师事先安排—个人际冲突的现实情景,让学生体会当下情景下的心理状态,并学会反思和处理人际冲突问题。
(三)新行为的训练学习
行为示范:在教学中,教师可提供详细而具体的行为示范,学生观摩、仿效、预演;或者,教师也可让成员观察数种不同的行为,从中选出最标准的行为作为练习的标准。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习得预定的目标行为或技巧。
行为训练:它是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各种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训练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沟通技巧训练”、“练习倾听”等。
上述种种是团体辅导教学中最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辅导类活动方式可以选用,比如说音乐调试、手语舞的学习,等等。
四、实践成效
在尝试把团体辅导移植到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对新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我们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估。包括了对学生及教学课堂的观察和纪录、学生的作业以及实施教学期间和结束时与学生的交谈和调查、教学前后心理测量等。从教师的观察以及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开展,每一位同学都感觉比以前更积极向上、心情更愉快,对团体辅导式教学也都给与了较好的评价。在学习期间一项调查中。98%的学生认为心理课“有必要”,90%的学生“希望课程继续下去”,94.5%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的形式“非常好”,82%的学生认为课程对自己心理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帮助”或“很有帮助”。而在教学结束后同学们对自我的评估中,均认为自己在参与过程中认知、情绪、行为有所改变,学生对心理辅导式教学总体上都是“愉快”。“轻松”,“有趣”,“让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等正面的评价。其中一位同学在调查表上写到:“心理健康课就向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心中很多结的钥匙。它使我更加理性,客观的认识自我以及外界的问题。使我更成熟”;另一位同学写到“我感觉这门课很愉快,也很自然轻松,总感觉在这里是释放自我的空间。它使我把一种美好的氛围下学到了很多心理知识。也启发我思考很多的问题,学到了很多道理。谢谢老师”。
而从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的结果对照中表明,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团体辅导教学后,同学们的得分的平均分较之前有所降低,多数成员改变显著。结合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来看,学生对团体辅导式教学反响强烈,教学的效果较显著。
通过以上的实践和探索,我们主要有以下的体会:
(一)团体辅导式心理教学以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作为专题给学生进行辅导。教学内容适合大学生的特点,活动内容丰富,寓教于乐,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团体辅导式心理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和技术,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加大了学生对课堂的投入程度。
(三)团体辅导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情感体验,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
(四)不足之处,在实际教学中心理教学授课的人数过多,多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往往使得教师在实际模式运行中难以驾驭,较难达到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另外,学校开始心理教学时有限,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使得团体辅导的过程缺少较深层的挖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64041.html